刘敏 石绍军 王司娟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51)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生党员已经成为了高职院校中重要的党员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的保障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有必要形成一系列的保障机制,为学校的党组织培养出更多的合格党员。目前,高职院校在发展学生党员的过程中基本上都能够按照党的规章和发展党员的相关规定进行,但是也存在不少的乱象。比如一些高职院校出现对学生党员发展标准不一,导致学生对学校的公正性与公平性产生质疑,同时学生党员在加入党组织之后,是否继续加强他们思想性的引导以及其行为的监督?这也是当前高职院校党组织的一个短板。在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员过程中,只有强化思想认识,从讲政治的高度对高职院校学生党员进行强化与约束,鼓励高职院校学生党员从思想和行为上入党,真正意义上对学生党员的素质以及党员的质量进行全面保障,这是对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有效保障模式。
中共中央以及国务院对于当前高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化的相关意见指出:“对于高等院校的党组织而言,必须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在发展学生党员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一定的标准,而且要保障质量,把优秀的大学生吸纳到党组织当中,并且培养为党组织当中的创新力量”。因此,对于当前的高职院校而言,如果要大力地加强学生党员的培养,应结合新时代的特点,研究并且形成一些新的模式,制定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把更多优秀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凝聚到党的旗帜之下,为党的事业奉献出青春,这是一种求真务实的思想,更是一种推动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发展的有效的机制与模式。不过从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的发展情况上看,有很多的高职院校仍然没有把握好中共中央以及国务院所颁布的相关标准,在学生党员的思想素质以及理论素养,包括其日常行为等各个方面,都没有严格的采取党员的标准进行严格的要求,因此在发展大学生党员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乱象,具体表现在:
首先,在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培养过程中,往往轻视党的理论知识,而重视学生在学科知识方面的表现。有些高职院校仍然采取标准分数对学生的德智体进行考评,这种考评方式是不是能够与党的考核标准相一致呢?有些院校在综合测评或综合考评当中,对于学生德智体所规定的一些要求和党员的标准仍然存在差距,有些学校鼓励学生多参加职业证书考试,或者多参加院校所举办的各种文体活动等,这些本无可厚非,但是作为一名合格的学生党员,并不是仅掌握职业技能或者具备多才多艺的文体能力,就可以加入到党组织中。事实上只有思想上和行为上都达到党员的标准,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参与到学校的党组织里面,因此这样的一种考评方式所存在的问题仍然是当前高职院校在发展大学生党员的过程中一个突出的问题。
其次,当前有很多的高职院校,虽然鼓励优秀的大学生加入到党的组织当中,但是这些学生的思想是不是端正,其入党的动机是不是纯洁,这些都需要党组织在考察时要进行严格把关。但问题是,有些高职院校特别是综合性比较强的高职院校,其内部设置庞杂,有很多的学校的党组织在面对这么多的青年学生,在遴选方面是不是能够从学生思想的观念上、行为上严格把关,这些都是非常考验党组织相关成员的能力。因此对于学生党员的入党思想的把关,这一些问题也是高职院校在发展学生党员的过程中,必须要加以解决的。
最后,当前高职院校对于学生党员的培养,往往还因为其组织架构的问题而存在一些瓶颈。因为很多学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内部设置了很多院系,而院系的党组织面对这么多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他们进行管理,如果对他们的思想动态掌握不准,就很难判断他的入党动机。在深入学生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等学生基层了解情况时发现,大部分的青年学生在递交入党申请书之后,对党的认识仍然是模糊的,没有形成比较高的政治觉悟,在理解共产主义理想以及对于共产主义事业的发展,还没有自己内心当中的一些具体的思路,这也导致了这些青年党员在加入党组织的时候,往往没有清晰的政治理念与政治信仰,其党性的修养仍然不足,这样的问题其实归根结底是组织架构的问题,是学校基层党组织力量相对薄弱的问题。
要真正提升高职院校发展学生党员的质量,应该直面高职院校发展学生党员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剖析,了解这些问题成因之后,才能够帮助高职院校进一步培养更多的优秀学生党员。
首先,高职院校发展学生党员的过程中,出现了对学生党员考验不足的情况,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入党积极分子以及发展对象的培养过程中,如党课的学习,往往流于形式,只重视对理论知识的考察,而忽视了学生对党是否有足够的认识,是不是在党性修养上已经能够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这些都是当前学生党员存在的突出问题。那到底什么样的青年学生才能够加入到党组织中?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高职院校对学生党员的管理要有细致并且完备的考验体系,重点考验他们是不是从思想上入党了?是否从行为上入党了?是不是在日常的行为以及各种言论当中,都能够表现出一个党员应有的忠诚。只有具备了足够的入党意识,这样的青年学生才能够加入到党组织当中,成为党组织中的一员。
其次,对于选拔优秀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机制还存在问题。有一些高职院校在选拔优秀青年党员学生时,往往会出现一些误区,比如当这些青年学生综合测评或年度的考评中,能够获得比较高的成绩或分数,就认定为优秀学生,或者是当这些青年学生加入到院系的学生会组织,或者在社团活动中相对比较活跃,也认为他是优秀的学生,这样的认定方式是不科学的。所以我们在考量学生党员时不仅仅是要在科学文化知识和文体综合技能方面有过人之处,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党的认识是否全面,入党动机是否端正,是不是在思想政治理论上面已经能够达到一个党员的标准。如果在一种没有严格遴选或者没有多方面考量的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机制之下,只能够输送优秀的青年学生加入到中国共产党,但是却不能够对这些青年学生是不是具备足够的认识进行充分的分析,没有站在政治的高度上对这些青年学生进行再一次综合性的考评,是不能够让这些青年学生再加入到党组织之后,仍然发挥出其战斗力与凝聚力。
此外,目前之所以会出现高职院校在发展青年学生加入到中国共产党的时候,出现一些学生还不足以达到党员的标准,没有足够的党性修养,也和党的基层组织管理薄弱有关。因为当前很多高职院校也承担非常多的教学任务,很多高职院校的院系党支部的书记以及其他党支部成员,往往需要承担比较多的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这样也导致他们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对每一个入党积极分子以及发展对象进行充分的谈话与考量。当然大部分的高职院校还是坚持以思想汇报等形式,特别是以书面的思想汇报作为了解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或者发展对象的思想动态与情况,但是这种书面报告是不足以全面的分析这名青年学生是不是已经具备加入党组织的基本素养。从今年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可以看出,青年学生是容易产生思想上的波动,这些思想上的波动往往在书面的思想汇报中被隐藏,这种方式其实从本质上看,应该还是要从强化基层党组织对于青年学生的综合分析与个别谈话等方式来进行进一步的保障。只有对青年学生有充分的掌握、了解他们思想上面的动态,才能够真正为高职院校的党组织输送合格的优秀人才,才能真正意义上为党组织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而这一些方面都需要健全高职院校院系党组织的架构,只有有足够的人员配备以及足够的时间对这些发展对象进行谈话,才能够真正意义上提升入党的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合上述的三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前高职院校虽然积极的发展优秀的青年学生加入到中国共产党,但是这些学生是不是已经具备了一名党员的要求,是不是在日常的行为和思想上都能够保持和党的思想一致,这些都是需要通过基层的党组织进行进一步的遴选、考量和分析,尤其是强化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加强他们讲政治、讲信仰的这些基本的党员要求。从这一个角度上看,高职院校要形成保障机制,就必须要对学生党员的发展形成一系列的管理模式,并且积极的探究符合高职院校实际的管理方式,这样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增强学校学生党员的凝聚力战斗力。
为了进一步的强化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必须要构建起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保障机制,必须严格地按照党章的规定以及对中国共产党在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进行进一步的细化,要坚持党员的入党标准,保证这些入党积极分子的质量,改善党员的结构,改进组织发展的等方式,明确学生党员在加入到学校党组织时的具体的标准,加强考察以及培养等阶段的管理,从这些环节入手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才能够为学校的党组织输送一些优秀的青年学生加入其中,在新的形势下为党的组织保障好新加入党员的质量。
第一,应该从规范程序的角度上,为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提供保障。在规范程序的角度上,首先就要从发展入党积极分子的角度上,严格的把好入口关。党支部可通过多种形式,在大学生刚刚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时候就进行党的相关教育,积极的鼓励和引导,让他们递交入党的申请书,并且向党组织积极靠拢。只有把党的思想尽快传播到刚刚入学学生的心里面,才能够真正地为这些优秀学生不断的努力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以及党性修养等方面提供基础。对于一些比较优秀的青年学生,可以主动的进行工作,及早地发现一些可以加入到党组织的新力量,并且鼓励他们参与到班级和院系的管理当中,通过这种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让他们尽快地熟悉党的组织以及党的相关思想,提升他们对党的认知,坚定他们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第二,加强理论教育。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培训,这些都是高职院校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好的基础性工作。因为在加入到党的组织上,一定要强化这些青年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政治觉悟,充分发挥好基层党校的阵地性作用,还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融入党章以及对党史的教育,帮助学生进一步地认识各种新的理论方针政策。定期地对入党的积极分子、预备党员进行系列性的学习,结合党的主题教育,开展党章知识竞赛或者主题性的征文等,让这些学生能够多方面的接触党的文化,加深对党的认识,充分的发挥校园报刊与广播的作用,创新各种入党教育的载体,从本质上提升这些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觉悟,强化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第三,在培养与考察的阶段中把好入口关。也就是基层的党组织在发展学生党员的时候,要多方面听取他们的思想汇报,并且以更加灵活的方式进行谈话和了解,在日常的工作中加强观察,从而了解这些青年学生是不是能够加入党组织。高职院校的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培养与考察,就要做好主动压好担子的角色。对于已经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且有志加入党组织的大学生,党支部要及时派支部党员与其进行谈话,了解他在递交入党申请书之后的思想和工作的动态,了解他日常生活的动态,可以与辅导员或班主任等方面去了解其发展对象的思想表现与行为表现,或者在一定的条件下派人到外地了解这些发展对象在实习阶段过程中所做出的一些动态与工作的情况。多方面的考察是避免单一地从书面的思想汇报角度上分析这一入党积极分子是否具备入党的条件,但是要注重在培养考察的过程中,严格的对这些青年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分析,绝对不能够讲人情或打招呼,一定要杜绝人情观念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的负面影响。
在进一步的强化高职院校青年学生加入到党的组织中,就一定要坚持严格把关的方式,只有从思想上和行为上都符合党组织的条件,才能成为党员群体中的一员。因此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高职院校的各级党组织一定要慎重,只有严格的把好考察与培训等关口,真正意义上把这些青年学生培养成为各方面条件优秀青年学生,才能够按照党章以及党员发展的规定程序,加入党的组织。未来新时代所带来的挑战会更多,只有敢于主动承担责任,敢于在大是大非面前坚持正确的价值选择与判断,这样的青年学生才能够通过考察与培训加入党的组织,因此高职院校要从讲政治的高度为党的组织输送优秀的青年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