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城投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吉林 长春 130000)
(一)吉林省中医药产业政策
国家层面出台各项举措促进中医药产业蓬勃发展。2009年公布的《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9]22号》实现了国家层面给出的中医药产业未来发展纲要,是一部真正意义上指导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文件。同时发布配套文件落实细则若干,对于中医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十八大召开以来,以习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国务院把民族医药事业放到了国家战略层面进行布局,提出“充分发挥优秀民族文化产物--中医药防未病等特色诊疗优势,为人类健康事业服务”等发展纲要。2017年有史以来第一部《中医药法》历经11年历程颁发,保障中医药的健康发展,对于中医药产业具有划时代,新里程碑的特殊含义。
(二)吉林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中医药在吉林省具有地方代表性的特色产业,作为国内药材大型供应基地、集散地。省政府相应国家号召,对中药材种植给予大力扶持,积极及时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形成政府搭台牵线,企业与种植户之间合作模式。同时依托长春中医药大学等科研机构,促进高校和企业间的科研成果转化。吉林省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为中药材种植提供了便利条件;政府的积极措施推动了中医药产业迅速发展。然而繁荣的背后,中医药产业面临着技术产能落后、在传统方剂改良优化等方面对比日韩等国家明显处于落后。
(一)中药材种植加工方面:中药材种植品种和生产基地分散,规模小。与南方规模化药材种植基地相比,不具有市场优势。对于珍贵药材没有深加工技术产能,价值挖掘程度不够。为发展成自有名牌产品。没有统一的药材质量评价体系,对于药材质量无法准确掌控。这也是整个国内中药行业面临的最大困境,国外对于中药产品难以认可的原因在于中药复方成分与西药单一化学成分有着迥然不同的发挥作用方式。
(二)中医药人才短缺问题:从种植加工中药材环节来看,从事农耕行业的多数是年龄较大的种植人,农村人口急剧流失带来的农村年轻劳动力严重缺失也波及中药材种植行业。从中医药制造行业来看,中医药理论传承问题现得更为突出。中医要理论来源于临床经验总结,多属于强隐性高度复杂的隐喻知识。这种隐性知识不易分享、传递,历代经典名医家的理论难以有效向年轻一代从业人员有效传递。
(三)中医药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
吉林省中医药产业在政府引导下,致力于工业园区建设加速产业集聚。但受制于吉林省工业经济发展整体缓慢大环境,导致形成的中医药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产业集群规模偏小。工业园区内资源间共享、技术交流等障碍和困难,恶性循环,工业园区内的产业集群效应并未发挥出来,集群内企业多数还依靠自身技术,单打独斗,企业创新效率低,自主创新能力差,资源利用程度不理想。
(一) 整合各方力量,加速建立大规模中药材种植基地。政府牵线建立企业与种植户、高校科研机构三方合作。将科研机构的科研技术成果切实应用到实践中,建设大规模、现代化、高效率、无污染、符合药材质量评价标准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在中药材加工方面,区分中药现代化和中药创新的差异。遵循古法炮制,可在保证传统炮制工艺药效基础上进行现代化技术改良对药材进行加工处理。学习日韩先进植物萃取技术,尽快实现中医药制作技术自主创新。
(二)中医药的发展与创新离不开中医药理论知识的代际间传承。研读经典,遵循古法是中医药的根本。培养中医药从业人员传承意识,促进中医药理论知识的社会传承。需要国家、高校、媒体、企业协力宣传国粹中医药经典。
(三)吉林省工业经济发展大环境对于省内中医药产业集聚影响巨大,因此联合省内科研型大学、将实践与理论联系在一起寻求吉林省经济发展有效途径,促进中医药产业集聚规模和效果是提升中医药产业集聚效应的有效路径之一。其次,工业园区内引进高质量、创新能力强的实力企业,真正实现园区内资源共享,提升创新效率。
实践证明,中医药在数次公共卫生突发疾病治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2003年的非典、2020年的非典型冠状病毒。经受住考验的中医药在未来全球范围内会被更多的患者、医生所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