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成其为人——浅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使用体会

2020-12-07 03:30
魅力中国 2020年32期
关键词:责任心法治道德

(四川省邻水县三合小学,四川 邻水 638500)

过去,教学品德与社会,我们都称之为上课,教给学生知识,而现在使用《道德与法治》教材,我觉得再这样称呼似乎已经不合适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现在的道德与法治教材跟过去的教材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编者不是要我们去教学生知识,而是要借用这个教材引导学生真实的生活。我们的教学,我们的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就是学生真实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教学的对象——这些天真活泼的儿童就是人,一个个需要成长、需要培养、需要引导的独立的个体,他们需要通过我们这种真实有效的引导助其成为一个有礼貌、有思想、有能力的人。教学道德与法治课,使用新教材,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要让人成其为人。

一、教材完全按照儿童发展的年龄特点设计

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完全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来安排的。这就是帮助学生成长的地方,而且教材还根据学生形象思维较强,喜欢生动直观的图画的特点,一年级运用绘本的形式,辅以拼音,给儿童展示出他们生活中的各个情景。比如,一开始就是儿童的新阶段,也是他们最重要的一件事——上学了,开开心心开学去。上学了背上了新书包,发了新书,有了漂亮的文具盒,自己要怎样把书和文具整齐地放进书包里。上学了会认识到新的同学,就要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需要怎样与他们打招呼,如何交到自己喜欢的朋友。这些都是非常贴近儿童现实生活且急需指导的内容。到了二年级,儿童已经适应了学校生活,他们就需要关注更多内容,编者为他们设计了:我们的节假日、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在公共场所、我们生活的地方。这个时候就慢慢把他们的视角从自我引向了外在的环境,关注自己学习的班级,生活的家乡了,慢慢打开孩子的视野。三年级,儿童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了,需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同时注意安全,并用心去感受父母亲人对他们的爱,以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与感恩之心。四年级,儿童已经慢慢变得懂事,这时教材引导他们积极为父母着想,尽量少给父母添麻烦,还要求学生学会帮助父母做家务。他们的精力更加充沛,对电视、网络等都特别感兴趣,也常常被一些充满诱惑力的广告给吸引,需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教材对这些都做了精心的设计。对学生的引导随着年龄的增长,要求也发生着变化。到了六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他们应该慢慢学会承担更多的职责了,这个时候要培养他们的对家庭、对班级、对国家的责任心了,还要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另一个符合儿童特点就是教材中的文字,一年级的孩子所学汉字不多,教材中都给汉字标注了拼音,而且语句也非常简单,完全符合学生刚学简单句子的特点。到三年级,文字变多,因为按照部编版的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这个时候已经能够独立阅读了。到了六年级,我们看到教材中的图片减少,出现了大段的抽象文字,但还是考虑了孩子的情况,把一些内容用直观的表格来呈现。

这所有的一切都跟随着儿童的身体、心理的节奏发展来设计的,说是让他们来学习,不如说是帮助着他们成长。

二、教材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情境

在使用道德与法治教材之前,我们都经过了短暂的课前培训,学习了道德与法治的新课标,了解了教材的内容、明白了教学的目的。但真正上课的时候,才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这套教材的生活性。教材不是要我们使用教材,而是要我们借助教材为学生搭建一个生活的舞台,让他们在我们的课堂上引导学生探寻生活意义,使学生自己去感悟什么样的生活才是美好的,才是值得去追求的。我们在课堂上要引导儿童去理解、体验自己生活中有意义、有价值的内容,从而帮助其形成“生活对于我是有意义的”积极态度,促使他们在现实的生活中去实现自己的价值,使他们懂得自己对于生活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自己对于身边的人有着重要影响的。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爱心与责任心。比如,二年级上册的三单元《我们爱整洁》,就从儿童的生活出发,让他们学会把自己的仪表、书包、课桌整理得井井有条,培养他们基本的生活能力,帮助他们树立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还比如,四年级上册的《少给父母添麻烦》,让已经有一定思考能力的儿童,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对父母产生一些影响,让他们担心,从而能够体谅父母的不容易,在做某件事的时候,多从父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只图自己的快乐。像有的孩子放学后和小伙伴一起玩到很晚才回家,看起来就是贪玩,实际上就是没有考虑过父母的感受,没有想过他们会为自己担心,甚至到处寻找自己。引导孩子去思考这些问题,就是在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帮助他们从一个自然人成为一个社会的人,成为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人。

今年年初,我读到这套教材的掌舵人——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鲁洁在一次访谈中谈到编写这套教材的初衷,就更加深信不疑了。她期望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对学生情感与心灵的激发。我们能够通过他们编写的教材,在课堂上与学生的心灵相撞,让儿童能与老师、同学、家人心意相通,与朋友情意相融。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堂能成为一个让学生全身心投入的课堂,每一个儿童都以“全人”的身份出现在其中,他们在这样的课堂里,是自由的、舒展的、快乐的,他们的身心获得了解放,天性获得了释放。孩子们越来越喜欢,甚至期盼上《道德与法治》课。

正因为如此,结合以上几点,所以,我认为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就是要让“人”成其为“人”。既不把人物化,也不把他神化,真正把他们当成他们自己,当成人。

猜你喜欢
责任心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伴侣责任心强,工作更出色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乡镇高三学生责任心状况及与自尊的相关
高职生责任心与学习坚持性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