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陶
(普定县幼儿园,贵州 普定 562100)
研究表明,幼儿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可以有效的提高自身骨骼肌肉的发育,强化机体的运动能力,从而实现身体素质的提高。此外,研究也证实了有效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强健幼儿的体魄,还可以提高幼儿的记忆力、感知力、空间认知能力和思维的活跃程度。因此,一个符合幼儿生长发展规律的体育活动可以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
在实际的幼儿体育游戏教学活动中,很多幼儿教师一直都忽略了幼儿发展的需要,一味地将体育活动流于形式,将教学内容的基本动作当做幼儿教学的目的,这就导致了幼儿的身体发展受到了外力的限制。例如,在进行青蛙跳时,很多教师往往只会在意幼儿是否可以掌握如何进行青蛙跳,怎么样才不会在活动中摔倒受伤,从而忽略了青蛙跳的教学目的是让幼儿锻炼腿部的爆发力和身体灵活性的。
幼儿的身心发展处于初期阶段,对于世界的认知更倾向于身体的触碰,但是,部分教师会为了家长日的公开课好看,设计一些较为花哨的教学活动,实际的教学内容较为空洞,幼儿的身心无法得到相应的发展,长此以往,幼儿的身体机能就会固化,在出现强度较大的教学活动时,幼儿也无法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
在幼儿进行体育游戏活动中,还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教师在活动选择上,不能很好的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而选择了一些难度较低的体育活动,这就使幼儿在进行活动时无法获得游戏的满足感和征服感,从而失去了进行体育游戏的乐趣和意义。过于简单的体育游戏活动,使幼儿丧失了应对挑战征服困难的机会,这就会影响幼儿积极挑战的心理,从而削弱幼儿参与游戏的意愿。
一些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往往只在意整个教学过程,而忽略了幼儿的参与兴趣。教师在设计环节中过于增加知识教学,而减少游戏环节,幼儿就会无法体验到参与准备游戏的乐趣,这样就削弱了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也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很多学校进行幼儿的体育游戏时,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教师重复使用同一种游戏方式,或者是同一种体育教学内容,幼儿在游戏中无法拥有新的体验,也无法打开新的思路,致使幼儿逐渐丧失了参与活动的兴趣[1]。教师一味的使用同一种模式,就会造成机械化学习,学生幼儿得不到能力的进一步强化,自然也无法实现教学的目标。
在新课标的推动下,《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的指出过幼儿园进行体育活动主要是为了促进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提高幼儿身体机能的协调发展,并在体育锻炼中增强幼儿的体质。因此,教师应该把技能实践作为实施的途径和解决现阶段幼儿活动中出现问题的方法运用在日常的体育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在活动中能得到能力的提升和相应的发展,满足幼儿身体发育的需要,进而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
首先,幼儿时期是人类初步发育的阶段,其身体各部分的机能和器官都没有得到良好的发育。因此,幼儿的身体比较脆弱,不适宜进行压力过大或负担较重的体育训练。因此,幼儿教师在进行体育训练的选择时一定要结合幼儿的生理发展,选择难度适宜的体育游戏,保护好幼儿在运动中不要受到外力的伤害[2]。其次,教师也要依据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游戏训练的安排,幼儿由于各方面发展不成熟,比较容易出现神经兴奋、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游戏就是可以很好解决幼儿注意力不集中的有效措施。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幼儿动手、动脑的小游戏,帮助幼儿在体育游戏活动中锻炼自身能力的养成。
在教师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就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执行能力,为幼儿设计一些符合现阶段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小游戏。例如,对于幼儿小手指肌发育不良的情况,教师就可以进行三指捏木桩和拔仙人掌等小趣味体育游戏,帮助幼儿辅助练习抓、握、捏的能力。针对部分幼儿腿部肌肉能力较差的,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些如布袋跳、小虫回家等经典游戏,以保证幼儿腿部力量的发展。教师在设计教学游戏时一定要保证难度由浅入深,这样才能保证幼儿在游戏的进行中弥补自身的不足,得到能力的提升。
好玩是幼儿的天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幼儿好玩的心理,选择一些新颖有趣的教学内容,采用适合幼儿年龄的教学方式,充分的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的积极性。并且在进行游戏环节时,教师也要尽可能地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共同分享幼儿的快乐,这样幼儿才能与老师实现零距离的沟通,促进双方和谐友好的交流,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游戏的兴趣。
在幼儿进行体育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丰富教学模式的方法,激发幼儿参教学的兴趣。除了我们经常使用的游戏法,教师也可以采取体育比赛的方式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挖掘幼儿内在的体育潜能,激发幼儿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以此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在进行幼儿体育游戏教学的同时,教师也要关注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因为幼儿的身体发育还处于初期阶段,幼儿很容易在活动时受到伤害,所以教师要把安全工作作为活动开展的第一要义。有了安全的保障,幼儿才能在体育游戏中得到身心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