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迁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广元 628017)
在高职院校当中,对于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人才进行培养,必须要符合社会上对于这类人才的需求标准,才能够发挥教育的作用,体现教育的价值。现如今,由于人们对汽车使用频率的增加,使得汽车检测与维修行业对于这类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大,也因此而对高职院校提出了更高的人才培养要求。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不得不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在技术含量上,汽车产品需要不断增加其创造与革新性,需要在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中,加入更具科技性的元素,将有利于提高汽车使用的动力性、安全性、操作性、适用性、舒适性和可靠性,为提高汽车消费者的汽车体验感提供便利。在汽车中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还能够减少污染,节能减排。不过从系统的组成结构来看,在使用电子技术设备之后,汽车原有的使用性能、系统工作原理、检测维修方法将出现一定程度变化,对维修检测人员的技术技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只有提升高校专业教学质量,完善学生的技术能力,开展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的有效性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在高职院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对于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方面的教学,缺乏系统的指导,大都是借鉴以往的教学经验,并未根据事实情况来进行完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想要培养这类人才,就必须要以理论课程为基础,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同时,还要设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认识到实践操作对学生们的重要性。对于大部分高职院校来说,他们在展开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的时候,给学生们实行的实践操作教学,往往缺乏系统性的教学计划支持,使得该专业的教学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由于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特殊性,使得一些高职院校要与企业之间进行合作,以此来为学生们提供良好的实训机会。如果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够完善,就会让学生们的实践能力无法得到提升。当学生进入企业展开实践之后,可能会存在学生们的实践内容,与自己所学习的专业能力不够符合,也就不能够发挥校企合作的价值。因此,要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为学生们创造更加具备针对性和完善性的实践机会。
当前很多院校汽车检修和维护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没有对目标进行明确,在实践教学目标设定的过程中没有准确定位汽车维修和检测技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缺少正确的方向引导,教学目标不明确,对时代发展的特点没有进行准确的把握,无法有机地将实现目标的设定与企业专业人才的需要、市场的发展与时代相结合,导致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的过程中相关学生的能力无法达到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对汽车检验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实践改革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很多院校的相关专业教师教学能力不强,主要是一些专业学校毕业的研究生没有在社会上实际进行锻炼的经验,缺乏在企业当中打拼和实践的能力,并非复合型教师人才,教师实践能力的缺乏,直接对该专业的教学实践改革产生影响,无法保证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目前,开展的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主要集中在理论和实践的教学,采取的主要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教学手段更新缓慢,这就导致在汽车维修专业的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有效提升,且教学资源有限,学生无法开阔视野,无法进行更广泛的课程学习研究。在开展信息化教学方面,学校缺乏信息化教学基础设施,教师在应用信息化教学方面的能力十分有限,课程信息化建设滞后,不利于汽车维修专业课程的进一步改革与创新发展。
高职院校在展开汽车检测与维修教学的时候,应当结合社会时代对该方面人才的具体要求,为学生们创设更多丰富和具备针对性的实践课堂教学内容。在对学生们展开实践教学的时候,要以市场的实际需求为核心,加强学生们对于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践技能的提升,使学生们要掌握更多新型的汽车检测和维修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学生们未来的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能够为社会上的人才需求做好准备。
想要实现对汽车检测维修专业的教学改革,必须要提高该专业教师们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该专业的教师们应当紧跟时代的发展需求,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实际经验,并结合学生们的学习状况,不断地创造更加丰富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以此来加强对学生们专业技能的培养。只有老师们自身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才能够推动专业课程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和改革创新。
当前在进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有汽车机电维修工、汽车维修检验工、车辆监测工等相关的对应工种。在院校开设实践专业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教学人才的培养方向进行明确,培养专业的复合型人才,让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符合企业市场发展的人才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密切关注社会的发展需要依照社会的发展以及企业的需求,合理进行教学目标的明确,有效地对综合型的专业人才进行培养。在相关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合理的进行改革工作,加强工学结合,培养复合型的人才。
需要对教学体系进行完善,与学科体系及职业行动体系相结合,合理的构建相关的特色课程体系,重视课程设计,合理的分配顶岗实习、实践课、理论课的课时,充分地对专业对应的行业现状进行调研,准确地对企业岗位的人才能力需求进行把握,并且与不同人才能力要求相结合,合理地进行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保证学生能够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深入现场,让理论与实践集合,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第一,对于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与理念。对于新课程体系的建立可以分为:汽车机电维修岗位的主要课程有“汽车行驶与制动检修”“汽车底盘检修”“汽车发动机检修”“汽车舒适与安全检修”等。在汽车车身修复岗位中,“汽车涂装技术”“车身整形技术”成为重要的理论基础。总而言之,要将课程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进行设置课程时,也要注意岗位与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课程中要体现出开放性、实践性以及职业性。
第二,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首先是校企合作开展课程的制定,制定一个较为明确的岗位能力标准,如果有条件,学生也可到企业里进行课程的学习;其次就是高职院校在专业的设置上要和企业相互交换意见,要经过合理的市场分析与预测,争取吸引到企业专业人员的参与,还有就是对企业职业岗位与行业发展趋势的分析,将企业的特色与专业知识进行有机的融合,让校企合作进入到一个良性的发展循环当中,从而让发展最大化;再次,职业院校对于本专业的教学要以汽车的维修与故障诊断为主,再加上汽车定损与车损技巧、汽车零件营销、车身修复以及工程的机械运用等课程;最后,在学生毕业时,学生不仅有本校的毕业证,还能获得汽车营销师、二手车评估师以及汽车维修工等职业资格证,也会让大学生获得更好的就业保障。
在院校汽车维修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合理的使用相关的教学手段,在院校进行汽车检验与维修实践改革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摒弃原有的实训验证性实验教学方式,对教师进行鼓励,让他们合理的创新教学手段,加快教学改革。在学中教、在教中学,这也是高层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在校内生产型实训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加强互动,在讲解知识操作演示之后鼓励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并且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行指导,以便通过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加强工学结合,以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学生的培养,深入的让学生进入实践的第一线。在院校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加强校企合作,利用工学交替等方式,联合企业对人才进行培养,对企业人才的需求进行及时掌握,积极地调整自身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向,在学生对接企业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还可以在具体岗位当中对自身所学的知识进行充分的利用,加强校企合作,构建出一套以工学交替、生产实训、企业顶岗实习为一体的立体化教学体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对相关行业的发展进行重视,加强交流,促进企业和院校之间的合作,在实际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将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另外还需要细化教学的内容在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教育操作技巧,对学生综合性的培养带来提供更大的帮助,为学生后期的上岗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院校一定要重视加强专业师资的配置,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的创新和质量,院校在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双师型队伍的打造,一定要让实践教学具有更好的师资。需要注意加强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使校内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与企业进行联合,加强专业化的培养,让教师的理论水平提高,保证教师具有很强的职业教育能力和专业水平。另外还需要共同打造双师型教学平台,在校内进行实训基地建设,在校外进行实习基地建设,鼓励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一线师傅带学生,为学生提供一个专业化的学习平台,加强教师和企业员工之间的交流,做好优势互补的工作,更好地在专业实践改革的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为切实提升高职汽车维修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学校要积极推动专业的信息化教学发展,提升汽车维修专业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要从未来的就业岗位实际要求出发,由职教专家提出资源建设方案,然后由行业专家(技术骨干)提供维修手册与行业标准,再由教师以教学理念为指导,按照行业标准制作教学资源脚本,最后由IT专家、教师、学生合作把脚本内容制作成信息化资源库项目内容,并经过行业专家(技术骨干)最终审核,以及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检验,构建一个集教学资源即时更新共享、学生自主学习、数字评价测试、智能化学习诊断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化资源库,积极推动汽修专业的教学改革,创设理实一体化教学环境,将工厂环境、设备与多媒体教室相融合,学生可以边学习边进行实践操作。
总而言之,社会上对于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的需求标准逐渐提升,高职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地,必须要不断地给学生们创造更加丰富完善的教学体系,推动汽车检测维修专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