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丽
(广西交通技师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如何构建符合现代生活节奏的舞蹈学习环境,推进舞蹈技能习得的连贯性和持续性,成为了许多舞蹈教师的共同关注和教育教学的研究课题之一。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生活压力的逾加繁重,我们很难保持传统的学习模式,即集中投入一个固定且长的时间来开展学习,提高技术技能水平。这客观上对人们的学习方式方法及其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现实的需要,大多学习者普通认可了“碎片化学习”的方式。其指的是通过对学习内容或学习时间进行分割,让学员能够对内容进行碎片化的学习。在此,通过对比分析舞蹈练习的特点发现,碎片化学习之余舞蹈技能的提升同样具有明显的优势。
一是灵活度更高。在对学习内容进行有机分割形成小板块学习量之后,每个板块的学习时间更加可控,提高了学习者学习时间的灵活度。二是针对性更高。练习的量相对缩小,不但能够满足精益求精的舞蹈动作精准性要求,而且利于集中时间与精力在反复中发现问题并改进问题。三是吸收率更高。在分割学习内容后,由于单个碎片内容的学习时间较短,保障了学习兴趣,在学习成效上对于知识的吸收率将会有所提升。
需要指出的是,与其它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同,碎片化的舞蹈学习,其效果反而更好——这充分体现在我们日常动作或者行为的习得上,并没有设定固定的长时学习课程,只是通过高频多次的输入、模仿和运用,就达成了很多很好的掌握。同时,脑科学研究也表明:采用“每天半个小时,每星期五天”频率进行学习,其带来的学习效果远高于一次突击三个小时的练习。
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得益于智能手机的有效运用,各种学习软件APP、小视频、图文解说以及众多可选择或编辑或分解的配乐、舞曲、套路等,对于我们学习或模仿、练习或对比等,都可以通过观摩、录制、上传讨论、下载评论等越来越丰富多样化的选择和方式,更好地助力我们的日常学习与进步,极大地迎合了碎片化学习需要,不失为强有力的技术保证与支持。
日常练习时最容易陷入的困境就是学习方向不明确,进而造成练习上的迷茫和前进动力的缺失,并且学习动机随着慵懒的本能而逐渐消退,无法保证学习的高度持续性和连贯性。同时,在现实中很多学习者进行的是个人学习,这样的学习模式缺乏必要、及时的监督指导机制,学习效果往往差强人意。因此,学习任务活动的巧妙设置,对于保证训练的方向性和促进练习兴趣的持续性,具有很重要的影响作用。
为助推舞蹈训练的学习动机和持续性,我们可以在学习活动中设计三类任务:打卡计量任务、设立监督指导员和开展线上微型沙龙研讨交流。
打卡计量任务。该活动旨在敦促形成持续的学习习惯,保证每天的训练量;有量的保证,才能有质的飞跃。在打卡设置上,首先要细化到对学习目标的具体锁定,切忌一天换一个学习主题,否则学习的深度还将无法保证。设定好每天的学习具体时长,低于设定学习时长的训练视为无效,鼓励高于设定学习时长的记录,为保证对打卡活动的遗忘,同时应设置“每日提醒”,与设定打卡时间之前进行短信或微信等时间提醒。
第二,设立监督指导员。在训练过程中,可以选择能力较优者担任学习小组长或导师的角色,每天对打卡学习情况进行监督,并分析训练过程中的错误和给予改进意见。这样更利利于保证练习的方向性和持续性。
在实际的日常舞蹈训练中,很多学习者过度追求创新、前卫、改革等,忽略了最基础层面的基本功练习,往往容易造成综合能力的灵活表达性不足。舞蹈基本功的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众所周知的基本功训练,其枯燥、乏味、又苦又累的问题使得很多已然拥有稳定工作或者已经不再需要参加考评或比赛的舞蹈教师们望而却步,此时,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则能够很好地且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至少在精神层面上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尽可能多的内容、形式、同伴互助、交流分享、发展平台等配合,以最大限度地消抵基本功练习所必然存在的枯燥乏味,从而进一步缓解身体和体能上的消耗及其辛苦,更好地执行日常的训练计划,不断提高自身的舞蹈技能水平。
本文基于对舞蹈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探讨,提出了三点建议以共勉,以期学习者更明晰努力的方向和对策,提高训练的实效;更为重要的是基于建议基础上的对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结合及其运用,为学习者提供经验借鉴,促进舞蹈教师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鼓励他们在新领域、新方式中主动开展学习;既满足学习者对知识更新速度快、学习时间和模式定制化的要求,又能激发学习者主动学习动力,以期探索一条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新途径,让舞蹈教师能够积极快乐地练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