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武
(宁夏中卫市第五中学,宁夏 中卫 755000)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发展的快速推进,许多农民居家城市中,开始过起了城市人的生活。这其中,一部分家庭是有备而来的,目的是享受更加优质的城市公共资源,包括优质的教育资源;另一部分家庭,则是因为城市扩建、农村收益不足、土地流转、乡村学校撤并等各种因素而“被城市化”,他们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但不得不融进城市中,整天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这些孩子和城市原有居民家的孩子同坐在一间教室里,成绩和表现却往往有很大的差距。如何管理和教育这些初入城市的孩子,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首先,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无知和纵容是造成“双差”的原因。
长期以来,我们的父辈大多对教育的理解仅限于“学校”,总认为学校是孩子得到知识和学会为人处世的唯一地方,家长一旦将孩子送到学校,就等于将孩子的未来交给了老师,自己只负责让孩子吃饱穿暖。这种思想远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
其次,学校教育重知识灌输而轻思想教育,致使孩子无理想信念,学习动力不足,最终因厌学而无法完成正常的教育。
时至今日,升学率的高低,仍然是社会评价一所学校教学质量高低的唯一指标。迫于招生的压力,学校不敢放松对考试成绩的追求,想方设法增加考试科目的课时量,减少非考试科目的学习时间,致使政史地生、音体美微机等所谓的“二类课”被挤占,甚至有时候会将一周一次的班会课也挤压成讲题课。因为迷茫和无知,孩子看不到自己美好的未来,不懂得人生真正的追求,整天埋头于题海中,久而久之,苦于学习,厌于学习,甚至因学习差而绝望,无事生非,最终形成“双差生”。
那么,哪些方面的教育在“被城市化”孩子的成长中尤为重要呢?
一个人的思想犹如车辆的方向盘,只有方向正确,才能到达目的地。青少年对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模糊不清,家长和教师要正确引导,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中,主管政教的部门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系统地安排好每学期的主题班会计划,利用各种大型集会,有侧重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班主任,要扎实开好班队会,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各科任老师,不能置身事外,要在自己的课堂中贯穿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首先,要给孩子正面的鼓励,这是他们获得自信的基础。美国作家马克·吐温逊曾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充实地活上两个月。”家长和老师在表扬孩子方面不能太吝啬,要善于抓住孩子的优点进行具体又准确的表扬。“孩子,你并不比别人差,你能行!妈妈相信你!”“xx同学,今天的表现非常好,只要每天都这样努力,相信你会变得很优秀!”;其次,老师要善于与孩子交朋友,给他母爱般的温暖。在生活上关爱他们,学习上支持他们,注重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多与这些孩子交流,给他们母爱般的温暖,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另外,家长和老师要给孩子获得成功的机会,培养自信心。自信是孩子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家长和老师要给孩子提供尝试的机会,为孩子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使孩子感觉到自己的潜能。要放手让孩子动手做一做,试一试,不要采取怀疑的态度,相信他们。如果失败了,可以再来,并从中找出失败的原因,使他们从失败中受到启发,最终获得成功。这些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后,会倾注更多的热情和才智去争去更大难度的成功。在各方面的条件下,孩子的自信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已经普遍存在于社会中。一方面是因为无苦可“吃”,现代社会中,农田耕作、割草喂猪的活儿已经从这些孩子的生活中消失,似乎学习成了他们每天唯一的事情;另一方面,家长出于疼爱,认为自己辛苦工作的目的就是让自己的孩子幸福快乐,不愿意让他们帮着干家务活。岂不知,缺少吃苦精神正在成为现代孩子健康成长的障碍。拈轻怕重、遇到困难就低头认输,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怎么能有一番作为呢?
家庭中,家长要将一部分家务活分给孩子去做,让他们尽力做好,假期里,要引导孩子通过勤工俭学的方式去挣钱,从小就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不易,让他们懂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
学校中,老师除利用班会课进行“吃苦精神”的教育外,还要加强对卫生打扫的督查,对不愿意打扫卫生、打扫不干净的学生,要进行批评教育。另外,学校要开设劳动技术课程,有条件的学校要通过在校园里挖田、种植等活动,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反而会对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家庭中,父母要现身说法,用自己的现状教育孩子:“没有文化,只能做一些苦力活”,告诉他们将来的社会竞争更激烈,各种工作的科技含量更高,没有文化恐怕连苦力活也找不到。另外,父母要为孩子做好榜样,每天工作之余,关掉智能手机,多阅读名著和报刊杂志,在父母的这种影响下,孩子自然而然地就会形成一种终身学习的意识。
学校中,老师除从理论上教育学生要树立终身学习外,还要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辩论会、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深刻意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总之,“被城市化”孩子的教育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只有让他们尽快融入到新环境中,健康成长,才能为社会的稳定和良性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