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树忠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太平中学,云南 保山 678205)
初中数学课程所包含的一些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在实际的教学中,完全脱离实际生活的教学行为是无效的。开放式教学是一个具有创新性质的教学理念,强调了学生发展作为教学的前提,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激发出来。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发挥知识的载体作用,提高教学体系的开放性程度,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就初中数学开放性教学模式探索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大多数教师会将自己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只能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获取数学知识,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开放式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教学主体性被重新确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引导和组织的作用。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应该根据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和教学目标,为其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对整个教学过程形成把握,在课堂上与学生以交流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他人合作的形式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教师讲解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这个部分时,教师可以将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并让学生根据三角形的概念、性质以及特点等已经掌握的知识以合作的形式展开探究,将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总结下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开放程度。
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具有较强的封闭性特点。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有意识在保留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的基础上,提高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一般情况下,开放式教学过程主要体现在提问—分析—解决—结论。也就是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环节,尽量保证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进去,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数学现象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达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目标。对于初中生而言,对于教师讲解的数学知识点可能会遗忘,但是所形成的学习习惯却能使其受益一生。例如,教师讲解到“随机事件与概率”这个部分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个纸箱在里面放入20个红球和30个黄球,教师分别进行两种抽取方式,第一种是同时从纸箱中拿出两个小球,第二种是先拿出一个球,记住颜色后放回,再拿出第二个,在这两种抽奖方式下,抽出两个红球的概率是不是一样的?在这样的情境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突破口,并完成解答,得到结论。
提问是初中数学教学中比较常见的一个环节。在开放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的问题,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目标。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为学生所设计的问题应该体现针对性和契合性,使学生能在探究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形成更加深入的理解。
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的学习习惯对于其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效果之间存在较强的联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态度、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实践活动的规范性都能被反映出来。针对这样的教学情况,在开放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适当增加评价内容,使学生能有意识的改正自己的不良学习习惯。开放式教学模式中学生获得了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所能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会增加,教师通过评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自我学习情况的认知程度。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环境下,现代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使得很多教学方法得到了改进和优化。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形成了较强的思维能力,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由于学生本身存在基础、认知、环境、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传统整体灌输模式下,难以达到整体提升,不仅影响教学质量,同时还造成许多学生跟不上进度,对数学失去兴趣,并且学习仍然具有强制性和固定性,无形之中使学生感受到压力,使学生处于一种相对被动的状态获取知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这种问题较为严重。所以,我们要寻求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有效开放性教学,它不仅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还可以培养大家的良好学习习惯。针对每个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性,进行有目的的分组开放性教学模式,最终达到整体提升的教学实效性体现。针对这样的教学情况,构建开放式教学模式成为了一项教育工作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