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日川
(广西崇左市凭祥市前进小学,广西 崇左 532600)
小学中的语文学习涉及很多的意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意象的教学,将意义教学与语言学习结合起来,通过意义学习语言运用,通过语用加深对意义的理解。
(一)言意梳理。言意共生,首先要梳理文本的言意,这里的“言”指的是语言,包括文章的字句段落;同时也代表着学生对于语言知识运用能力,具有语言工具性的特征。这里的“意”则指的是文章的情感和主旨。言意共生角度下的语文教学从“言”和“意”两个角度展开教学,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完整,不断促进学生的文本学习。例如《钓鱼的启示》一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先自己阅读文章,因为本文的人物少、情节也比较简单,学生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注重文题中的“启示”两字,让学生仔细阅读文章,分析文章给学生带来的启示是什么。学生再次阅读文章,进入文章的文意感知阶段。最后,教师让大家在课堂上各抒己见,说一说文章给自己带来的启示。很多同学都谈到了规则意识、秩序意识等等,这就是对文本的深层感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要给予过多的评价,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发表意见,肯定学生的发言,激发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二)注重精读,从整体上把握文意。很多学生在阅读课文的时候,比较注重文章的故事情节,忽视了文本的语言和意义,这种阅读方式很难深入理解文本,从文本中提取有效信息。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的精读,通过语言的阅读进而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意义。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意象的教学,很多文章可以以意象为切入点展开文章的教学。例如在学习《桂花雨》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展示桂花雨的视频或者图像,吸引学生的注意,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桂花雨有一个感性的认知。然后展开文本的精读,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向学生提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桂花雨》这篇文章中有多次提到“桂花香”,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描写桂花香的语句然后仔细体会作者的情感。通过语句 的阅读学习,进而加深对文意的理解,这一过程衔接流畅,阅读教学效果显著。
很多小学生对于文中的一些优美语言和精彩段落印象比较深刻,但是语言的鉴赏能力普遍不高,说不出这些语言描写好在哪,该怎么用。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只能从修辞的角度来分析文章的语言,这种分析显然是比较片面的。教师在语言鉴赏中,应该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从句式、情感、在文中发挥的作用等方面进行语言的赏析,加深学生对文意的理解。例如《落花生》一文,《落花生》整体上偏向叙事,文辞朴实,但是很多简单的语句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如文中的“父亲”有一段经典话语:“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教师可以针对这句话提出这样的问题;这句话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运用了哪些修辞?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学生可以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交流,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自己的看法。很多学生指出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将果实埋在地下的花生和果实长在枝头的苹果等水果做对比,进而引出一个做人的道理:做人要谦逊低调,不要过分张扬。教师可以在最后总结这一类型的赏析方式。
语用能力的提升注重在“用”,也就是学生的实践操作,教师要创新教学形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仿写、续写、扩写等训练设计,都属于重要的语用实践形式。发动学生展开仿写时,教师需要给出比较细致的要求。如《难忘的一课》,教师要求学生仿写最后一句话:“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随即给出了具体的要求:“仿写时句式、结构、语气和修辞都要相同。”学生开始尝试操作,仿写内容不断涌现。“还有什么别的东西比这最普通的东西更能够代表我此时的内心触动呢?”“还有什么别的礼物比这最简单的礼物更能够代表我此时的全部心意呢?”教师对学生的仿写展示给出了点评,学生的“言意”认知找到了更多的支撑点和融合点。又如:可以运用排比的手法来夸赞所要描绘的景色,运用比喻手法来具体描绘一处景色,将它形象化,让读者能够想象出来。这样一篇文章才不会像一根树干一样单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丰富学生的阅读量,向学生传授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将其有效地运用在写作中,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而言之,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通过言意学习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是言意学习的内在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注重形式的多样化,在完成文本的学习后,可以让学生展开续写、改编等写作训练,通过写作训练加深言意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