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培育路径探析

2020-12-07 15:13
魅力中国 2020年34期
关键词:认同感汉语价值观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 成都 610000)

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国内形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受新媒体环境中不良言论以及西方势力的影响,一些高校中还存在着部分大学生对于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怀疑和否定现象。通过探讨新时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培育路径思考国家认同感对于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性,从而使大学生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形成社会持续发展的合力,增强高校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具有重要作用。

一、国家认同感的内涵和特点

国家认同感是指“国家认同,是指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归属哪个国家的深度理性认知以及对这个国家的构成,如历史、政治、文化、族群、制度等基本要素的总体评价和深厚情感。”1总体上来说,国家认同感就是指个体一种自我界定的心理活动,它体现出一国国民确认自己属于哪个国家以及熟知本国的构成,并从内心深处对于本国的历史、文化、道路、制度等表示认同的一种理性认知。

国家认同感具有历史性、阶级性、动态性、政治性和差异性。国家认同感的历史性是指国家的产生是建立在一定程度上社会群体对于国家整体和自己国民身份的认同,从古至今一直存在,具有历史延续性;国家认同感的阶级性体现国家认同感的培育总是统治阶级为维护统治而采取的一种手段,是为掌权阶级服务的工具;国家认同感的动态性表现在国家认同感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发生变化;国家认同感的政治性是指国家认同感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总是和统治阶级的政治活动紧密相关;国家认同感的差异性表现在国家认同感不管是从时间纵向上还是从社会群体的横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二、新时代培育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意义和重要性

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元化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时代和社会的变迁在带来一系列机遇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构和模糊社会群体的国家认同感。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对于社会发展和自身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在社会发展层面。首先,新时代大学生树立强烈的国家认同感是迎合新时代所需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转型的关键时期,新时代大学生树立强烈的国家认同感,将自我与时代相连就显得尤为重要,国家认同感是一个国家和谐稳定和实现民族团结的重要支撑,对于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其次,新时代大学生树立强烈的国家认同感是世界各国的理论传统和实践沿革,世界各国自产生之日起国家认同感就备受统治阶级重视,社会中的国家认同感强,全民同心协力,社会凝聚力高,国家的发展就事半功倍,国家认同感程度低,社会动荡不和谐,甚至导致国家分崩离析。再者,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树立强烈的国家认同感,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有利于营造和谐氛围,构建和谐社会,为国家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最后,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没有经历过战争年代实实在在的那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个人名誉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的感觉。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树立强烈的国家认同感能密切大学生与国家的联系,有利于国家的长期发展。

在大学生自身层面。新时代大学生树立强烈的国家认同感有利于实现个人的成长成才:第一、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树立强烈的国家认同感有利于将小我融入大我中,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第二、新时代背景下强调大学生树立强烈的国家认同感,跟党走,听党话,有利于在国家发展中找准方向,不迷茫;第三、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树立强烈的国家认同感,有利于大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提高自身的辨识能力,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追随国家主流意识形态,自觉抵御外国势力的不良影响,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把自身的小梦和国家的大梦结合在一起,提高个人能力,实现大学生自身的成长成才。第四,新时代大学生树立强烈的国家认同感,有利于充分发挥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特殊号召力和感染力,产生辐射带动作用,激发同辈群体的国家认同感,促进社会共建共治共享大格局的形成。新时代大学生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一代,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与时俱进性,能在更大领域发挥引领作用和示范作用。增强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坚定理想信念和正确的政治方向,利用其自身影响力,成为理性的领头羊,影响和带动其他群体,形成以大学生为中心的良性格局。

三、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措施和路径

(一)始终坚持汉语的主导地位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五十六支“花”在中华大地遍地开放,这就意味着,民族语言也是极为丰富的。语言对一个人的影响不容小觑,一门语言也就是一个民族、一种文明的“钥匙”,有了这把“钥匙”,你才能打开这个民族所积淀下来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情感的大门。同时语言在影响个人对自己社会角色、社会地位的定位甚至是民族国家认同上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近几年民族地区发生的分裂独立事件,民族语言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这些分裂分子的国家认同感和归属感,实际上,民族语言作为他们的“母语”,对其个人的身份认同影响最大。在民族地区,当地的民族语言是其最为通行、实用的语言,因此,自然做不到时时刻刻都接受汉语的熏陶和感染,这样一来,就很容易使一些内心极端的分裂分子模糊自己的社会身份定位和削弱对国家的认同感。坚持把汉语作为官方通用语言,其他各民族语言共同发展是我国长久以来奉行的语言政策。可以看出,汉语是占据主导地位的,而这也意味着在少数民族,汉语的主导地位也需要体现。因此要始终坚持把汉语和当地“母语”共同用于教育教学的双语教学方针,特别是当地的少数民族学生党员更要带头学汉语、用汉语,学校一些重要文件和通知要能够使用双语等,在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要求中,应该将熟练使用汉语也作为第一性的要求。始终坚持汉语的主导地位,要求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不放弃自己母语的前提下,也能够熟练使用汉语,通过汉语背后所传达的历史文化增强自己作为一名中国人、作为中华民族一份子的意识。

(二)新媒体要坚持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导向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所导致的生活节奏加快,碎片化的时间要求人们需要更为快捷的信息获取方式,而新媒体所拥有的共享性、交互性和时效性特征,一方面成为了它超越传统媒体成为时代宠儿的优势,另一方面也让其面临信息传播中正确价值观导向存在缺失的问题。比如,微博作为近年来主要的新媒体平台,就曾几次被国家网信办要求停止热搜榜的更新以进行整顿,原因就在于,热搜榜中的许多信息有违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流价值观,而青年大学生作为其主要受众,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容易对其不成熟的心智造成不良影响,逐渐偏离国家社会倡导的核心价值观,迷失自我,并最终对国家的历史、制度等产生怀疑甚至诋毁,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圈套中。

因此新媒体要成为人民的“帮手”,而不是“对手”。主动接受国家、人民的监督,后台管理人员应该增强责任感,制定严格的信息发布审核制度,严格审查和筛选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主流意识形态的信息。在国家原则问题上,引导正确的舆论走向,积极响应国家和党的号召,灌输正确的价值观,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增强青年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信息化的时代催生了许多新媒体,我们不应该是对其避之而不及的态度,而应该学会善用。例如在最近大火的“抖音”短视频平台上,可以申请专门的官方账号,在坚持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下,以迎合大众审美的段子形式进行国家认同感的教育,在寓教于乐中提升自我的国家认同感。

(三)发挥高校在提高国家认同感中的主阵地作用

对于每一个青年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教育可以转化为每一所高校的国家认同感提升的教育实践活动。高校一方面要注重加强对国家认同感内涵的教育,通过开办国家认同感的创新性课程等加深学生对于国家认同感内涵和外延的认识,除此之外,学校可以进行校本教材的研发,针对本校学生身心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国家认同感理论教学;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与社会组织和团体的合作,同样的社会组织、团体要为学校的教育培养提供必要的便利。通过参与爱国主义基地研学、社会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做到“知行合一”。在国家认同感教育中,扮演好“引导者”、“帮助者”1的角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在学校的课程和教材开发中指出问题并且帮助解决问题,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应该循循善诱、注重启发引导,善于挖掘学生内在优秀品质,通过内外合力帮助树立正确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国家历史、制度、文化、道路等的认同感。在提升新时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教育中,学校应该积极作为、有所创新地进行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发挥自己的主阵地作用。

前有伟大领袖毛泽东曾将青年人比作“八九点钟的太阳”,朝气蓬勃,创造力无限,今有习总书记号召青年人“担负起时代使命和责任”。大学生作为其中的特殊群体,国家认同感的高低无关乎国家未来和前途,作为新时代的主力,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培养和提升应该更加符合国家未来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全球化、信息化是这个新时代的特有标记,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对新一代青年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培育,加强对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腐朽的资本主义思潮的警惕,同时注重运用中国特有的思政教育手段,为他们筑起坚固的思想高地,能够在面对外来诱惑时,坚持初心,始终保持对自己身份的认同,对国家构成、历史文化制度等的高度认同感。

注释:

①谢嘉梁、胡祖凤、杨小明.新时代深化大学生国家认同感问题研究的若干理性思考[J].高校社科动态,2019(4).

②张露.新时期下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素养提升研究[J].国际公关,2020(07):87-88.

猜你喜欢
认同感汉语价值观
学汉语
我的价值观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浅析国有企业员工企业文化认同问题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