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专业体操类课程教竞结合教学模式研究

2020-12-07 15:13
魅力中国 2020年34期
关键词:体操竞赛技能

(成都体育学院体操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体操类课程是指竞技体操、艺术体操、蹦床运动、技巧运动、健美操、啦啦操等课程。这类课程深受体育专业学生的喜爱,在各大体育院校(系)均有开设相关课程。体操类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当前体操类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1]。因此,成都体育学院体操学院在体操类课程中通过几年的大胆实践,努力创新,逐渐形成了教竞结合的教学模式。

一、体操类课程教竞结合教学模式的内涵

体操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问题是以体操类项目资源为基础,从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的视角出发,整合师资和根据学生运动水平,探索体操类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问题[2]。体操类课程教竞结合教学模式基于健康第一、育人至上的理念,创建以教竞结合为核心的创新教学模式。该模式由课堂教学、课余练习、集中训练、竞赛活动、教育特色和创新文化六大要素构成。该教学模式通过建立教学型俱乐部(课堂教学)、健身型俱乐部(各项目协会)、训练型俱乐部(代表队训练)三大教学体系,依托学校运动会及体操节、各项目省级比赛、中国体操节及各项目全国比赛三级赛事体系,建立了以学生兴趣、参与竞赛与技能到家为驱动,集教学实践、综合实践与自主实践于一体,以普及性、专业性、表演性为特点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通过训练指导课程化、竞赛内容教材化、指导队伍团队化、考核方式展示化、师生激励制度化、教育实践创新化等“六化”制度措施,实现了以技术技能、探究学习、创编实践、综合素质为核心的学生自学、创新、协作、组织等能力培养目标,呈现出“教师为辅、学生自主、竞赛为导、技能到家”的创新人才培养特色,形成自主学习、强化技能、超越自我的文化内涵。

二、体操类课程教竞结合教学模式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实践能力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比如,新的操化动作学习、队形编排、竞赛组织、热身活动等都要大胆给予他们权利,尽可能地让他们自己来做,教师负责指导和安全监督,必要时给予帮助。其次帮助学生建立多元化的学习方法。要求学生要多观看相关课程教学、训练和比赛的视频,多自练基本功和成套动作,多动手创编小成套或队形在课堂进行展示,多参加各级各类相关的比赛,多思考并领会学而不思则罔的道理。通过参加期末教学竞赛、体操学院每年举办的体操节和各项目运动会,学生进行了自主创编、组织排练、团队配合和长时间集中训练,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他们的运动水平;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艺术修养、人文素质和团队精神。

(二)实现学生品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双结合

加强品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正是新时代发展的要求,是社会可持续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呼唤[3]。体操类课程教学中如何做好这项工作,除教学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艺术、哲学等人文社科知识教育,主要是通过教竞结合教学模式中实践环节加以强化,以提高学生的道德品德、艺术审美和人文素质。教竞结合教学模式可以发挥导向、凝聚、激烈、调适等功能,把师生引导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考、以赛促评、以赛促改”的教竞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上来;可以促进学生学会尊重、坚持、公平、平等、规则等原则,建立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拼搏、公平竞争等优秀品质,培养学生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品德和价值观等人文素质;同时它具有较强艺术表演性、团队性和表现力,又在学生团结协作、组织领导、开朗自信、气质大方等品质方面具有独特的培养作用。

(三)推动体操类课程改革创新

推动体操类课程的改革创新,就必须大力实施优质化教学、多元化课程、信息化融合、国际化交流合作战略,积极构建教竞结合的教学模式,确保体操类课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4]。具体措施是打造一支优质的师资队伍,建立教学型、健身型和训练型三大课程体系,着力推进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大力开发网络课程、网络教学,加强与国内外相关课程的交流合作,鼓励师生参与国内外相关课程的培训,支持学生参加国际相关比赛和学术交流。

(四)解决突出的教学问题

体操类课程教竞结合教学模式以专业成长与创新精神为核心,在教学中大力倡导拼搏、进取、协作、勤奋、超越等体育精神,教师定期与学生交流学习的收获、心得、反思等,通过课堂、微信、QQ 等进行更广泛而自由的讨论,通过教学案例设计促进学生思考等[5]。同时,通过鼓励学生聆听专家的学术讲座,组织学生集中观看名师的公开课及教育讲座视频,从中感悟和不断吸收相关课程前沿的新理念和新知识。通过开展教学竞赛、运动会比赛、体操节等活动,为学生搭建技术技能展示交流平台,促进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赛后进行研讨和评价,使学生深入的思考和明确教学改进方向。通过教竞结合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主要解决缺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实践平台,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实践和创编能力,体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方式单一的局面,建立新的教学模式等教学问题。

三、体操类课程教竞结合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

(一)构建教竞结合的创新教学模式

成立教学型俱乐部(课堂教学)、健身型俱乐部(各项目协会)、训练型俱乐部(代表队训练)三大教学平台,依托校级体操节和各项目运动会比赛、省级各项目比赛、中国体操节及各项目全国比赛的三级竞赛体系,通过训练指导课程化、竞赛内容教材化、指导队伍团队化、考核方式展示化、师生激励制度化、教育实践创新化等六化措施,构建教竞结合教学模式。体操学院为竞教活动提供指导教师、学术科研支撑和优质实践教学资源(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应用实践等训练)。

(二)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构建“3-3-3”为内涵的具有普及性、专业性、表演性为特点的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激发学生创编实践,实现自我超越。“3 个驱动”指以学生的学生兴趣、参与竞赛与技能到家为创新驱动;3 位一体指教学实践、综合实践与自主实践的有机融合,教学实践、综合实践是实现创新的基础,自主实践是实现创新的有效途径;3个维度指自主学习、强化技能、超越自我的文化内涵。

打造以“教师为辅、学生自主、竞赛为导、技能到家”的创新人才培养特色,培育自主学习、强化技能、超越自我的文化内涵。体操类课程教竞结合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亲自创编实践,具有创编难度高、排练时间长等特点,完成成套动作的编排创新,学生团队需建立科学的训练计划和浓厚的健身环境。教师为辅、学生自主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保证;竞赛为导、技能到家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构建教竞结合的长效机制

以“六化”措施为抓手,保证教竞结合的系统性、持续性、普适性与卓越性。训练指导课程化,竞赛内容教材化,保证活动的普适性、系统性、持续性;指导队伍团队化,考核方式展示化,保证活动的普适性、持续性与卓越性;师生激励制度化,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与学生的参与热情;教育实践创新化,保证活动的持续性。

四、体操类课程教竞结合教学模式的创新之处

(一)理念创新

在实践中拓展教学、训练和竞赛的创新人才培养理念。项目形成了“三个驱动”(兴趣、竞赛、技能)、“三位一体”(教学实践、自主实践、综合实践)、“三个维度”(自主学习、强化技能、超越自我)的创新人才培养理念,该理念是教竞结合理念在实践中的创新和拓展。

(二)模式创新

该类课程实行教竞结合教学模式是贯彻实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标准》和《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的重要途径,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这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大胆创新。

(三)体系创新

构建了三级教学体系和三级赛事体系为牵引,以普及性、专业性、表演性为特点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该体系以其独特魅力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具有系统化、批量式培养人才的能力;体系融理论教育、技术教育、技能教育、自主学习、教学展示、参与竞赛、讨论评价为一体,实施中产生的成果论证了项目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型人才的能力。

(四)机制创新

以“六化”措施为抓手,构建起保证教竞结合教学模式的系统性、持续性、普适性与卓越性的有效机制。该机制实现了课堂与赛场相促进,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广泛参与与精英培养兼顾,形成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学相长、以学生兴趣与技能为驱动的创新人才培养新格局。

五、体操类课程教竞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

(一)充分发挥了体操类课程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的独特作用

体操类课程教竞结合教学模式已成功推广到省内多所高校,成为展示当代大学生青春活力的窗口。体操学院每年举办的相关赛事活动有两千余人次参加,组织百余人次参加省级和国家级的相关比赛,学生参加相关赛事需要对比赛套路进行自主创编、组织排练、团队配合和长时间集中训练,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他们的运动技术水平,形成终身自学思想,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艺术修养、人文素质和团队精神。体操学院学生多次参加省级、国家级相关比赛,多次获得一等奖等各类奖项。省内多所高校对本成果非常认可,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二)有效培养了学生综合素质,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广泛认可

教竞结合的体操类课程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起到明显的作用,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拼搏、公平竞争等优秀品质,培养学生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品德和价值观等人文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它具有较强艺术表演性、团队性和表现力又在学生团结协作、组织领导、开朗自信、气质大方等品质方面具有独特的培养作用。通过该类课程培养的部分学生获得优秀学生荣誉称号,有的还保送研究生;毕业的本科生在工作单位更能尽快适应环境。

(三)扩大了教学成果的影响力

该教学模式所产生的良好效果和取得的竞赛成绩得到学校和体操学院的宣传报道,在学生中引起广泛关注,广泛地传播了体操类课程的教学成果。同时,学生多次参加省级、国家级相关比赛获得各类奖项,教师发表多篇相关的教研论文,这扩大了体操类课程教学改革成果的影响力。

六、结语

体操类课程教学改革是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学校人才培养要求,着力更新知识、提高技能、突出创新、形成特色。通过成都体育学院体育专业体操类课程对学生培养的教学实践,结合体操类课程的教学特点,建立了教竞结合的教学模式,这能够更好地适应学校以“德育为先、一专多能、通专结合、全面发展”的育人思路。

猜你喜欢
体操竞赛技能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劳动技能up up!
思维体操
创新思维竞赛(3)
拼技能,享丰收
思维体操
创新思维竞赛(6)
头脑体操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