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宏
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450
2020年暴发的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来得突然,传播快速,影响全球。高校作为特殊社会群体,人员来自各地,校园人口密集,管控难度大,是继“春运潮”、“返工潮”之后的“返校潮”,备受社会关注,能否守住高校这方“净土”,责任重大。
为加强管理和指挥,高校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按照“领导挂帅,部门配合;分层管理,依法防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应对,群防群控”等原则,制定了相关防控方案、应急预案、工作指引、管理制度,坚持领导靠前指挥和各有关人员值班值守制度,确保各项防控工作科学、有序、高效地开展。成立疫情防控工作专班,负责疫情防控日常巡查工作,确保防控措施落到实处。
校门是第一道屏障,坚决守好进口关。严格落实校园出入管理和登记制度,按照“非必要不外出”原则,严把人员、车辆出入,切实做好进校人员测体温、查验健康码、行程卡,统筹快递管理;校园设置隔离带、张贴一米警示线;设置洗手场所,放置洗手液;控制人员密集度,尽可能实施最小单元群体管理,食堂分批就餐;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规范垃圾分类,消除卫生死角,落实各有关场室(设备)常态化通风、清洁和消毒,确保食品和饮用水安全;多形式加强疫情防控宣传,定期组织疫情防控知识培训及演练,落实“健康第一课”教育,提高防控实操能力。监督师生坚持佩戴口罩,组织做好日常晨、午、晚测温和每日健康报告。加强心理关怀和后勤服务保障,营造特殊时期的良好校园环境和人文氛围。同时,根据防控形势需要和变化,落实人员核酸检测,及时做好相关人员排查及健康台账登记与管理,为师生特别是重点人员建立健康档案,关注到位。
疫情暴发,物资紧缺,隔离场所筹备也是重中之重。高校不能一味等政府调配物资,自身也需积极想法,多方筹措防疫物资,筹建临时隔离室(医学观察室),确保能有满足2周以上物资库存并能持续补充,才能更有效防控好新冠肺炎疫情,才能保障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新冠肺炎疫情是医学专业问题,需要专业人员来指导。按照相关规定,高校医务室医务人员与学生数按不低于1:600的标准配备。目前各高校大部分都有多个校区,对医务人员的需求会更大。只有配足医务室专业人员,才能保证患病师生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诊疗或处置,才能更细致落实好传染病防治的“两案八制”,才能更好发现、处置有可能在校园中发生新冠肺炎疫情的“蛛丝马迹”,从而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守好校园健康之门。同时,要与属地疾控部门、卫健部门、相关医疗机构、街道社区等保持良好互动关系,出现问题能随时取得他们的支持与帮助,联防联控,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高校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及时做好师生员工新冠疫苗接种宣传、登记工作。主动与属地教育主管部门、卫健部门、街道社区、相关医疗机构沟通,采取组织人员“走出去”到相关医疗机构接种的方式,也可以商请疫苗接种单位“上门来”为师生接种的方式,早日落实接种工作,更好防控疫情,保障个人和全民健康。
新时期赋予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职能。作为高校,应当结合本次全球防控新冠肺炎事件,自觉贯彻落实、强化高校职能,担当使命,重点是以下三个职能。
高校的首要职能是人才培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目前各高校在积极推行的“课程思政”改革也是在“树人”中渗透“立德”、强化“立德”。暴发新冠肺炎疫情是灾难、是不幸的。这场“战役”,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科学应对,快速、成功的防控了疫情,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这场“战役”,白衣战士冲在了最前面,他们不顾个人安危积极报名,用勇敢、毅力和专业的技术施救,涌现出无数的感天动地的优秀事迹,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战役”英雄。这场“战役”,社会各届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体现的淋漓尽致,协助武汉渡过了难关……高校在认真做好校园疫情防控保卫战的同时,紧急开辟教育第二“战场”,抓住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出现的各种情况、因素和鲜活的案例,教育大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社会责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珍惜生命教育、法纪教育、危机教育等一系列教育,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不少高校,尤其是医学院校及其附属科研机构、附属医疗机构,全力开展新冠肺炎病情研究、防控方法研究、防控物资及疫苗研发等。正如钟南山院士所说,“我国一方面全力救治患者、抢救生命,一方面全速推进研发攻坚与临床救治、防控实践深度结合。”短短几个月,我国就研发产出了一批高质量的防疫科技成果。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针对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存在的短板,习总书记也强调要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相关高校应结合自身特点,开设如预防医学专业、健康管理类专业等,为社会培养急需人才。
高校的优势一是云集了大批具有专业水平的高级知识分子,可以为社会提供教学、培训、研究以及相关综合服务。二是云集了大量的富有活跃思想和青春活力的青年大学生,可以为社会提供多样化的志愿服务。本次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高校师生、各团体协会、志愿者一呼百应,紧急集结,开展卫生健康知识培训或相关宣传指引,奔赴社区体温测试点、隔离酒店、相关医疗机构,甚至交通枢纽、搬运站等岗位,支援四方,留下了一路可歌可泣的赞歌。时代青年,奉献新时代,在奉献社会中锻炼、提升自我。
“危”与“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出现“危”并不可怕,只要利用好,也会带来一些“机”,从而减少损失与伤害。通过危机事件,发现短板,及时补救,才能在未来更多不可预知的时空里,行稳致远。只有不断提高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才能更好履行高校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