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钊
(河北 辛集 052360)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它强调了自然、社会、经济的协调统一。在环境、资源问题日趋严重的今天,实现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土木工程建设基于大量的资源,对周边环境有较大的影响,而可持续发展重视发展的持续性,强调自然与发展的协调,如果将土木工程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则可以减小其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对于一个企业,可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树立更好的企业形象。同时,为实现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势必会引起土木工程行业的一系列改革,比如引进新技术、使用新材料、制定新规定等等。这些都将使土木工程行业得到良性发展,走得更远。建筑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而土木工程作为建筑业的重要一员,对我国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如果能实现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将有利于国家的长远生存和发展。
虽然我国很早就开始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以及大力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但是当前的土木工程建设领域依然存在许多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矛盾的现象。如:
土木工程行业的迅猛发展必然伴随着资源的大量消耗。2018年中国土木工程网的数据显示,建筑施工所消耗能源已经达到社会总能源的32%,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自然资源消耗量可占据总资源消耗量的41%[1]。而且在实际的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资源的浪费也是惊人的,比如常见的“短命建筑”。这些建筑还在正常使用年限内就被拆除,然后代以新建建筑,而新建建筑又成为了下一批“短命建筑”,如此频繁拆建,耗费大量人力物力。除此之外,企业的相关机械设备老化、施工技术落后也会导致资源的浪费。
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可达到社会垃圾总量的40%,如果这些垃圾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机械产生的巨大轰鸣声还会产生噪音污染,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产生的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将造成水污染,破坏生态环境;施工过程中,漂浮的粉尘也容易导致粉尘污染,危害健康。
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施工人员大多综合素质较低,环保意识薄弱,使得建筑垃圾乱堆乱扔、废水乱排乱放的现象时有出现,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阻碍可持续发展。
在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该有专门的部门、专门的人员对建设过程中资源的使用、工程的质量等进行严格的监管。然而在实际工程中,许多监管部门、监管人员如同虚设,他们没有负起责任,对施工人员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使得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难上加难。
虽然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且土木工程行业飞速发展,但是要想实现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还必须寻求相应的应对措施。
在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如果相关工作人员没有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没有真正了解可持续发展带来的长期利益,即使有各项规定制约,他们工作的完成效果也不佳,达不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向他们宣传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环保意识。这种培训应该是长期的、定期的,以便他们真正意识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无论企业还是政府,都应该建立严格的监管体系和奖惩制度,严惩漠视自然资源、漠视生态环境的个人或者企业。同时工作人员相互监督,控制资源的浪费、废弃物品的乱堆乱放、严格把控工程质量,共同促进土木工程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另外,政府还应该严格控制当地房屋的拆建,尽量减少“短命建筑”的出现,以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
在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每年因技术落后、设备老化、材料使用不当而造成的浪费数不胜数。对于企业,应该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进行改革。比如现在大力发展的装配式建筑,节约人力物力,对环境友好,企业可以学习相关技术,促进转型。此外,施工现场一些机械设备老化、损坏,导致施工时资源浪费、效率低下,应及时将其更新换代,使用损耗小、效率高的设备。土木工程行业还应该积极推进新材料的研发,倡导绿色材料的使用。比如,轻型钢材作为一种绿色建筑材料,与普通钢材相比具有更强的稳定性与坚固性,既符合绿色建筑材料的要求,又可以实现对钢材的循环利用[2]。
对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回收那些可以二次使用的材料,既保护了环境又提高了经济效益。在建设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比如,现场机械施工应尽量与居民的休息时间错开;对于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应进行集中处理,严格按照规定排放;现场施工时应进行适当的洒水处理,避免产生粉尘,造成大气污染。
实际工程中,不但要重视建设过程中的工程质量,而且也要重视后期的工程质量。比如可以引进新兴技术,对后期工程质量进行健康监测。健康监测,主要就是在结构系统中安装各种感应器,让其自动对环境进行监测,并加强对周边环境的评估,从而为结构性的管理提供切实有效的依据[3]。它能第一时间发现建筑的异常,传递信息给相关工作人员,加快对建筑的修复和加固,保证建筑达到正常的使用年限,物尽其用,避免资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