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
(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天津 300350)
从设计层面看,体验式教学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要把握好教学目标、实现条件和教学评价三个环节,且缺一不可。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在体验式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它是教学评价的尺度和标准。尤其在新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关于“是什么”的陈述性知识,学生通过网络很容易获得,而关于情感、态度、认知的“为什么”以及“怎么样”的问题则需教师的耐心引导。思政课是知识性和德育性相融合的课程,所以,体验式教学融入思政课的教学目标,不仅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传授与积累,更要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社会现象或问题进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在“知、情、信、意、行”等方面得到洗礼,成长为一个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和谐发展的人。
(二)实现条件。体验式教学融入思政课的实现条件有三: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教师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以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前提,精心设计各个实施步骤,主要扮演帮助者、合作者以及评价者的角色。学生则需要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自主学习者,值得指出的是,为使学生的体验过程完整,学生的体验参与应当向前延长至备课环节,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素材的机会,只有学生主动探寻思政理论知识蕴含的价值,这些知识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从教学环境来看,作为保障体验式教学的重要方面,高职院校通过合理地制订课程教学方案,整合校园资源为体验式教学提供适合的教学场所、拓展基地,提前做好经费预算,多方位为体验式思政教学提供财力和物力保障。
(三)教学评价。体验式教学融入思政课的教学评价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单一的只重结果不注过程的现状,评价重点应放在如何让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理论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评价者不应该仅局限于教师个人,要重视学生参与过程的评价,更应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间的互评,建立包括教师、学生、学习小组、家长和社会人士在内的评价主体,由于学生是“最终受益者”,因而学生是诸多评价主体的核心,更要突出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同时,要构建立足于高职学生不同成长阶段的评价机制。大学生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存在着年级的差异、思想和身心状况的差异,因而要立足体验式思政教学环境的差异来制定评价标准、确定评价内容,并随着学生年级的变化而做出相应调整,绝不能采取“一刀切”的评价机制。
(一)情境体验。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定的场景设置或场景带入,使学生在体验中更深刻的理解教学内容,促进教学目标尤其是情感、态度目标的实现。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可依托所在省市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思政课体验式教学。以我院为例,我院坐落于天津,每年均组织一年级学生考察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8年组织学生赴国家博物馆参观“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2019年组织学生赴北京展览馆参观“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等,用丰富的图片、视频、文物和历史遗迹等做教材,让学生身处其中,加深对党史国情的了解,理解我国社会形态发展的历史必然性。红色文化之旅活动也能激发学生的反思与自省,认识到自己身上担负的历史使命,激发学生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热情。
(二)换位体验。使学生通过对人物或岗位的换位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内驱,生成对人物或岗位的深层次理解。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课程中职业道德部分,思政课教师可以和专业课教师、辅导员一同带领学生走进企业一线,领悟岗位规范,换位体验企业一线员工的工作要求和职业道德规范。在换位体验中,学生接触到自己将来所从事的岗位,领悟该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道德规范。例如,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通过走访酒店,在与各酒店工作人员接触后,感受到了不同的服务态度,认识到热情服务、尊重顾客、言行得体、口齿流利的重要性。
(三)情景模拟。可以通过对热点事件或事物发生与发展的环境、过程进行模拟再现,让学生在所设情景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理解教学内容,达到短时间内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的目的。例如《思修》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与婚姻观部分,可以模仿《非诚勿扰》、《新相亲大会》等电视节目,师生互动配合,促进学生对爱情和家庭的多角度全方位理解,在模拟体验中帮助学生明确到底什么是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例如《思修》法律部分,利用我校的模拟法庭实训室,教师通过选取典型案例,通过组织编排,让学生进入不同角色,遵守不同的角色规范,促进学生对法律权威和法律程序的感知和理解。
(四)户外拓展训练。体验式思政教学以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旨,除了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外,还要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团结协作等能力,让他们在体验中提高身体和心理素质。因而可以打造“思政+体育”、“思政+心理”模式,以具体项目为依托,培育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上进的人生态度。
(五)社会实践。列宁指出:“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5]思政课不能仅局限于课堂讲授,要走出去,在社会实践中践行所学理论,感知社会进步。如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中“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组织学生开展“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状况调查”、“农民文化建设调查”、“农村大学生毕业后返乡意愿调查”等系列农村主题的调研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活动能力、沟通能力,又引发学生对当前农村问题的思考。又如,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毛概》中的全面深化改革理论,我校思政课教师组织学生前往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参观自贸区公安分局、自贸区出入境办证大厅,详细了解关于“一口受理”改革具体情况,政务中心的高效便捷、服务至上的理念,使师生切实体验到党和国家进一步扩大开放,实施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金融国际化和行政精简化改革的决心和力度,通过自贸区开展的政府行政体制改革、行政职能转变和创新行政管理方式等一系列举措,深化学生们对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的理解和把握。
(六)时事述评。针对高职学生大多不太关注时事新闻的特点,可在每节思政课开始的时候要求3—5名同学进行时事述评,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前途命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七)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校各类活动。思政课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真实情感、所见所闻通过演、讲、写等多种形式积极表达出来,不断增强学习效果和教育实效。在“演”这一方面,组织学生情景剧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进行是非曲直的判断,起到教育的作用。在“讲”这一方面,一方面可以“大学生讲思政课”为载体,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武装学生头脑,另一方面可以开展“红色家书诵读”,使学生们在感悟革命先辈坚定理想信念的同时,为其爱国主义思想情感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氛围条件。在“写”这一方面,则可以围绕“改革开放40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开展绘画、书法、影评等活动,通过多种形式来描述建国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八)实习互动。思政课要想使学生达到知行合一,还需要思政课教师在授课任务结束后,持续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状况,才能使思政课体验式教学形成闭环。例如在《思修》课上虽然学生学习到了各种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内容,具备了一定法律常识,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被用人单位或无良中介欺骗、延长实习期、拖欠工资、人身权益损坏等法律问题时仍不知所措。为此,思政课教师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背景对学生遇到的各类纠纷提供免费义务法律咨询,通过这样的互动方式学生可以将在《思修》课堂上涉及到的民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知识运用于实践,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