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放式教学模式研究

2020-12-07 20:04张艺方
时代人物 2020年36期
关键词:时政开放式思政

张艺方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 贵州贵阳 550003)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好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批示,把思政课建成接地气、入人心、让学生有参与感和获得感的优秀课程。在这一形势下,尝试将开放式教育理念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既符合国家对高校思政课改革提出的标准和要求,又能满足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对于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教法、加强思政课教学实效,进一步改善思政课枯燥乏味的教学现状有着重要意义。

开放式教学模式价值意蕴

本文所探讨的思政课开放式教学模式是指从物理空间维度的拓展来延伸教学时空,即通过线上、课外实践等方式扩展课堂的教学空间,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对思政课的积极性较低、参与率不高、内驱力不足,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灵活度不够、吸引力不强,教师教学及科研水平参差不齐,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思政课教学的提升。开放式课堂开放教学空间、共建教学内容、增加教学互评,对增强学生参与率和积极性、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有着重要作用。

1.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热情。思政课开放式课堂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一方面,将教授学者引入到开放式课堂教学中,让他们结合时政和国家方针政策进行思政课教学,不仅增强思政课教学的理论深度,又紧密结合时政,让学生有主人翁意识,增进学生与思政课之间的心理距离。他们能够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从实际出发回答学生关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接地气”地解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及改革措施,拉近学生与党和政府的距离。另一方面,加强与优秀师资的零距离、深层次互动,打消学生心理上的顾虑,进一步解决学生理论及思想上的困惑。开放式课堂架起了学生与优质师资互动沟通的桥梁,春风化雨般地影响着学生对思政课的认知,解决学生一直以来想提又不敢提的疑惑,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学生与思政课之间的距离感,将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热情有效激发出来。

2.切实改进思政课教师教研水平。思政课开放式课堂以专题教学的方式实现教学与科研的相互促进、共同提高。首先,通过教学发现问题进而引领科学研究。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谈话,了解并掌握学生所思所想所感所获,结合教材每一专题的教学内容将其转化为研究课题,引领科学研究的发展。这样的科学研究课题更能澄清学生的思想困惑,具有针对性。其次,深化科学研究,总结研究成果。为了解决学生的困惑,教师必须要深化理论研究,既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进一步阐释理论和现实问题,又要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紧密结合教学实际,这样研究出来的科研成果才更具理论魅力和实践价值。最后,研究成果进入课堂,支撑服务教学。教师既可拿出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师生进行分享,也可作为支撑材料在思政课教学中运用,让教学来检验研究成果的价值所在。总之,教学提出的问题,科研来解决;科研产生的成果,教学来检验,二者之间相辅相成、互促互进,对改进教学与科研水平,增强培训实效有着重要意义。

开放式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

教学空间开放。一方面,开放式课堂不能仅仅局限于室内的传统理论教学,而要与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等紧密结合,针对课堂教学内容,科学有效安排每一场实践活动的内容,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例如,参观学校红色文化广场,使学生深切感受生动形象的红色本土文化中所蕴含的理想信念与追求,继承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坚定理想信念,激发爱国热情,弘扬新时代长征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参观学校廉政文化广场,使学生深入理解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认识到党的建设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党具有与时俱进的先进性,树立“反腐倡廉”的思想意识,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讲诚信话,做诚信事,努力学习,自觉承担反腐倡廉的义务宣传员和监督员;“众志成城战役情,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演讲,锻炼同学们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以及临场应变能力,展现中国人民在疫情面前不屈不挠的斗争历程,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产生强烈的使命责任感和民族自信心,树立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发学习的理想和抱负。这种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及方式的转变比老师单纯的理论宣讲要好得多,学生也更容易吸收、消化。

另一方面,要打破局限于课堂的教与学的教学模式,利用“易班”“QQ”“钉钉”等平台实现师生互动即时性。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增强自律性。例如,思政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提炼教学问题,提前一周利用“易班”“QQ”“钉钉”等平台告知学生,并将课件、背景资料等上传到网络平台,让学生提前了解学习内容。 第二,教师利用“易班”“QQ”“钉钉”等平台在线指导,在平台上解决学生理论及思想上的困惑,有的放矢。

教学内容共建。为了使开放式课堂教学涵盖的内容更丰富、信息量更大,在讲授方式上最好采取专题教学的方式。马院教研室进行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结合每个老师的知识背景和理论储备,商讨有关分工,再由老师分别根据负责的章节准备上课的相关专题内容。做到所有老师共同研读教材,凝练相关专题内容,将课本教材体系转化为有效的课堂教学体系;认真准备上课的内容,精心制作相关课件,做到课件内容与教学内容的统一;精心设计课堂讨论题目,设计穿插于课堂讲授之中,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

在备课方面,既要备教学重难点,又要备时政热点焦点,更要备学生关注点。备教学重难点:相关教研室教师共同研读教材,“吃透”教材,凝练相关专题内容,针对不同的专题开展教学重难点问题讨论。备时政热点焦点:定期搜集国内外时政热点焦点,把搜集到的时政热点进行分类处理,并根据教学重点难点筛选时政热点,使二者有机结合。备学生关注点:充分利用社会实践这一平台,深入学生内部,及时了解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思想动态及关注方向,并将此与教学重难点、时政热点相契合,三点合一,有效增强了课程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此外,开放式课堂上讲授的一些理论知识可以到社会实践中进行检验,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可以拿到开放式课堂上进行讨论,这样从课堂到实践,再从实践到课堂的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不仅能有效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还能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实现育人的目的。带领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已有几年之久,同学们有着同样的困惑,为什么那些经历了战争摧残和革命洗礼的革命老区还没有摆脱贫困实现小康?先富带动后富是否只是改革伊始的权宜之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是否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党和政府是否已将为中国革命做出奉献的红色热土抛之脑后?针对这一困惑,我们可以设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力实施脱贫攻坚》这一教学内容,解读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定点扶贫、贫困县脱帽这一会议精神,展示党和政府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决心和信心,消除了学生心存已久的疑虑。开放式课堂上的内容设置并不是信手拈来,而是基于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源于与当今现实社会紧密联系的热点焦点、基于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一些疑点,巧妙地把教学重难点、时政热点、学生关注点揉合起来,三点合一,这样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教学内容能够从根本上增强学生参与性、提高学生的抬头率。

教学效果评价。课程结束之后,需设师生交流互动及评课这一环节,首先,让学生代表畅谈开放式课堂的收获与感受,和学生开展平等有效的对话交流,让他们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与困惑,发表自己的思考和建议,最终目的是使教师更多地基于学生的角度去设置教学内容,“以学定教”,从而避免了脱离学生实际的危险。此外,学生参与评课,能让教师倾听到不同的声音,真正好的课堂不是教师、专家说了算,学生最有发言权。

“进一步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提高教师素质,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1]开放式课堂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在深入了解思政课学情、教情、校情的基础之上,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同时又通过第二课堂和课外实践活动,打通思政课教学空间,对于增强思政课亲和力、渗透力、感召力和促进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时政开放式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开放式数字座舱软件平台IndiGO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时政要闻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浅谈数学教育中的开放式教学
北京首创开放式街区准物业管理模式
时政资讯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