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惠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第二小学新校区,江西 九江 332400)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工作极为重要,能够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在传统教学形式下,学生只能被动的吸收知识,久而久之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为了优化整体教学质量,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按照教学需求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质量与整体性,为之后的语文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教师不够明确教学目标的问题,部分教师在教学时,仅按照课程进度要求安排课程内容,按照这样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学生虽然能够了解课程内容,并提高语文知识应用能力,但学生无法将知识点联系到一起,甚至不够理解课程内涵,无法形成良好的语文综合能力,对之后的语文课程学习有直接的影响。另外,部分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没有按照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进行目标设置,导致出现了教学目标偏离的现象,部分学生难以理解课程内容,在教学时出现了课程不完整的现象。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直接影响学习质量,但现阶段部分教师在设置教学形式时,没有将游戏融入到教学中,语文课堂过于枯燥,学生难以在这一课堂氛围中提高学习积极性,甚至部分学生在这一氛围中降低了学习兴趣。另外,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提高学习成绩,在课堂中带领学生进行了大量的练习,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虽然了解了做题方法,但不够深入了解课文含义,无法达到培养语文思维意识的目的。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需要构建良好的氛围,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第一,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直接影响课堂氛围,进而教师在备课时需要从优化课堂氛围的角度出发分析,积极主动的调整语文教学形式,并且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在活跃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并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但由于部分教师对优化课堂氛围这一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没有积极落实这项工作,为了转变课堂教学效果,学校管理人员也需要发挥出自身管理能力,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引导教师转变教学方向,将调整教学氛围作为工作重点,例如:学年组长可以定期听课,记录教师课堂氛围构建中的优缺点,课后与教师进行交流,提出适当的建议,达到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的目的[1]。第二,在优化课堂氛围时,需要摆脱“灌输式”教学方法的束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例如:在学习《难忘的泼水节》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从课文角度出发,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帮助学生更加了解课文内容,达到综合能力培养的目的[2]。
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推进语文教学工作运行发展,为了提高教学目标的整体质量,需要教师先了解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之后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调整教学目标,保障课程设置情况能够满足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需求,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会不断变化,为了提高教学的整体性,需要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可以定期考试,了解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力、对知识的接受程度,设置能够满足全部学生需求的教学目标,以达到既“到位”,又不“越位”的目的,避免出现学生学习吃力的问题,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3]。另外,在设置教学目标时,教师需要注意各个单元的教学重点,并注重知识整合,在课程结束之后,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帮助学生明确自身不足与优势,为之后的语文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了达到提高语文课堂整体性的目的,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状态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但部分学生的性格较为腼腆,无法主动与教师沟通自身学习情况,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不愿意询问教师,教师难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无法进一步提高。为了转变这一现状,教师需要从广度、深度、和谐度、效度,四个方面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例如:教师需要观察学生的课堂互动情况,了解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在深度分析时,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互动,提出大量问题,了解学生思维的深度;从和谐度的角度进行评价时,教师可以分析学生之间的互动情况,在全面性的了解学生学习状态之后设置课堂形式[4]。另外,受到传统教学形式的影响,教师没有消耗大量时间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为了发挥出语文教学工作的实际意义,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并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提高自身的语文教学综合能力[5]。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时,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教师先了解现阶段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之后有针对性的优化调整教学形式。并且学校管理人员也要发挥出管理作用,引导教师学习语文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整体性,提高对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完善课堂整体结构,达到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整体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