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璐
(黑龙江省富裕县第一中学,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200)
情感是人在社会上立足,有别于他人的重要评判标准。为了让学生在初中阶段能够养成良好品质、建立成熟三观,初中阶段教学目的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发展,情感的培养和教育就对学生来说就尤为重要。这使得教师在课程中对情感教育的渗透程度直接反映了本课程教育对学生五大培养维度的贡献。为了实现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审美、创作能力的成长,减轻学生对于美术学科的抵触和心理负担,初中美术教师应该在传统的教学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学习理念并且要促成学生良好的自我情感。在初中这样一个学生情感形成、建立三观的重要时期,教师们的引导就尤其的重要,而像美术这一人文学科就对学生们的影响更大。要使学生们的心理、情感健康,初中美术教师所能做的便是将情感教育渗透进日常的课程当中。让学生形成对于美的评判标准;让学生拥有发现美的一双眼睛;让学生能主动的拥抱生活中、社会上的那些美的事物。这就是将情感教育渗透进初中美术课程的目的和结果。
初中美术课程作为教授学生美术知识的学科,有着大量古今中外的美术教学素材可以选用。这使得我们在筛选的过程当中要尤为注意素材本身对学生的影响。前文我们已经提到美术课程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尤为重要,那么在课程中选择的教学素材就需要选择那些要么积极向上要么能引导学生建立良好三观的好素材。举一例,播放像《建国大业》、《建军大业》等爱国色彩浓厚的影片,剪辑片段后供学生观影。课堂上发动学生以各类美术形式如绘画、剪纸等表达观后感。再比如以教师讲解、学生互动的方式赏析名家的反战题材作品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达利的《内战的预感》等。用这些能培养学生善良、爱国等美好品质的优秀作品来引导学生、感化学生。这样就能在美术课程当中将这些美好的东西慢慢的渗透给学生。
美术课程标准中有明确指示,要运用自然资源、校园、日常生活中的资源去进行美术课程教学。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我们不应该也绝不该将我们的教育工作仅投入到规定的课程当中,还应该走出课堂、走向自然、走向生活。这样教师就能更好的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我们可以在周末的时候组织学生们展开采风、写生等活动,也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美术展览、观看影片。学生们向往自然、向往生活,自然会对这
样的第二课堂产生情感,投入情感。在自然和美术作品的熏陶之下学生们会产生共鸣然后产生积极的情感。这样的积极情感有助于在这样的教学当中渗透了情感。再比如在假期组织学生拜访当地民间艺术家,向艺术家们请教传统民间艺术、了解当地艺术发展历程、体验传统艺术作品的创作。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学习到传统艺术的相关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学生们的乡土之情。一举多得。
情感具有强大的感染作用,对于人的艺术感知、艺术创造都有非常关键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当人产生出愉悦的积极心情时,他的整体智力和操作水平都会极大的提高。还有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一直处于一种情感状态,那么周围的人也会被这种情感所感染,产生“情感共鸣”。这种积极的“情感共鸣”能有效的促进学生在本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将学习和情感结合。这也就是在第二课堂中教学能更加便于渗透情感教育的原因。
根据上一方法中最后所提到的“情感共鸣”的原理,教师应该在初中美术课堂上建设一个更好的美术创作氛围。这对教师的综合教学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要求下,教师才能更好地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和学生的感情。创作氛围教师要建设良好的美术创作环境,为学生们提供充足的创作机会,提供有意义、有积极向上内涵的创作主题,吸引学生们对于美术创作的热情。
创作氛围分为物质和精神两部分。物质上,教师可以通过拓宽美术创作方法的方法来改善氛围像是蛋壳画、制作木雕等。精神上,教师就要和学生们交流情感、培养感情才能增强创作氛围。通过在良好的创作氛围中进行美术创造,学生更加能够将情感和想法渗透进自己的作品中。这样就达到了初中美术课程的教学目的——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美术创作和培养学生优秀品质、形成良好三观。
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投入并渗透情感教育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初中美术教师应该意识到情感教育对学生们的重要性。在日常课程中要专注于学生的情感成长和情感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学素材的选择和提炼;丰富教学内容。教师还要分层次、分学生地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和基础美术技能的同时还能让学生的艺术审美水平获得显著提高。以上这些对学生的提升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形成学生良好三观,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