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超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大塘幼儿园,广东 广州 510315)
绘本作为一种生活中较容易获得的阅读资源,是以图画为主、以文字为辅的方式去讲述故事的读本,它透过图画与文字艺术,向幼儿诉说简单的主题、人物以及情节,深受幼儿喜爱,绘本也因其不可忽视的艺术审美价值,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得到一定的引入及运用。本研究就是以绘本为载体,以绘本中美术元素的欣赏启动幼儿审美之旅,通过有效的教学引导策略促进中班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中班年龄段幼儿,根据幼儿的绘画能力发展水平及兴趣爱好,我们筛选了一批绘本进行实践研究。
绘本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其中篇幅大小不一的图画多数都是世界上知名画家或插画家的作品,他们运用水彩、剪贴、油画、多色或单色画等手法营造故事情节,使绘本具有非常精美的画面,绘本欣赏能给幼儿美的熏陶,给幼儿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从而增强幼儿的美术感受力,对幼儿的绘画能力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在绘本欣赏阶段,我们结合了绘本中的美术元素进行幼儿的初期审美培养,主要包括色彩、造型、构图、媒介等。在绘画教学阶段,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发展及游戏情况,多次调整教学方法与策略,总结了绘本欣赏促进中班幼儿绘画能力发展的教学策略。
在文献研究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幼儿认识颜色大致遵循从少到多的顺序,如从常见的几种标准色到色波较长的暖色以及明度较高的颜色,而中班年龄段幼儿对色彩偏好纯度高的、鲜艳明快的原色。结合以上研究结果,针对中班幼儿色彩审美与绘画能力的培养,绘本欣赏与相应的绘画创作应遵循逐步增加色彩认知与运用的原则。在课题研究初期,我们进行了绘本《我和耀眼的黄》的色彩欣赏及绘画创作,绘本以三原色中的黄色和蓝色为主,描绘了蓝猫和大自然中的黄嬉戏玩耍的趣事,画面中处处充满着黄色和蓝色这对饱满的对比色,给幼儿带来强烈的色彩视觉冲击力,幼儿用“黄色和蓝色在一起看上去更亮了、很温暖”表达了自己的色彩审美感受,在绘画创作中,幼儿运用黄、蓝两色水粉颜料进行了《我和黄玩游戏》的涂鸦绘画,黄蓝交融的画面呈现出幼儿天马行空的想象世界。课题进行到研究后期,在幼儿已经对色彩有较丰富的认知时,在绘本《蒂兹和奥特的大画布》的欣赏及绘画创作中,我们引入了多种色彩,如在三原色的基础上加入白色、粉色、棕色等几个生活常见的颜色,颜色的引入诱发幼儿对生活中常见食物的联想,激发幼儿大胆创作的欲望,在绘画作品中呈现了明显的食物形象,而不再是随意的形状及色块涂鸦,幼儿对色彩的理解与运用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绘本中,造型经常可以被找到,最常见的就是人物、动物、植物等的造型。造型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能表达作者的情绪。造型所包含的元素有多种,包括线条、形状、空间、明暗、肌理等。有实验研究证明,4岁是儿童感知形状的敏感期,这一时期儿童所画的图像是一种象征的图式,其典型表现就是“蝌蚪人”。从以上研究中,我们不难看出,中班幼儿造型需遵循从简单的基本图式组合创作到部分与整体的组合创作。以绘本《佩泽提诺》为例,这本绘本最大的亮点就是角色造型,从方块小P到飞毛腿、大块头、游得快、山顶汉、飞得高、智多星,每一个都是简洁又特征鲜明的造型,在意犹未尽的欣赏活动结束之后,在课题研究初期,我们给幼儿提供了简单的正方形彩纸块,颜色缤纷的方纸块就像一个个充满个性的小P,幼儿以想象力为魔法,把方块组合成一个个充满想象力的造型、一个个有故事的画面。如果在该阶段就给幼儿提供各种形状的方块,在绘画创作时幼儿可能会出现图形堆砌、造型不明显的情况。而在后期的绘画创作中,我们引入了造型细节的欣赏与创作,引导幼儿从部分过渡到整体造型的创作,幼儿运用三角形、长方形、圆形增添了细节,让造型看起来更加丰满、形象。造型创作是一个发掘细节、精细创作、叠加呈现的过程,中班幼儿的绘画能力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掘和提升。
根据文献的研究,构图是指在一定的空间中安排与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一个整体。在空间构图感知上,学龄前幼儿已经具备感知作品的空间深度的能力,中班年龄段幼儿在画面上的物体构图则显得比较随机、偶然,也不太注意物体间的大小比例。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从绘本精选画面的构图主体进行重“点”欣赏,再进行背景的全“面”欣赏,在绘画创作时也以主体创作为主,再辅以背景创作。再以绘本《佩泽提诺》为例,在绘本欣赏阶段除了欣赏书中的独特造型外,也会引导幼儿发现背景的奇妙设计,比如高山、海洋、山洞等,在创作阶段,鼓励幼儿通过撕贴的方法创作大背景,受到启发的幼儿给自己的独特造型创作了大地、天空、山丘等,幼儿的绘画表现能力由此得到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