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青梅 杨丰烈
(河南三门峡陕州区中专,河南 三门峡 472000)
陶行知先生呼吁解放学生,但没解决解放后怎么办的问题。高效课堂是指通过发挥学习小组的团队作用,解决好了“学生解放、课堂开放”之后,学习的有序、有效问题。实践证明:学习小组团队作用的发挥,不仅能实现陶老先生解放学生的愿望,更能有效地利用这份能量,为高效学习和师生的自身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驱动。
翻转课堂,无论是关注生命的狂欢还是知识的落实,都离不开学习小组团队作用的发挥;无论是拓宽展示的空间和舞台,还是提供最有效的学习机会和资源,学习小组都是最佳平台;无论是课前预习的独学、对学、群学,还是展示中的倾听、对抗、质疑,学习小组都能和学习主体形影随,提供贴身的助学服务。
在翻转高效课堂之下,将学习小组建立学生自主管理机制,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课堂的高效管理。理想的管理是全体参与,并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第一步,小组搭建。基本原则是“异组同质,同组异质”;规模以6人为最佳,若班额较大,采用8人大组套4人小组的形式亦可。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搭建小组的意义,因为,建设的过程也是唤醒的过程。
第二步,组魂建设。我认为,学习小组的精神灵魂也同样包含这四个方面:1.根植于内心的修养;2.无需提醒的自觉;3.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4.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包括物质和制度两方面文化的建设。
物质文化:组名、组徽、组旗、组歌、誓词等,这是小组文化的基础。组名至关重要,是最典型的文化符号标志,它既要符合班级文化的价值取向,又要代表本组的特色。为了便于形成强大的小组文化场,建议组名要尽可能在通俗、阳光、精准、锐利的基础上,冲击力强,过目难忘。
制度文化,就是班规之下的组约。组约形成的主体是学习小组全体成员,价值取向与小组文化的建设目标一致。组约制定应走民主路线,统一过程,要在实践中严格执行,起到导向和惩戒作用。内容包含学生的方方面面,语言简洁、通俗、风趣,避免长篇大论、刻板生硬。
第三步,最漫长,也最重要。这是学习小组真正的形成过程学生自主管理。小组管理不是出台多少“规定”,而取决于是否能触动灵魂。
前面所有的工作,一是确立了价值取向,二是提供了载体和制度约束、导向。但是,真正内化为小组成员的精神需求,需要较长而又充满密集事件的过程。组名、内涵、组歌、誓词这些标志性的文化符号,反复出现,并不断赋予更加深刻的解读。
1.正确学习处理学习小组组内与组间有效管理的关系。处理好组长与组员的关系,正确处理优生和带生的关系。强化学习小组建设这样形成既合作又竞争的组间关系。
建议用竞选和民主选举的方法,让具备领袖气质的学生成为组长,发挥他们的人格魅力。组长还应该关注组内的学困生,让学习对子帮助学困生解决疑难问题,实现共同进步。如果在组内还不能解决疑难问题,组长就要把这个问题展示在主展板上,让全班同学共同讨论交流后解决掉,让每个组员都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讨论出问题的最佳方案。
2.学习小组检测评价的注意事项。(1)预习检测可以由对子之间互相评判,采取对改的形式,互帮互学,共同进步;小组合作讨论由组长进行检测,有效地引导帮扶,促使全面进步;黑板白板演板,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由学生相互纠错,整体提高;总结性检测教师可以抽查一些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评判,对学生整体掌握情况进行了解。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反馈的重要标尺。(2)传统课堂要么不重视评价,嫌评价浪费时间;要么用批评代替评价;要么不评价学习的过程,以考试成绩为定局。殊不知评价是发动机,是方向标,是课堂里的魂。让课堂充满生机,不再冰冷、寂寞和缺乏人性关怀;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中找到正确的方向。“学”包括目标、过程、成功、状态。学评的主体是学生,内容则是通过对与学生相关联的学习、生活和成长性评价指向于小组学习管理工作。评价不是为了甄别、排队、打压和惩戒,而是为了改进、完善、激励和提升,进而改变师生合作学习的发展模式。评价,主张重视建构师生生命的秩序感,并以此形成自我内在的约束。教师对学习小组惊醒评价,从导学案预习、小组活动、展示质量、对抗质疑等方面及时给予过程性评价,教师从讨论展示环节评价最佳小组。每节课结束学科班长从参与积极度和小组展示度评价最佳个人、最佳小组。
3.学习小组中教师的作用。在翻转高效课堂环境下,在小组学习中教师应当发挥指导作用,勿忘润物细无声。教师应该是一个学习者、思想者、实践者、引导者、评价者、激励者、反思者、记录者、建议者、创新者。教师学生分成小组交流后,应该把解题的思路给学生,让学生按可行思路去交流碰撞,探究创新。老师要深入到小组中去,听一听学生交流的内容,看看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出现了哪些不足,让学生去纠正不足。老师在做学情调查时,发现学生的亮点,让学生继续发扬,如果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遇到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老师要及时作好指导。
即合作文化、团队文化,当每个学生都有这样的自觉时,学习小组,这种形式本身,意义已经不是很大了。
可以肯定地说,小组文化形成之时,就是翻转高效课堂成功之日。文化的最终形成,就是文化主体的被“文”所“化”。反之,大凡高效课堂失败的原因,就是缺失了高效课堂的灵魂——小组文化。因为没有文化的课堂,只是一个“驯兽场”;没有文化的小组,就是没有灵魂的摆设。如果说学习小组建设成功的标志是进入文化态,那么高效课堂成功的标志就是形成新的课堂、教学和教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