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让小学数学课堂更高效

2020-12-07 18:24邱小玲
魅力中国 2020年11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设置习惯

邱小玲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城关小,江西 赣州 342200)

在新课改之下,更突出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不是教师的主导地位,所以应该要在现在的教学过程中转变这种关系,要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能够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预习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之一,作为教师来讲,要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这样学习效率才能得到提升,学习效果会更加明显。

一、重点突出,树立预习意识

养成一个习惯是非常不容易的,预习的习惯也是如此,所以更加需要教师耐心去培养,要让学生树立预习的意识,养成这一习惯【1】。教师应该要为学生专门留出一些时间来进行预习,并且合理安排预习任务,让学生能够有所收获。

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不相同,成绩也有所差异,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不相同,所以教师可以分层设置预习内容。对于成绩好一点的学生,可以安排任务难一点的预习内容,对于预习中的问题可以自己去寻找解答方法;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可以安排简单一点的预习内容,遇到问题可以标注出来,课上认真听讲就可以。而所留的预习作业,教师应该要认真批改,并且可以适当地给予学生语言激励,可以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写上“进步很大,继续努力”,或者是“你的预习方法真独特,值得学习”,这样的语言都可以让学生受到很大的鼓舞,让学生树立了预习的意识,养成了好习惯。

二、因材施教,掌握预习方法

因为小学数学学习的要点是很多的,学生盲目预习往往会耽误时间,而且找不到重点,预习效果并不明显,甚至有些学生为了糊弄教师,完全没有自己思考,从网上进行问题的查询,这样为了预习而预习是起不到任何效果的,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预习方法的培养【2】。

比如说,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节内容的时候,给学生设置的几个预习内容:1.自己动手在纸上锐角、直角和钝角三角形画出来,并且测量各个角的度数,标注在旁边。2.把每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加在一起,算出最终的结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且还能让学生学会总结归纳。经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会更好的掌握如何进行预习,才能够主动预习。

三、具体分析,合理设置问题

现如今的学习阶段,小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不是很强,如果教师不给学生设置预习的内容,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讲,预习就成了提前看一遍数学书,甚至有些学生完全不动脑子,胡乱看一遍就算是预习完了,这样的预习没有独立思考,更没有探索的精神,是没有用的。预习应该是一个带着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所以教师应该要为学生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而题目的设置要精心,选择一些合理的问题,具体应该按照如下要求:

(一)具有可操作性

学生既能够读懂所设置的问题,有可以试着去寻找答案,并且找到自己的疑点。

比如,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就可以根据两种情况来进行设置:1.可以被整除的如何进行计算?2.不可以被整除的如何进行计算?然后分别让学生计算:45除以5、70除以11两道题目。让学生带着这一问题进行预习,找到规律以后自己动手完成练习题。

(二)具有实践性

学习理论最终还是要指导实践的,所以预习的设置也要具有实践性。

比如在学习千克这一概念之前,可以让学生在家里寻找标有克数的东西,如食盐、味精这些东西的袋子上都有克数的标注,然后让学生把能够凑齐1千克的物品放在一起,掂量重量,就可以感受出1千克的重量。

(三)具有启发性

启发性的问题是有一些学生不能够解答的,但是可以去思考,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才能够有更强的数学思维。

比如在讲解周长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去测量学校操场的周长,带着这样的疑问学生可以自行思考,课上进行提问,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

四、结合预习,有针对性进行教学

教师让学生预习的目的就是更好的掌握知识,所以在教学中也应该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展开教学。

比如说学生在哪些地方感觉困惑,教师也就可以适当的多讲解一下,或者结合具体的案例来实际说明。同时应该要更好的与学生互动,学生已经预习,对于一些知识点有了自己的见解,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预习的水平,并且能够锻炼学生的胆识,了解学生的思考方向。千万不能安排了预习以后,还按照自己的备课内容来进行,否则反而会影响学习效率。

总结:预习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学生来讲是能力的提升,这比学生学会具体的某一节课还要重要,要让学生掌握预习方法、养成预习习惯,更好的提升课堂效率。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设置习惯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上课好习惯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7招教你手动设置参数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谈独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