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力 杨建琼 吴桂先
当下高校英语课程数字化资源还比较匮乏,现有的资源也散乱、不成体系,存在形式多样性不足,高校英语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势在必行。
教学资源一般指的是为教学的有效开展而提供的各种可利用的素材和条件,不仅包括书本教材、案例、影音、图片、课件等,还包括教师资源、教具、基础设施等。数字化的英语课程资源指支持英语教学活动的材料、工具和交流工具三大资源。将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安排实际教学,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和交际能力也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建设和优化数字化英语课程教学资源是英语教学信息化、课程改革和质量工程的必由之路。高校数字化英语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缓解教学资源供求矛盾,减轻我国高等教育英语课程资源分配失衡。与此同时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内部分享和外部共享有利于实现教学资源使用效益的最大化,促进教学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
高校英语教学模式仍以纸质教材为中心,教师依照教材进行讲授,学生主要通过听课、完成课本练习题目和阅读图书馆纸质媒介来完成学习。即使有多媒体教学设备,老师也准备了PPT课件,但只限于对教材内容的复制和再呈现。大多数老师依赖于出版社提供的教学课件,而出版社制作课件的人员非一线老师,所做的课件限于对课本文字和图片的再呈现。由此可见,高校英语课程资源建设过度依赖于教材,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缺乏。
高校英语课程教学以考试为导向,注重课本阅读理解,偏向于词汇、语法的输入,口语、写作等输出训练不足。即使有一定输出方面的练习,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大纲为目的,结果是低分低能。以大学英语四、六级为例,很多大学生参加并通过了通过大学四、六级笔试考试,其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际的语言应用能力却很低。
高校英语课程仍然为“填鸭式”传统授课方式,教师讲授学生做笔记,学生为课堂主体的观念尚未得到践行。在几百人的英语课堂中基本上是老师满堂灌,师生缺乏互动,整个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埋没。
学科教师的教学需求如何在技术开发中获得满足是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的核心。学科教师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同时,还需要估计技术实现的可行性。在高校英语课程教学资源数字化过程中,常常出现这样一幕:教师提出的教学需求符合教学规律却在技术层面上难以实现;技术人员虽懂技术而在教学设计方面又知之甚少。这样高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技术人才和学科教师的结合上出现了断层。
当下高校英语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时间、人力、财力成本都非常高,开发周期长,而更新速度又很快。这些都使得高校英语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成本变得高昂。通常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以课程为单位,而一个课程高达16到32个课时。一门课程的设计对于单个学科教师来说是非常难得,这就需要组建学科教师团队。同时需要花高价聘请专业技术团队。在两个团队的合作下通常需要经历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完成整个数字化资源的建设。而这些建立好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又需要不断维护和进行更新,即使这样很多课程资源在2~3年内又显得过时了。
当下高校教师不仅承担了日常教学任务,还有比赛和科研等任务。本来高校教师的任务就比较繁重,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大大地增加了学科教师的工作量。然而高校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为老师支付的劳务费又偏低,有的只按少量的课时费来计算,同时团队成员的奖励机制又呈现不均衡或不公平的现象。这些都使得参加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老师的积极性非常低,很多高校只能将其以任务的形式进行分配。当然这种背景下建设起来的数字化课程资源质量普遍不高,可利用率偏低。
最近几年在线上大学公开课趋势的推动下,很多高校都启动了自己的英语课程数字化建设。但是很多高校都只是着眼于自己本校的情况和需要来进行单方面的课程资源建设,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和分工。这就出现了很多重复建设的课程资源项目。同时大多数课程资源项目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与实际市场需求对接的偏少,其实际利用价值和利用率都很低。
英语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为高校英语教学提供了新思路。高校英语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有着丰富教学内容的作用,有助于教学模式的变革,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