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孟
(池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池州 247100)
需求方面,人力资源行业人才储备不足,据调查,我国现在需要中高级人力资源专业人才总量为600 多万,其中北京缺40 万,上海缺60 万,广州缺50 万。我国人力资源行业中的猎头专业顾问、人力资源咨询顾问、人才测评顾问、个人职业咨询及规划顾问等均面临着不同程度的人才短缺。
在供给方面,现在从业人员素质与就业需求出现偏差,中国有大概500 多玩人力资源从业人员,但是真正学过人力资源专业的数量较少,总比率约为20%。另一方面,随着信息化和现代化的逐渐发展,人力资源行业对信息的各方面管理要求不断提高,我国已有的人力资源行业从业人员无论在知识总量还是在知识结构上,均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
池州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起步较晚,隶属于池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目前该专业在校本科生约350 余人,约30%为专升本在校生,专职教师10 余人,学校主要培养学生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
本次调查采用电话回访的方式进行,样本对象为2017-2019 池州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三届毕业生,获得有效样本数量为112 份。
统计结果显示目前池州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主要流向于民营小企业和个体企业占比约为61%,能进入国有企业或者机关事业单位人数不多,大约占到总人数的15%,进入外资企业占比约为8%,大中企业和其它占比约为16%,主要原因是该校该专业开设时间较短,名气较小,校招企业规模不大,而中小企业进入门槛低,因此学生获得就业机会更加容易。
调查结果显示池州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毕业后从事该专业的比率约为45%,在不对口专业中营销类岗位占比最高约为32%,主要原因是该行业入职门槛低。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不对口专业毕业生中,男生的比率要高于女生,主要原因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入职薪酬较低,而其它专业方向薪酬对于男生来说更具有吸引力。其它如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和研究生比例约为12%,从事其它技术岗位者不足5%。
高校坚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贯彻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侧重培养专业实践应用能力的理念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坚持“质量为本”的原着力培养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具有较强专业技能的应型人才。按照“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要求,努力促进培养对象综合提高,将内在素质提高和能力培养贯穿于专业整个教学过程。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常与人打交道的行业,需要专业人员既要能完成人力资源的实际管理工作,还要不断开发人力资源并且创造价值,实践性较强。因此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授业”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科学实验,把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科研活动方面纳入大学生成绩的考查,促进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科研活动的兴趣,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池州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首先要培养优良的品德,如诚实守信、务实创新、豁达亲和等,另外在专业素质上要掌握基本理论和知识,熟悉政策法规,并能娴熟分析人资管理中的各种难题,并且在大学四年中努力考取计算机等级证书和英语等级证书,对未来职业生涯做好规划,如选择培训师、职业指导师、职业规划师、人才测评师等,多涉猎相关书籍资源。
在大四上学期,尝试到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事业单位或者政府部门等从事本专业相关的人才发展规划等工作,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目前,国内人力资源岗位属于管理岗位,主要是对员工入职培训、绩效、薪酬等方面考核,而企业发展一般都是依靠自主创新能力和较强的技术含量,因此,表面上来看人力资源岗位不能直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但是该岗位是一项关乎发展整个国家伯乐人才的重要工程,在人才竞争趋于全球化的今天,其肩负着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如果没有优秀的人才支撑,一个企业很难走得长远,因此,对于企业而言要加大重视程度,适时提高相关人员待遇。
本文首先对池州学院人力资源管理往届毕业生进行就业情况统计分析,最后从不同角度提出五个方面的建议,对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良性发展希望能有一定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