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静颖
首先指导学生用比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进行朗诵歌词,同时根据歌词的内容向学生进行歌曲背景的介绍。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现如“亲切地”“欢快地”“深情地”“热烈地”“庄严地”等等歌曲情绪,可让学生结合歌词含义,在歌唱时力求处理得恰到好处。
在识谱时先给学生标准音,即歌曲的调号。当学生按标准音唱有一定的困难时可进行音阶训练。由于学生音域窄,确实难以达到标准音时可以适当降调,并鼓励学生要经常练习音阶,达到拓宽自己音域的目的。
这一步是前四步的综合训练。首先教师应泛唱二至三遍让学生视听,对于较长或难度较大的乐句可以先分小节教唱再连接起来唱,以至圆满完成全部教唱。在学生对本歌曲没有完全学会之前不能让学生练唱,因为学生自己识谱能力有限,一旦个别乐句唱错,则难以纠正。
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法。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既好动又有一定自制力,对于部分自制力差的,但动感极强的学生,我采用“律动教学法”,即将所学歌曲以律动的形式来进行,这样既省时又省力,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但识谱能力较差的学生,我又采用“奏唱教学法”,即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听力,在反复吹奏和视听的过程中来完成教学任务,这样教学效果不错。
在学生熟唱歌曲以后进入器乐教学环节,此时前面学习的识谱就派上了用场,对于识谱能力强的学生可以直接进入哨笛的吹奏,对于识谱能力弱的学生可以根据演唱歌曲学唱歌谱,对于音准差的孩子可以通过吹奏哨笛并听音高找准音,我采用分组自学,小组展示,各组合作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从多方面体会合作的乐趣。
(一)在课堂上每一位学生自备哨笛一支,结合哨笛教学学习方法的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既开阔了视野,又提高审美能力。
(二)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哨笛学习,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乐理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花鼓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三)利用多媒体、钢琴、哨笛等不同教学设备相结合,欣赏作品的多种表现形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四)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并演奏,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泼。
这节课也体现了很多不足之处,即拓展部分没有拓展开,课后专家给我反馈,多数老师不重视拓展部分,第一是知识沉淀不够,第二是偷懒,不愿做过多的工作,虽然拓展只是短短几分钟但是前期工作量巨大。经过老师们对我的点评,让我认识到真正的音乐是要影响孩子的一生而不是一时。
课后经过对评课老师意见整理和梳理,又经过科组工作讨论音乐课上法,我总结了在以后音乐课中值得改进几点方法和意见:
1.重视拓展的知识延伸
拓展历来就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手段。把拓展教学延伸,就使拓展有了更明确的主题和针对性,教材内容更加丰富。在这里,拓展是一种对音乐教材补充的教育资源,是和音乐教材息息相关密切联系的学习资源。教师应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和手段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进行拓展,这对于音乐真正地走进学生内心是有很大帮助的。
2.重视乐理知识的教授
乐理知识是单独的系统的一门学科,但是又与声乐、视唱练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是互相作用的,没有乐理知识的积淀,其他相关的内容学起来就会比较吃力。但是乐理知识通常枯燥无味,学生学起来会因为疲惫而分散注意力,这里要探究新的乐理教授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乐理知识中来,在玩中学。
3.重视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
主要就是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教师只是引导作用,让学生体会成功的愉悦,加强对学习的音乐的信心和兴趣,为他们以后的音乐之路奠定基础。
4.重视课程中的活动
充分地利用乐器教学法,将乐音融入各种教学内容中,让课程充满乐趣和律动,让学生从被动地听变成主动地参与,使音乐课真正活起来。
从上是我在本次哨笛辅助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体会,真切的希望能有更多的学生喜爱音乐,热爱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