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兰
(江西省新余市第六中学,江西 新余 338000)
天文地理作为我国自古以来的学问之一,是古人甚至今人行军布阵、农耕选址的重要参考。在信息化的当下,地理知识应用范围逐步扩张,随着水涨船高的地理学科教学难度也逐年增大。而对于高中生而言更是有着“文看地理、理看物理”的说法,由此可见地理教学质量对于提升学生竞争力的重要性。生活现象作为地理知识的最初来源,对于降低学生理解难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着直观的推动作用。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应善于融入生活教学资源优化地理课堂建构,进而有效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总体质量。
在高中地理实际教学过程中,为能够使回归生活实际得以真正实现,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兴趣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合理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并且选择更好的教学方案及更好的作业布置,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更好的安排。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作为地理教师,应当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积极开发学生智慧,使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对地理有关知识及资源进行收集,从而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在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能够较好地进行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比如,教师可将“火山喷发”作为课题,安排学生在课下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使其自主进行学习,之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因为高中生生活范围的制约,对地理教材中涉及到地很多其他地区的场景往往较为陌生,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也无法将他们真正带到这些地理现场。基于此,教师可选择创设生活情景的方式,能够很好地解决陌生感的问题。例如说借助于多媒体视频,把各种地理地貌直接呈现出来,搭建虚拟情境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地形特征。若条件允许,还可以选择3D 软件建立地理模型,让学生在计算机实践操作中感受,从而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例如说云贵高原中的喀斯特地貌,仅仅用图片或者视频往往很难让学生深刻了解其特征,若采取3D 模型展示或者第一人称视角操作感受,所起到的效果会更好。
又比如说地壳运动,我们是不可能让学生亲身体验的,为了让他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可借助于虚拟3D 模拟视频来演示;而喜马拉雅山的隆起过程,只有结合目前的研究成果,制作出准确的3D 模拟视频,给学生展示隆起的过程,才可以让他们更快地理解知识;火山口的形成等也能够选择这一方式进行演示。借助于上述实际教学案例我们能够发现,依靠现代化技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营造生活情景,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很多无法亲身体验的内容,让抽象的知识内容变得更加形象化,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收集丰富多样的生活化素材就是为了使地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其中关键的就是教师如何将生活化素材巧妙的整合进地理教学中,要求教师改变传统地讲练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教学模式使课堂‘活’起来。
情境教学是以学生的需要为立足点的教学模式,创设生活化地理情境的类别多种多样,可以是地理邮票、地理标本等图像类情境,地理谚语、地理故事等语音类情境,学生角色扮演类情境等等。例如在学习‘地球公转’时插入现实生活中的热水器安放角度、住宅楼间距与采光问题,教师例举当地某一小区内住宅楼间距和高度,利用公式推算住宅楼间距是否合理、采光效果是否良好。
案例教学模式作为教师常用的教学模式体现和反映社会现实生活,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强。例如,在学习农业地域类型特点时,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各以某一现实家庭为例,通过文字、图片等展现居住地、饮食、耕地、农作物、耕种方式等等信息,引导学生探究农业的区位条件,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学习地理不仅增强学生间的积极互动,同时还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探究模式能够加深学生对地理原理的理解能力,使之不仅仅停留于记忆层面。例如,学习‘工业区位选择’时,教师整理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状况、工业企业的布局、产品、销路、经营状况等信息,引导学生探究工业区位的选择因素,提高学生获取、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从日常出行到外出游玩,智能时代的到来降低了人们应用地理知识的门槛,但同时也增加了人们与地理知识接触的频率。地图识别作为当代地理知识在学生生活中的直接用途,是提升学生地理综合素质的基础环节。因而,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高中教师应充分注重学生地图阅读能力及其他实践能力的培养,从生活角度切入优化课堂建构,进而逐步提升地理教学总体质量。
智能手机作为绝大多数学生的主要地理应用,对于高中生步入大学、适应社会的重要工具。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中地理教师应充分注重地理知识的实践应用,从智能手机的巧妙使用等角度切入,切实提升学生地理综合素质。
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教育即生活、生活有趣味”的意识,树立生活化教学理念,善于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将地理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地理素养,为学生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