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武军
(大连艺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体育课程是高校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艺术院校如何挖掘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发挥体育教育功能,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艺术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是我们体育工作者要深入思考的课题。
(一)增强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根据大学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体育教学和课外锻炼,可以改善人体的生理机能,发展身体素质,使其能够顺利完成繁重的学习、排练和演出等任务。
(二)增进交流,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社交能力。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内容吸引广大学生参与和欣赏,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机会,这样就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并能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社交能力。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根据集体和单项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互帮互助的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能够提高学习和演出中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让学生掌握体育和卫生保健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良好的体育意识,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一)通过体育课堂活动,加强思政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器材的领取与教学场地布置、课前的师生问好、人数清点、整理服装、安排见习生、热身活动等这些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在教学器材的领取与自觉归还的环节中,积极进行学生组织纪律性教育,可以培养他们热爱集体和爱护公物的良好品质。合理运用课前的师生互相问候环节,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如以礼待人、尊重他人的品质等。在上课着装要求方面,经常有学生以各种借口不按要求着装,此时教师就要以诚信教育为主,引导学生说真话,做实事。还有在每次的考试或体测中,对于替考、替跑等不诚信违纪行为,教师要坚决制止并耐心教导,引导违纪学生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格。
(二)利用运动项目的特点和体育竞赛,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运动项目不同,所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田径项目训练主要是挑战自我,相对来说趣味性不浓,较枯燥乏味,但坚持练习却能培养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集体项目比如足、篮、排球、啦啦操等,需要在同伴的互相配合下进行,可以增进学生的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思想品德。为取得优异的成绩,团队每个人都要努力训练,顽强拼搏,齐心协力,同时还可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跆拳道项目,要重视跆拳道精神宗旨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教育,可以养成礼让谦逊、宽厚待人的美德,培养人顽强果断、吃苦耐劳的精神,磨炼人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品质;极限飞盘项目,要重视极限飞盘精神的教育,运动员之间必须相互尊重,并尊重他们做出的裁决。
每项赛事都有自己的游戏规则,学生在参与时必须遵守相应的规则,在竞赛规则范围内合理运用技战术。这样可培养行为规范意识、规则意识、公平竞争意识等,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三)利用讲述中国女排、乒乓球队等体育界典范,组织观赏大型体育赛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讲述中国女排在20 世纪80 年代曾获得辉煌的战绩,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五连冠”。并在2003 年世界杯、2004 年奥运会、2015 年世界杯、2016年奥运会、2019 年世界杯五度夺冠,共十度成为世界冠军。女排还是中国三大球中唯一一个拿到冠军奖杯的团队。2016 年,曾在巴西里约奥运会上经过顽强拼搏,再次站上最高领奖台,在这场赛事上的展现不仅是奥运精神的胜利,更是团结协作、敢打敢拼的人生态度的胜利。总书记说:中国女排不畏强手、英勇顽强,打出了风格、打出了水平,时隔12 年再夺奥运金牌,充分展现了女排精神,全国人民都很振奋。我国体育健儿在里约奥运会上的表现,展示了强大正能量,展示了“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奋斗精神。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需要这样的精神。
组织学生通过观看大型的体育赛事,比如中国女排、中国乒乓球队、羽毛球等在世界杯、世锦赛和奥运会赛事上,都能体会到当我国运动员站在最高领奖台上,升国旗、奏国歌时,那种发自内心、无比激动、为祖国自豪的心情。像这些赛事都极大激励着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
综上所述,艺术院校体育课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有其独特的作用。体育课程不仅仅是课堂上教授的体育技能、提高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传递体育思想、培养意志品质、弘扬爱国精神、塑造道德情操。在体育赛事活动中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团队意识和拼搏精神。因此,通过挖掘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完美结合起来,使艺术院校的体育与思政教育相融汇,发挥体育育人的功能,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非常有效的教育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