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2020-12-07 14:27乔素云
魅力中国 2020年4期
关键词:工具性语文课程中学语文

乔素云

(河北省石家庄第二实验中学,河北 石家庄 051130)

在以往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试教育的指挥棒制约着高中语文教学的内容,学生了无兴趣,课堂枯燥乏味。从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出发,新课程标准为中学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为语文教学走出一条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光明之路奠定了基础。

一、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教学的新方向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拂面春风。它切中学生学习语文的肯綮,更加明确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系统地提出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三维目标。更加重视隐性目标、人文精神、情感的体验等,打破学科中心论,强调语文的综合性,重视了语文和生活的联系。可以说,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为走好提高中学语文效益之路提出了新的方向。

较之以前的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新在何处呢?这是我们必须弄清楚的。新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更为科学和全面。新课程标准从新的视角出发,将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这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将之列为语文课程追求的目标,既体现了学生主体性,又体现了认知与情意的统一、结论与过程的统一。这是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注重语文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是新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的,也是极富创意的。现代教育学论认为,各门学科都必须摆脱唯知主义框框,力求做到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和谐统一。这也正是语文新课程标准力求达到的目标。

二、语文新课程标准提供了语文教学的新方法

新课程标准给我们提供了全新的中学语文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我们用新的方法,走出一条多快好省的语文教学之路。新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开放性和教学目标的多元性决定了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新课程的实施,使语文教学内容呈现出生活化、多样化的局面,这必将导致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是语文课堂教学科学化、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语文课程发展的必然要求。

新课程标准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双边性。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明确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对话关系,即教学不是教师讲学生听,也不是教师导学生演,更不是教师尊学生卑,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学、互动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合作、平等的关系。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不再是知识接受的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体。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方法应突出教法和学法。教学方法不仅要研究教法,更应该研究学法,并要把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放在突出地位。“教会学生学习”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的重要口号。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建立一种新型的关系,教师要从“独奏者”过渡到“伴奏者”,扮演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学生要发挥“主体作用”,成为“学习的主人”,表现出强烈的“自主学习的意识”,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新课程标准下应努力寻找最优化的语文教学方法。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的生活化、综合性和跨学科性等,这使得语文课程的结构更加合理并趋于优化。但是仅有课程的趋优化,没有教学方法的最优性,要做到既能节省时间和精力,又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行不通的。对教师来说,要选择能最有效地解决相应任务的组织学习、刺激学习和检查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对学生来说,要在学习中合理地自我组织、自我砥砺、自我检查。一句话,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发展学生的智能,重视指导学生的自学方法,重视学生的负担合理施加。

三、语文新课程标准指明了语文课改的新道路

有了新方向,用了新方法,但必须走新路。新的语文教学之路在哪里呢?笔者以为,应该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中庸之道”。《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其本特点。”可见走“中庸之道”是新课程标准为我们指明的金光大道。

语文与语言文字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是由语言的工具性决定的,语言是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思维内容的外在表现形式。语文学习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学习使用语言这一交流思想工具的过程,从语文学科与基础教育阶段的其他学科的关系来看,语文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进行其他学科学习的必要工具,从这一角度出发,语文学科亦具有工具性的特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基础教育的良性发展必须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语文教学必须尊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牢基础。

教学以学生为本,教师关爱每一个学生是语文人文性的外在表现。教学过程中,要提倡创新思维,在对某个问题解答时不采取“独裁”方法,注意培养学生解决目前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未来可能产生的问题的判断能力,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探索能力,体现学生的自主精神。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语文的“人文性”还体现在引导学生关注自然这一个新时代话题上。对自然的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类自己的关怀。要引导学生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更好地享用自然,享受生活,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习惯。突出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是中学语文人文性教学可以做到也必须做到的。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不仅仅减轻了老师和学生的负担,更重要的是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新的学习方法增强了学生的信心,激活了他们的思维,增强了语文学习的自觉性,促进了他们探索知识和获取知识的自主性,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质。因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老师也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研究问题的兴趣,为学生潜能的开发、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开辟一条有效的学习途径。

猜你喜欢
工具性语文课程中学语文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向量的巧用
浅谈“大语文教育”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