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爱生
(广东省惠州市小金口中心小学,广东 惠州 516023)
新时期,对于小学生来说,要树立正确的三观,要不断提高综合素养,本文以小学德育教育为研究,总结了如何通过生活化方式,不断提高德育教育能力,希望通过实践探索,能够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同时也希望有效阐述,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人员提供有效借鉴。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尚且不够成熟,学习新知识更多的靠的是兴趣与爱好,若是德育教学内容过于枯燥无味,他们就会提不起学习兴趣。所以,要想保证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实施效果,教师应该不断调整课堂教学的方法,强化德育教学的有趣性,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在实行具体教学的时候,教师可时常组织丰富多样化的德育活动,以利于强化学生的德育学习兴趣,进而充分引领学生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来,并促使学生德育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具体教学的时候,授课教师可有针对性的对热议性的的话题展开德育活动,像老人摔倒扶不扶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用情境小品的方式将其情景演绎出来,让学生来扮演摔倒的老人和路人,与学生一起探讨情境细节,角色人选以及各角色在舞台上的表演。表演结束以后,教师可有效引导学生讨论情境小品的延伸意义,鼓励学生主动发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学生明白与人为善,诚实讲信用的价值所在,进而更好地完成德育的教学,深入培养学生们良好的思想品质。
爱动,爱闹是小学生的一种天性。教师在展开德育活动的过程里,不要去扼杀学生的基本天性,也不要去一味地纵容学生,让他们由着性子学习是不科学的表现。为了不断促使德育教学向生活化方向迈进,教师需要制定出日常的行为规范,告诉学生应该什么,不该做什么,并用行为规范来约束学生的实际学习与生活,目的是帮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推动德育向生活化继续迈进,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学会保护环境,勤俭节约,把对校园环境的保护视为自己的责任。教师在实际教学的时候,发现有的小学生喜欢随意扔东西,浪费纸张,破坏花草树木,其实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会限制学生今后走向社会的发展。因此,教师观察学生的这些动态,依据学生的日常行为来制定有关的规范,这是用来规范学生的行为,而且有利于德育教学变得更加生活化。比如,日常行为规范当中应该有一些与实际生活相贴近的具体内容,像爱护班级卫生,爱护花草树木、对别人要有礼貌,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等。教师的这些日常行为规范,只有在完善的情况下才能慢慢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实现教书育人的宏观目标。
主题活动的不断开展,可以进一步增强小学生的校园文化理念。很长时间以来,学校的教学理念都是以学生为主导来展开多种多样的主题活动,全面推动了校园文化的多样化,并整体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
例如,在“爱心走进心灵”的德教育里面,学校利用对日常工作的一些评价,采用开展主题活动的方法,要求教师要有耐心,爱心和笑容,让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关爱。利用讨论和演讲的有关形式,进一步促使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在和谐的良好氛围里让教师能够真正成为学生心灵上的指引者,灵魂深处无论不谈的好朋友。
学校还可以组织以传承中国文化为主题的爱国教育活动,像征文,演讲等,为教师和学生搭建良好的平台,让师生之间能够充分了期待,并共同发扬民族精神文化。利用校园广播,升旗仪式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创造以美好人生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进而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推动学生的整体发展。
把德育教学贯穿到社会实践活动当中,这是德育教育的根本目的。与此同时,“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习中,所有理论的深入讲解,最后也是要靠实践来检验是否有效果。小学课程安排较为宽松一些,不完全以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的情况,更多的是看综合素质的体现,这就使得学业压力也相对较小些。学校可以用周末或是学生自主活动的一些时间,组织学生去博物馆进行参观,宣传革命烈士的优秀事迹,让学生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难得,要用感恩的心去珍惜先辈们的无悔付出,学习他们朴实,勇敢的优秀品德。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去敬老院参观,和那里的爷爷奶奶们共同做游戏,陪他们聊天,帮他们做生活当中力所能及的小事,让学生明白尊老敬老的品性要时刻谨记心中。结束实践活动以后,可以组织学生来写观后感,讲述实践中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不断强化学生学习德育的信心,促使学生能够总结参加德育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
总之,随着小学德育教育改革深入开展,越来也多的教师提高了对于培养学生德育素养的认识,为了保证德育教育水平,要不断完善教育体系,要重视开展有效的德育活动,从而才能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有效的制定更加科学的德育教育工作,以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