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峰
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城镇化与农村建设是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关系,城镇化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农村建设既有积极作用也存在部分消极的方面。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促进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城市思想影响着乡村居民,农民的素质也不断在提高。但是问题与发展是相伴的,农村受城镇化的影响,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例如乡村“人情”的异化,传统互惠的乡村“人情”观逐渐演变为工具化“人情”。
“人情”一词百度百科中的介绍为:“人的感情表现;人的常情、世情、情谊、情面等。”①宋丽娜对人情的概述为“‘人情’是中国社会对于礼物流动和人际间亲密关系惯有的称呼”,这一概念更加适合于本文所要表达的意思。关于乡村“人情”的研究大部分是社会学研究的内容,其研究的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乡村“人情”变化及差异性的研究。余练在《互惠到交换:理解农村人情变迁的视角》中从社会变迁的角度对“人情”进行研究,指出乡村“人情”由传统的互惠关系逐渐演变为了资源转化型、财富聚敛型、以及拉关系型的“人情”。②在此文中余练将“人情”的变化归结为社会结构的变化,由于社会结构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熟人社会逐渐演变为半熟人社会,相应的乡村“人情”也产生了变化。贺雪峰在《论熟人社会的人情》中对正常人情的基本条件进行了阐述,主要包括是三个内容,即人情相对稳定、可持续、增加了人情参与者的自己人认同。③相对于正常的“人情”,其异化主要表现在“人情”的发展逐渐趋向对名和利的追求。
关于乡村“人情”功能的研究。马艳妮在《人情对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功能分析探究》中提出“人情”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四种功能:获得社会资源的重要途径;稳定农业生产;有助于经济协作;利于社会稳定。④刘浩则从农村“人情”异化的角度,指出其负面影响:农村“人情”关系的异化使农村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加重;扭曲了正常的人际关系;社会资源不合理流动。⑤乡村“人情”在乡村建设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情”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内容,发挥其积极作用,不仅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同时可以不断促进乡村建设的发展。
关于如何引导乡村“人情”适度发展。各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崔永江从自治、法治、德治三个角度对改善农村传统人情礼俗的畸变提出了对策。要改善现今乡村“人情”的畸变不仅要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以及村规民约的制约作用,同时也要更加重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风文明的建设。刘浩则从更加微观的角度指出政府宣传引导、乡村红白喜事工作室以及村民自身在改善乡村“人情”现状中的重要作用。
无论是对乡村“人情”变化、功能还是其应对措施的研究,都是从社会学角度进行的分析与描述。本文结合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将乡村“人情”的变化与功能与乡村建设相结合,旨在充分发挥乡村“人情”的积极作用,促进乡村建设的不断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笔者结合多年的乡村生活经验,以及近期对部分村庄的调研,对乡村“人情”的发展现状进行了了解。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于乡村“人情”的变迁,主要从其内容变迁来进行阐述,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于“人情”的变迁,在现有的社会学研究成果中也多有提到。本文主要结合山西省、甘肃省部分村庄的现实状况,对观察到的已有状况进行描述,具有一定的地方特性。关于其变迁内容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人情”数额的提高
传统的乡村“人情”在随礼的金额、项目以及请哪些人等内容上都有当地的共识,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基本上可以被村民所接受,村民更加注重的是相互之间的情谊。但是近些年来,礼金数额却在不断的升高,甚至超出了村民所能接受的范围,使得大多数村民背负着巨大的心理负担,一方面想要维护这份“人情”,但另一方面却因为高额礼金难承重担。山西省吕梁市程家庄武女士指出:“以前办红白事,大家都互相帮忙,也不在乎礼金的多少,都是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的,大家看的还是情谊,那时的人们都十分的和睦,大家互帮互助的,哪像现在这样子。一家看一家的样子,比哪家的派头大,看着有面儿。现在孩子们同学之间上礼比我们那会多了不知道多少,不是很熟的朋友也要随好几百块的礼,他们还没工作,哪里有这么多钱,都是瞎闹。”这些仪式性的消费,金额数近些年来越发高涨,给农民带来巨大的负担。
2.“人情”仪式的弱化
乡村的红白喜事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殊仪式,代表着传统乡村文化的一部分。在这些仪式中每一个环境都包含着不一样的内涵,充分体现乡村文化,是对乡村“人情”的集中表达,体现出乡村村民之间的朴素情谊。有些仪式需要村庄中具有威望的长辈来进行,这也有利于乡村的稳定。但是随着乡村“人情”的异化,大家更加注重的是在这些仪式性的“人情”中如何获得利益,如何体现自己的面子,因此,越来越多村庄不在重视这些仪式性,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现代化的搞怪,显得十分混乱。仪式的弱化,对于乡村文化来讲并不是一个好现象。乡村“人情”仪式作为乡村文化的一部分一定程度上对于稳定乡村社会秩序、加强乡村村民团结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仪式的弱化不仅是对乡村文化的一种破坏,同时也不利益乡村居民之间情感的交流。
3.“人情”工具化
乡村“人情”工具化是已十分明显的现象。在熟人社会中村民之间更多的讲究情谊,互帮互助,和谐相处。在一些重大的日子中,通过一些礼物的形式或者帮忙的形式来送人情,体现的是一种十分和谐的场面,并不会过多的计较物质的东西。但是近些年,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打工,村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少,正如贺雪峰所描述的是半熟人社会。现今的大多数乡村“人情”一是为了追求利益,仪式性的“人情”不再仅局限于以往传统的几种形式,为了收取更多的钱财,这种仪式种类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就是为了显示举办者的地位与面子,而不是单纯地加强亲朋好友之间的感情交流。根据村民的反映:“曾经乡村邻里之间帮忙是常有的事,大家也都十分乐意去帮忙。但是现在想要找个帮忙的人都难,遇上家里发生一些不如意的事,好多人都在等着看笑话,一点人情味儿都没有,现在的世道也不一样了,各顾各的。”
根据其现状,对其变化的原因进行简单的分析。乡村“人情”的异化的背景主要由于传统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的差异。首先,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越来愈多的乡村农民开始外出打工,长时期的异地打工,使乡村居民之间的交流逐渐减少。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在外求学的年轻人,常年在外,与同村村民的交流少之又少,甚至一些长辈认不出是本村的人。村民之间不再像曾经那样知根知底。其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出现了物质至上的观念,大家更加的注重利益而非情谊。因此出现了将“人情”作为敛财工具,而非情感交流的仪式。最后,传统的乡村,村民之间一起劳作,相互帮助的机会也很多。但是现在农田劳作大部分已实现机械化、市场化,人民之间的交流也少之又少,村民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松散,“人情”变化也是不可避免的。
乡村“人情”的变迁,一定程度上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为适应社会发展变化而做出的反映。与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有很大的联系。
乡村“人情”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于乡村的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发展乡村经济、稳定乡村秩序以及加强乡村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缓解“人情”异化带来的负面作用,引导乡村“人情”适度的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
政府的规范与引导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政府对乡村中的不良习气要加强规范,对过度闹婚、整酒、铺张浪费等行为明确提出批评。倡导村民建设文明乡村,减少铺张浪费。善于利用并充分利用宣传媒介加强乡村文明建设。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乡村“人情”的变化也要不断的符合社会的发展的新要求。政府的引导作用是乡村建设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为乡村发展指明正确的发展方向。
首先,村干部在日常生活中要发挥带头作用,以身作则,自觉做到减少大操大办的行为。同时对于政府的所倡导的文明乡村建设的规范要对村民进行传达。其次,组织村民尤其是村庄中有威望的长者一起制定村规民约,对于礼金数额的多少、仪式的流程等内容进行规定,使其既符合村民“人情”传递的内容,同时也顾及到村民自身的经济能力。最后,尽可能多的组织一些村民集体活动,吸引更多的村民参与进来,一方面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可以为加强村民之间的感情交流创造环境。乡村“人情”变化的一个影响因素就是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农村到各个地方发展,乡村人民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要重新巩固乡村“人情”就需要乡村干部发挥其引导与组织作用,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促进村民之间的情感交流。
村民一方面要积极的投入到乡村文化建设活动中,了解村规民约,并以自身行动来积极响应号召。另一方面,要让村民正视社会变化所带给我们的影响,认识到社会在不断的发展进步,我们的行为方式也要不断随着社会发展做出改变。但这并不意味是要盲目的追求物质利益,而更应该将传统乡村文化中的优秀内容加以展现并传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也应灌输这些内容,让其了解乡村“人情”积极的一面。
注释:
①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A%BA%E6%83%85/9925062?fr=aladdin.
②余练.互惠到交换:理解农村人情变迁的视角.人口与社会,2014,30(1).
③贺雪峰.论熟人社会的人情.南京师大学报,2011.7.
④马艳妮.人情对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功能分析探究.山西财经,2015,32(2).
⑤刘浩.当前农村人情关系的异化研究.特区经济,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