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珍
在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往往习惯将自身放在很重要的教学位置,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位置,导致学生在生物学习中的兴趣丧失,降低了课堂的教学效果,也影响了生物学科自身的价值发挥。而采用启发式教学则可以避免传统教学中的弊端。通过启发式教学,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有如下的学习影响:其一,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不再进行机械记忆,而是结合实际问题进行主动思考,帮助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其二,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通过启发教学,学生更加愿意听从教师的安排和指导,他们的学习自主意识逐渐形成。为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启发式教学助力学生的生物素养提升。
在初中生物教学当中,实验教学是促进学生理解知识的基本手段,通过进行实验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了解,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但是,在实际的生物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为了追赶课堂时间而一味给学生灌输实验的相关理论,导致学生无法将生物的具体现象理解,降低了实验的启发教育意义。为此,在进行相关的实验教学中,生物教师一方面要进行一定的问题启发,一方面要给予学生参与实验操作的机会,让学生领悟生物的具体真理。
例如,以《练习使用显微镜》为例,在讲述本节课的有关知识时,我没有一味地为学生讲述如何使用显微镜,避开了对学生进行相关注意事项的灌输,而是先给学生出了一些相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相关的实验和操作。首先,在玻片上写出“上”字,然后给学生提出的问题如下:100倍的物镜和300倍的物镜相比,哪个物镜下看到的物体最多呢?哪个物镜的镜头长呢?上字在显微镜下呈现的是什么呢?之后,我让学生用显微镜进行实际的操作,并回答上述问题。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们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更有针对性和方向性。通过这样的问题启发和相关的实验操作,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验操作积极性,还提升了生物实验课堂的教学效果。
初中生物知识的抽象性清晰可见,为了让学生掌握生物学科中的概念,一些生物教师采用了满堂灌的教学形式,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仅听得昏昏欲睡,教师教得口干舌燥,可谓皆大悲伤。而在新课程改革中提到,教师要尽力运用启发式的语气进行教学,力争让课堂充满积极的趣味。实现这样的教学设想的前提之一就是,教师可以转换自己的教学方式和语气,使用一定的语言技巧,将纷繁复杂的生物知识变成形象和富有趣味的内容。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具有风趣幽默的学习段子甚至可以用编写的顺口溜等形式让学生记忆一些生物学的概念。就拿细胞分裂这一知识点而言,我在教学中将分裂比喻成人们打牌时的洗牌,要想开始一盘新的扑克局面,就要先分裂再组合。让学生在比较形象的解释中理解了这一概念。如此,在更为形象的解释中,学生不仅更加清晰理解了生物的相关概念,还提升了生物的课堂教学效果。
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是学生进行生物学习的基本助力,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部分学生因为自身的学习基础不同或者学习态度不同,导致了他们在生物学中的综合能力不同。为此,在实际教学中,生物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差异,并采用不同的指导形式对学生进行差异化的引导,从而将启发式教学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例如,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情感因素出发,了解学生对于生物的认知,及学生在学习生物中的具体问题,并分析学生平时的性格,从而让学生制定出下一个学习目标。对于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较为细腻而且短期的目标,对于性格外向而学习稍微不稳定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鼓励和打气,并让他们自己制定学习目标。不管是哪类学生,一旦学生在学习目标中取得了进步,教师都要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激励,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如此,可以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采用启发式教学,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感受到生物教学的轻松气氛,并让学生进行相关的探索与体验,最终促进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