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 白城 137000)
未来的教育是智慧的教学,是信息的教育。信息化教学平台为中职教学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和丰富的课程资源为教师搭建了新颖的教学结构,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更好地满足职业教学的需求,提升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
信息化教学平台提供给教师更多的教学方法,能够实现更多的教学可能性,而丰富的课程资源也为教师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提供了基础,避免了教学与实际工作需求的差异,全面认识计算机发展和职业需求,丰富课程,解决课程中的问题。
网络资源的专家讲课,不同类型的课件和优秀教案为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指导和建议,信息化平台的声、画结合让教学更加生动,二者结合能够实现翻转课堂、混合课堂等更加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应用,拓展了教学的空间,优化了教学的模式。
应进一步明确课程分类。建议弃用“核心课”,恢复“专业基础课”。从人的全面发展来考虑,每一门课程都很重要,用了“核心课”容易使人产生课程不平等的错觉,直接导致“专业课比文化课重要,专业核心课比普通专业课重要”等错误认知。同时也建议弃用“专业技能课程”,改称“专业课程”。因为增加了“技能”二字,似乎强化了“技能”要求,但事实上,设置课程并非如此,且容易造成“专业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的概念混淆。
长期以来,弹性学分制一直无法真正实施,主要原因在于其操作复杂,没有很好的技术手段来实现。重构的课程体系中又存在大量的“非课时课程”(没有安排正常的教学课时),这给学分换算与核算又带来了新的难度。信息技术手段为学分核算提供了快捷的方法,既能保证两类课程共存于一个课程体系中,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真正实现学生选修学分与必修学分的互换,只有能够互换,选修才会“落地”,弹性学分制才能真正体现“弹性”。同时,信息技术手段也为德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路径,充分体现培养目标中“高素质”的课程要求。
由于整个课程体系涉及课程比较多,类型复杂,相关课程又采用了不同的资源平台与管理平台,为了核算各门课程的学分,准确告知当前学习状况,并为学生学习行为提供数据服务,需要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这个平台服务于整个课程体系的课程实施,并对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收集与诊断,从而不断完善和改进课程体系框架以及课程实施的具体要求。
每个信息化教学平台都会及时收集和整理最近一段时间内老师开展教学活动后学生完成这些教学任务得到的数据反馈,这些数据包括学生通过努力获取的经验值、学生的考勤信息、完成测试的时间正确率等等[3]。和传统教学有所不同,这些教学反馈以定量的方式实时展示出学生努力的程度,为教师提供了实时掌握学情的参考依据。教师应该及时分析这些数据背后隐藏的实质:学生这段时间整体上进步还是退步了,在哪个环节取得进步最大,哪些知识点还掌握的不够理想,取得进步最大和退步的学生是谁,以便及时关注学生学习的动态,为下一步有的放矢的组织教学提供重要参考,更好的做到因材施教。
信息化教学平台和基于信息化教学平台之上的课程资源都是信息化教学的体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利用计算机的虚拟技术,将信息化平台之上的课程资源进行优化和模拟,实现“虚拟现实”,将教学的过程和信息技术进行生动、形象的展示,让学生能够更加方便、全面了解信息技术和实现的过程,突破教学的难点,拓展学生的认知广度。
以信息化教学为载体的教学平台不断呈现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用这些信息化教学平台确实能够把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老师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充分调动老师教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热情,在这种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教学氛围下,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同时信息化教学模式使教学资源更加优化,不断适应教学需求。为了更好地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老师应该在教学资源的形式上保持多样性,在内容上保证划分粒度适度,在组织形式上保证适量的教学活动,合理有效利用好大数据分析整理的结果,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