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途径

2020-12-07 21:31单海萍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乐理美的环境

◎单海萍

美有万千。对美的感受并不是在襁褓之中所形成的认知,而是在成长过程中的日积月累所产生,是通过后天培养而形成。小学音乐课堂上充满美,音乐学科本身美的特征是培养学生美学素养的重要媒介。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借助音乐教学来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够感知美、理解美、表达美、创造美。

一、营造氛围,沉浸在美的环境

环境有着引人入胜的作用,一个美轮美奂的环境,自然能够给学生美的享受,轻而易举地带学生进入美的世界。小学美术教师要营造出富有强烈感染力的美的课堂,从氛围与环境上入手添加美的元素,以环境做支撑强化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对美的感受。

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装饰音乐教室,将旋律带入到音乐课堂上,通过装饰栏、宣传栏等让环境带有音乐色彩,带有美的色彩。精神环境上教师则可以通过自身的穿着打扮、言语表现等传递美,同时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具体进行环境创设,突出美。如在学习《红旗颂》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画面,让学生在观看之中仿佛置身于环境之下,感受祖国的强大,从而善生自豪感,产生美的体验。

二、培养乐感,感知到美的魅力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它依赖于听觉,需要学生通过听觉来感受美,在听的过程中获取美。这就要求小学音乐教师要注意在开展音乐教学时培养学生的美感,让学生能够用耳朵去发现美,在听的过程中去探索美。

乐感本身就是一种复杂的、特定的心理活动,它需要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去想象去欣赏音乐,从而在聆听的过程中对音乐的节奏和情感进行感受和把握。但有些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情感把握敏感度较差,为此教师要有计划的通过开展欣赏教学,带动学生进入音乐世界,实现对学生乐感培养。

如在学习《金孔雀轻轻跳》时,教师可以先播放音乐伴奏,让学生思考伴奏所带给学生的感受,是轻快的、美妙的。在播放伴奏的基础上告诉学生这首伴奏的名字叫作《金孔雀轻轻跳》,让学生思考旋律所搭配的画面应当是怎样的,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进而进行填词教学,带着学生再次聆听原版音乐,去感受旋律与文字的搭配集合学生的想象。这样既能够引导学生领悟音乐的美妙,又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乐感,实现审美教育。

三、掌握乐理,深理解美的内涵

乐理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基础。为了让学生获得音乐表现手段和音乐语言相关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同时能够表现音乐。教师就要注重乐理基础知识的讲解,让学生理解美的内涵。

当然,小学阶段的乐理知识讲解不要求过难,教师只需要浅层讲解,让学生初步认识了解即可,目的是辅助学生在掌握乐理的基础上能够对后续音乐理解更深入,从而感受美。

如在学习《谁不说俺家乡好》时,教师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先展示改革取得简谱,让学生识谱。在食谱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唱谱,并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简谱进行填词活动,这样的趣味活动实际上是学生乐理知识学习的过程,同样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乐理的基础上进行音乐作品的深层感受。音乐理解从原来的旋律到歌词,歌词到意境不断深入,学生对美的认识也更丰富。

四、学会表达,表达出美的感受

审美能力的发展不仅仅表现在学生要感知美,更要表现在学生能够在感知的基础上理解美和表达美。

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语言能力初步发展,对美的形容和表达可能不够具体。为了让学生的表达更具体,能够将所感所见表达为所说所言,教师就要在开展音乐教学时给学生足够的场所和空间,让学生去表达对音乐作品美的理解和感受。表达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们交流对美的感受的过程,也是学生审美能力发展的表现过程。

如在学习《送别》歌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小组讨论自己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鼓励学生们小组讨论,并且提供舞台让学生们汇报、交流讨论结果。这样音乐课堂成为了学生的课堂,学生在讨论、交流、表达的过程中审美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五、结语

总之,为了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美的价值,主动参与到音乐审美实践中,实现音乐的情感体验。小学音乐教师就要发挥音乐学科的特殊价值,让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浅薄的美更能够感受到深层次的美。让美的认知与体验不再单薄,这样的美才更立体、更丰富、更深层。

猜你喜欢
乐理美的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高校乐理与视唱练耳整合课程的多样化教学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艺术考生如何将视唱练耳与乐理知识相结合
漫观环境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
画说乐理(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