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明俊 江苏师范大学
一种本土艺术形式在汲取外来艺术的养分时要经历一个过程,先是“拿来主义”,即原封不动的把外来艺术“拿来”使用,再是取外来艺术养分之精华,弃之糟粕,最后则是将外来艺术与本土艺术形式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是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一条普遍规律,也是西方写实油画在中国本土化、民族化的规律进程。
西方写实油画艺术在中国的发展中已经逐渐融入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文化,中国写实油画艺术家们主动学习西方写实油画技法,并在其中融入本土的题材、语言、风格等中国元素。而“中国元素”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举足轻重的部分,它的强大生命力在当代中国写实油画作品中表现的尤为明显。王沂东先生作为中国写实画派的创始人和重要代表人物,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选择将目光投向中国的乡村,投向普通民众,这一点正是他艺术风格独特的重要因素。
正是因为王沂东先生有对故乡沂蒙乡村生活的切实感受,有对那片土地深沉的眷恋,有对普通大众的深厚情感,才创作出浓郁乡土气息、鲜明中国特色的艺术作品,这对研究当代中国写实油画创作的本土化与民族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写实油画艺术自西方传入中国,在中国的发展中已经渐渐融入了具备中国特色的思想、文化,这是中西方文化交融的过程,也是写实油画作为外来画种不断本土化、民族化的过程。明清时期,写实油画初入中国,成为了封建帝王为自己歌功颂德的工具,然而由于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缓慢、思想滞后,写实油画在中国很难得到发展。辛亥革命后,有许多画家学者选择出国留学,在国外学习西方写实油画的技法。抗战时期,中国写实油画家们纷纷拿起画笔,将写实油画作为武器,积极投身民族解放的道路。解放后,写实油画因其描绘现实的创作手法、表现真实的社会题材等特点,受到了艺术创作者和广大欣赏者的喜爱,艺术家们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写实油画作品,如王沂东的《古老的山村》、吴作人的《三门峡》、陈丹青的《泪水洒满丰收田》、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等。而今,当代中国写实油画艺术家们凭借着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创作了一幅幅驰名中外的艺术作品,他们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赋予写实油画中国精神内涵。
《晏子春秋》中关于橘生淮南与淮北却味道不同的论述充分表明了本土化的重要性。一个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占有一定地位的文化大国,必然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与价值体系。对于西方写实油画,如果全盘接收只能被同化,必然谈不上独特的艺术理念与价值体系。不同国家的写实油画理念之间并不是绝对矛盾的,对于西方写实油画,如果没有批判的继承,没有本土化的改造,不但自己的艺术体系会面临断崖,也会不可避免的因盲从而趋于同化。因此中国写实油画本土化是必然且必要的,本土文化也正是王沂东先生写实油画创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所谓写实油画民族化,就是汲取西方的写实油画艺术中的精华,在中国的文化土壤中培养出适合本国的写实油画形式,将西方的艺术化为中国的艺术。这就需要写实油画艺术家们在西方写实油画艺术中汲取精髓,深入到大众生活中,切实感受生活,使当代中国写实油画艺术有充足的时代精神。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关于文学艺术的源泉的论述也正说明了人民大众的社会生活是唯一的源泉。艺术家们只有真正的融入社会生活,真实的反映社会生活,真挚的表达对社会生活的感受,他的作品才是优秀且有价值的。
俗语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对待西方写实油画需要经过选择性的分析、汲取和创造性的移植,才能在本民族的艺术中得到发展,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王沂东先生出生于中国山东省临沂市,沂蒙山区一望无际的田野和勤劳淳朴的农民给予了他无限的创作灵感,他的许多作品都是以沂蒙山为题材创作的。
王沂东先生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中的装饰、色彩、国画中的线条、用墨等元素与西方油画元素进行融合,不仅真实的再现了沂蒙生活的本来面貌,展现了普通人民的日常生活,还深刻的表现了中国精神,使得他的油画作品中具备鲜明的中国特色。王沂东先生的油画作品不是一味的追求新潮,他不仅学习西方写实油画的技巧,还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中的剪纸、窗花、印花布、嫁衣等元素融入其中,巧妙的将中西绘画艺术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具有中国韵味的艺术风格。《沂蒙娃》《风停了》《微风》《惊蛰》等一系列作品是王沂东先生以自己的女儿为模特创作的,依据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忠实于沂蒙生活本来的面貌,表现出了小女孩儿的天真、活泼、可爱。《沂蒙娃》系列作品中,带有白色碎花图案的红色头巾、牡丹花图案的布衣;《风停了》中红绳绑起来的麻花辫儿、脖子上挂着的长命锁;作品《山里的新娘》中,新郎胸前的红色花球,新娘的红色喜服、红盖头,背景中的煤油灯、民间剪纸,大红花布;作品《温暖的阳光》中,背景的剪纸装饰、窗花、红色衣褂……这些中国传统民间元素,独特的中国式色彩、中国式物件,无一不散发着浓郁的中国韵味。
通过对王沂东先生艺术作品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艺术真善美的执着追求。王沂东先生的作品大多是以沂蒙的山河湖泊、人情风土为题材,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国元素与沂蒙地域特色相结合,并结合时代的特点,不仅充分表现出了他浓厚的乡土情怀,更很好的调和了“更高的、更悬浮于空中的”艺术与民众艺术的审美差距。
一切优秀的、美的艺术作品,都是有其真实的基础的,艺术的生命就在于真实,艺术家通过他的作品传达出来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能够强烈的感染人。王沂东先生的作品不是对沂蒙地区人民生活的纯客观的复制,而是将他的所见所感按照艺术美的规律,通过他的画笔充分的传达出来。例如1985 年获全国青年美展银奖的作品《古老的山村》,用写实的绘画语言,生动的描绘了沂蒙山区特色的房屋建筑以及朴实的劳动人民把平凡的山区生活变的生动有趣的场景,表现出王沂东先生对养育他的沂蒙山区、质朴的劳动人民的深厚情感。这离不开王沂东先生对他所处的社会生活的认识、加工、提炼和改造。1986 年获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母与女》,画面中描述了秋收季节,一位母亲身背薯藤累弯了腰,小女孩为了减轻妈妈的劳累,踮起脚尖双手向上托举的场景。画面里还有临沂地区的烤烟房,母亲背后的薯藤与红色的衣裳连接着母女情,画面简洁,情感炽热。王沂东先生的作品中,艺术典型鲜明生动,每个形象都具有他的个性和特殊性,并且充分的集中的表现出了沂蒙山区劳动人民的本质共性和普遍性。
研究当代中国写实油画创作的本土化、民族化,必然离不开中国民族美术的传统,这就要求我们的中国油画家真正热爱本民族的艺术,认真仔细研究传统文化。王沂东先生在追求油画本土化、民族化的道路上,巧妙的将中国的传统艺术元素与西方写实油画技法相结合,既继承了西方写实油画技法,又发扬了中国传统艺术,不只将西方写实油画在中国本土化(沂蒙),还追求强烈的民族特色,在民族精神层面对艺术升华。
如今,西方写实油画艺术在中国蓬勃发展,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西方写实油画在中国的本土化、民族化。众所周知,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和艺术风格,与创作者所处的地域、文化传统以及创作者对本土的情感之间必然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导致了艺术语言和艺术风格的本土化、民族化的必然性。中国写实油画艺术也是如此,一方面写实油画艺术必须扎根于本土文化之中,从本土文化中获得养分,在强势的本土文化的影响下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这就使得中国写实油画的本土化、民族化成为了一种必要。另一方面,无论是何种艺术形式还是艺术家,都不可能脱离社会环境的影响,中国写实油画艺术家们天然的具备使写实油画本土化、民族化的条件,他们有着本民族文化的先天养分。因此,接纳、吸收和应用写实油画形式就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无需刻意追求,这也使得中国写实油画本土化、民族化成为了一种必然。
纵观世界各民族的艺术作品,无一不具有各民族不同的民族特性,这是历经千百年的民族传承,最终才形成了稳定的民族精神,通过传统的民族观念、文化习俗等渗透到艺术家的头脑当中,潜移默化的引领着艺术家不由自主的表现出来。写实油画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在中国写实油画本土化与民族化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认真学习西方写实油画艺术的成熟和完善的地方,但是我们也应当认识到学习西方写实油画艺术不是单纯的复制,而是要融入本民族的因素使之充分的得到本民族的认可,学习、创造、发展,最大程度的体现写实油画的艺术价值,这也符合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首先,写实油画创作者应树立正确的文艺观和价值观。我们学习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就可以发现:艺术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不属于物质的社会关系,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因而属于思想的社会关系。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越来越注重艺术作品经济效益,但这极容易影响写实油画创作者的价值观和艺术观,这样的作品是呆滞的,没有生命力的,写实油画创作是一种自由的精神性的创造活动,这种自由的精神性的创造活动创作出来的写实油画作品虽然也可以像其它商品一样在艺术市场进行流通,但作品的本质是审美的,流通时的商品属性不是它的内在属性,而是被附加的外在属性,从根本上说,实质是具有审美意义的特殊的精神产品,创作者必须对他的作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写实油画艺术家并非是受雇用的劳动者,而应当是真正自由的审美创造者。
其次,写实油画创作者还应学习大量的知识,积累丰富的人生阅历。知识包括非艺术类的知识、不同艺术门类的知识以及本专业知识,而丰富的人生阅历正是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前提条件。在内,可以提高自身素养,提升作品内涵,在外,社会生活也造就了艺术家,为其探求中国写实油画本土化、民族化提供了方向。
再次,写实油画创作的作品应当反映生活的真实性。写实油画更擅长细微的刻画物体形象,描绘客观真实的世界。这就要求创作者深入人民大众之中,细致入微的体味现实生活,这样创作的作品平易近人,更容易吸引观众,更能表达当代民族精神特征。
最后,写实油画创作的作品不应只是对现实的简单模仿,还应有艺术家主观能动的体现。王沂东先生用写实的手法和直接的艺术语言,尊重和描绘现实,将他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投入作品中,在油画创作中直接的反映社会生活、民俗文化,塑造的形象和环境无一不体现出中国的符号、中国元素、中国韵味,这些都是他创作时主观能动性的体现。
中国写实油画艺术在汲取西方写实油画艺术养分的同时,也不能失去本土文化魅力。作为中国写实油画创作者,必须立足于中国国情,注重中国元素,结合自身的精神需求,时刻为中国写实油画艺术赋予自身更加饱满的艺术内涵而努力,从而提升中国当代写实油画的艺术地位。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无论哪一种文化,都不能只局限于某一地区或民族的交流,不仅各民族艺术之间需要取长补短,不同国家的艺术之间也需要有机融合。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当代中国写实油画艺术只有走本土化、民族化道路,才能从民族走向世界,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通过写实油画艺术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这才是我国当代写实油画所要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