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视频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新故事
——以《中国民族》微视频创新实践为例

2020-12-07 16:31牛志男
文化与传播 2020年3期
关键词:杂志社民族

牛志男

随着传播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和读者受众心理及阅读习惯的变化,微视频正成为媒体创新发展的风口。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主流媒体在短视频领域集中发力,推出一系列具有政治高度、思想深度、情感温度的微视频作品,深刻而生动地彰显了微视频传播的可视化、移动化、社交化特点,展现出媒体融合的魅力与活力。

2019年以来,《中国民族》杂志在微视频领域加大创新发展力度,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创作推出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制作优良的微视频作品。特别是在2019年全国两会、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共庆新中国七十华诞等重大主题宣传报道中,杂志社积极推进微视频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应用新技术,拓展新平台,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使命担当,设置议题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作为报道中国民族的国家级新闻期刊社,《中国民族》杂志主动设置议题,积极做好舆论引导工作。为做好2019年两会宣传报道,《中国民族》杂志在刊发《春天的故事 时代的强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语境下的全国两会观察》的同时,推出了杂志社首个微视频系列作品——全国两会VLOG《同心追梦 携手奋进》《共襄盛会 共建美好家园》《春光正好 同心追梦》。微视频在展现各族代表、委员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同时,着力突出各族同胞手挽手、肩并肩团结奋进新时代的风采,展现少数民族、民族地区、民族关系、中华民族的新时代风貌,56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建和谐美好家园。一般来说,微视频被认为是碎片化的信息传播方式,这种方式并不是很适合开展议程设置,因为议程设置主要涉及宏观的、综合的、长期的话题。但是,《中国民族》杂志恰恰利用了微视频的碎片化传播模式,在重大议题的传播中起到了“补缺”的功能。相关研究认为,“碎片化影像补偿了信息的功能缺位,跨平台传播扩大了社交影响力,这些特征使得网络短视频具备了议程设置功能。”[1]

伴随媒体融合发展,微视频采访制作不断精细化。相较而言,杂志社在微视频创作领域可谓白手起家,在编辑记者队伍、技术装备、采访录制、视频剪辑制作等方面不具优势、缺乏经验。在社党委坚强领导下,融媒体团队积极担当作为,发挥选题特色优势,采取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的方式,克服难题和短板,保证了全国两会微视频作品的及时创作推出,填补了杂志社微视频报道的空白。

微视频创作除有好的选题策划外,撰写视频脚本至关重要,不仅使采访拍摄更具针对性,且为后期剪辑制作带来更多便利。由于相关经验不足,融媒体团队在视频剪辑制作方面花费了不小精力。通过利用现有的视频编辑软件尝试制作, 同时参加相关机构的微视频、动漫技术培训,精雕细磨,严格把关,让微视频报道主题性和观赏性更加凸显。

媒体平台之间的合作交流让微视频作品发挥出更大宣传效能。为保证创作的微视频能够安全及时地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推送,杂志社按规范要求登记注册企鹅媒体平台(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同时,积极加强与人民网等中央主要媒体的交流合作,在《人民视频》开设拍客账号,及时将《中国民族》微视频作品在《人民视频》平台推送。同时,在中国民族网首页显要位置开设微视频栏目。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主题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展:民族大团结——全国雕塑艺术作品展”在北京举行。杂志社派出融媒体团队采访,制作推出《雕塑一个最美的“石榴”献给新中国七十华诞》微视频作品,对彰显中华民族大团结的雕塑艺术品进行了多角度呈现,并通过现场采访国内外观众,以及与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的采访对话,生动彰显了民族大团结的时代风采以及中华民族的艺术之美。杂志社还推出H5作品《她们是全国人大代表,也是绣娘》,展现出巾帼不让须眉,她们用手上的绣花针带领各族妇女绣出一片新天地,在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民族文化、促进精准扶贫以及开展文化交流等方面展现了新风尚。

通过两会融媒体报道特别是微视频作品的创新突破,杂志社初步积累了微视频创作的经验,进一步提升了全体编辑记者推进融媒体报道的能力和信心,为不断深入推进融合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中国民族》杂志对于重大主题的报道有丰富的经验,尤其在讲好民族团结故事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但近年来传统纸质媒体的发展遇到了较大的困难,杂志社主动转型,新媒体中心主动作为,以微视频作为新的传播平台,取得一定的成效。虽说这一平台承载的信息量较小,但是可以将宏大主题一以贯之,形成长久的、持之以恒地传播模式。这样,既可以与杂志社整体的报道方向保持一致,能够起到共振的效应,又能够弥补杂志本身传播时效方面的不足。从传播形式上来说,微视频还可以选择更加灵活、接地气的手段,在受众接受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

二、历练提升,打造品牌

围绕重大主题宣传报道,杂志社在微视频领域不断创新尝试,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微视频作品,受到各族读者的关注和好评。《奋斗的青春最亮丽 团结的心声最动听——第八届国家民委青年读书演讲活动》《澳门,我们在一起——回眸2019“中华民族文化周”活动》《最美的颂歌 最深情的爱——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味·道——打造舌尖上的民族团结》《巴林右旗·美丽草原我们的家》《这个大巴扎夜市,就是“亚克西”》等微视频,都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风采。其中,《味·道——打造舌尖上的民族团结》微视频荣获全国机关事务系统弘扬工匠精神微视频展演二等奖。通过一系列微视频的采访拍摄制作,进一步提升了《中国民族》融媒体报道的能力水平,形成了民族题材宣传报道的品牌。

(一)提升质量,提升品牌影响力。微视频虽短,但内容精,且时效强。加强前期选题策划,特别是注重微视频脚本的撰写,在主题呈现、讲好故事、表现方式等方面高标准要求。同时,添置视频拍摄、录音、剪辑等相关装备,不断提升专业化能力水平。随着一系列微视频作品的推出,杂志社注重增强《中国民族》品牌的打造。无论是选题视角、内容品质、品牌LOGO以及融媒体记者出镜采访等,都彰显出《中国民族》微视频的创意创新,赢得了读者观众的好口碑。《中国民族》系列微视频极为重视质量建设,对微视频内容生产的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制作精品微视频,再利用数字化平台为微视频“插上翅膀”。在新媒体时代,数字化场景为微视频的影响力的提升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数字化场景是移动互联时代特有的‘信息系统’,是实时的、移动的、跨界的、融合的,它有着无数交叉的进程和模式,可以为品牌传播提供无限的空间。”[2]微视频的质量是第一位的,质量提升了,品牌传播力和影响力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二)注重合作,延伸品牌辐射力。在当前的媒体竞争中,仅仅靠媒体的单打独斗往往显得势单力薄,加强与其他媒体的合作,能够产生协同效应。尤其是借助其他新媒体平台的分发功能,形成多个新媒体的合作机制,增强辐射力,扩大影响力。[3]《中国民族》微视频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既发挥杂志社选题策划、创作采访的主体作用,又加强与中央主要媒体及地方融媒体中心的合作交流,充实视频素材,保障视频效果。同时,注重加强平台合作,特别是加强与人民视频、腾讯微视等主流媒体平台合作,不断延伸《中国民族》微视频辐射力,进而提升微视频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三)磨练队伍,构筑品牌支撑力。统筹新媒体中心和各文版编辑记者,组建融媒体报道小组,充分发挥业务骨干优势,展现每名编辑记者优势特长,加强日常学习培训,注重实际业务中的传帮带,努力培养打造一支“提笔能写、对筒能讲、举手能拍、上机能剪”等融媒型采编队伍,为民族新闻传播品牌建设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撑。

三、强化特色,精益求精

《中国民族》杂志特色鲜明,在一些重大主题的报道中,为了进一步强化特色,杂志社精心策划,凝练主题,从多个角度凸显特色。以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宣传报道为例,杂志社融媒体报道小组在系列报道中,编辑出版《共同捧起民族团结的“最高奖杯”——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34个代表团风采录》特刊,制作推出了《我们缘何而相聚》《当运动会遇上中秋节》《你怎么这么好看》《再见,郑州九天!等你,海南时间!》《高光时刻!直击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马上表演项目》《一匹马的VLOG——带你了解运动会的马上项目》《奔腾的骏马 骑手的歌——回眸运动会马上项目比赛》等系列微视频作品,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精心策划。为做好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融媒体报道,杂志社提前谋划,从选题策划、组建队伍、任务分工、撰写脚本、购置设备、提前布点等方面都进行了细致安排。邀请运动会摄影摄像专家讲座,明确每名摄影记者点位和职责,为视频拍摄制作打下良好基础。

弘扬主题。作为新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全国性综合体育盛会,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已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成为展示中华民族大团结风采的闪亮舞台。运动会微视频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创意新颖,彰显“中华民族一家亲,携手奋进新时代”主题,传递民族大团结、共筑中国梦的同心愿景和昂扬斗志。

多种呈现。本届运动会新媒体报道包括微视频、同期声、动图、图片等多种呈现形式,增强新媒体特色。微视频主要展现开闭幕式、民族大联欢以及表演项目等活动内容;同期声主要介绍运动会相关发布会及有关活动或人物采访;动图则以更加立体、动感的效果呈现开闭幕盛况;图片报道重点展现竞技项目的风采。

团结协作。一系列高质量融媒体作品的及时推出,体现出团队协作的力量。特别是大型活动宣传报道中,无论是前期采访及视频、图片拍摄,还是后期剪辑、制作、排版等,都离不开周密组织和团队协作。

四、融合发展,同向发力

对于重大的主题,通过动态的影像往往能够呈现其震撼的场景,微视频在这方面有一定的发挥空间。在全国各族人民欢度新中国成立70华诞的喜庆日子里,杂志社与人民视频、腾讯微视联合打造的大型融媒体作品《我们和国旗在一起——56个民族祝福伟大祖国》同各族读者见面。通过56个民族群众在地标性的民族自治地方或民族聚居地区与国旗的合影照片、微视频,真实生动地体现了56个民族与祖国母亲血肉相连、骨肉相亲、水乳交融的神圣情感,展现了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彰显了各族群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新中国成立70华诞的系列微视频作品通过仪式化影像聚焦于“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主题。与纸质媒体和音频相比,视频往往更容易实现仪式化传播,体现了融合媒介的优势。“仪式化传播要求时间的统一性,融媒体直播行动便是营造共时性吸引观众在特定的时间共同观看仪式活动,从而更好地实现价值传递和社会整合功能。”[4]该专题报道由《中国民族》“我们和国旗在一起——56个民族祝福伟大祖国”特刊、人民视频“我们和国旗在一起——56个民族祝福伟大祖国·70年”专题、腾讯微视《中国民族》“我们和国旗在一起·56个民族祝福伟大祖国”专题组成,通过仪式化的方式很好地诠释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伟大历程。《中国民族》特刊主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爱国主义等重要论述节选,以及56个民族与国旗的合影照片组成。同时,通过与人民视频联手,充分运用全新融媒体产品AR图像识别技术,用手机扫描56个民族与国旗合影照片,即可让杂志里的图片“动起来”,让56个民族与国旗在一起生动鲜活的场景立体化地呈现于读者面前。

为了扩大报道的影响力,《中国民族》与人民视频、腾讯视频合作,进一步彰显了微视频的融合特征与优势。人民视频与《中国民族》联合推出的“我们和国旗在一起——56个民族祝福伟大祖国·70年”专题系列微视频,以更丰富的内容、更生动的细节、更多样的表现形式等,定格精彩瞬间,见证非凡岁月。56个民族同胞与国旗“同框”真情告白。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印证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的辉煌历程,昂扬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凌云壮志。腾讯微视《中国民族》“我们和国旗在一起·56个民族祝福伟大祖国”专题,则以简短、浓缩的微视频进行呈现,并配有精彩片段“切片”。“团聚最喜悦,团圆最幸福,团结最有力。”56个民族的群众簇拥五星红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深情说出:我爱你!中国!《我们和国旗在一起——56个民族祝福伟大祖国》融媒体报道,受到各族读者广泛关注和好评。微视频系列在人民视频总点击量达数百万,在腾讯微视点击量超过10万,粉丝量超过7.1万。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讲,微视频与其他类型的网络视频目前正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引入期,其成长性很好,受众资源承载力非常稳定,为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5]《中国民族》微视频在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新故事方面不断探索,这只是微视频行业不断探索的一个缩影。相信,随着该行业外部发展条件的不断成熟以及受众需求的不断增加,今后微视频在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民族团结方面会有更大的作为。

猜你喜欢
杂志社民族
党是民族的脊梁
《汽车维修与保养》杂志社
《汽车与驾驶维修》杂志社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汽车电器》杂志社
《汽车电器》杂志社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没有希望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