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梅
(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安南小学校,四川 宜宾 644300)
学生个性的养成是学生身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表现,对于学生自身发展和进步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独特性,让学生对于事物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培养学生将知识内化成自己知识的能力,所以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要过于重视理论知识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好地来促进学生长远的发展和进步,提高学生的成绩。
在具体的小学语文课堂中,大部分的老师过于重视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内容,基于对语文学科特点的认识,该学科如果一直传授理论知识的话,学生学起来是枯燥乏味的,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更不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想法和特点,大量知识的传输只能同化每一个学生,深挖其背后的原因,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因素包括教师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新课改下教师对于教学理念的不适应,这都严重的阻碍了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脚步。
一方面是介于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很多家长对于语文学科不重视,从而使得学生也产生对语文学科不重视的理念,另一方面表现在现在小学生的学习压力非常大,不仅要面临学校的学习任务,还需要面临各种辅导班的压力,每天学生要面临着很多的作业,给学生留下了很少的自我思考时间,无法充分的发挥出学生对于语文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就导致了课堂上的学生缺乏活力,缺乏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使得整体语文课堂处于一个沉闷的氛围中。
基于对小学语文课堂现状的认识,一方面受到了教师教学观念的影响,一方面出于学生自身的原因,都使得现代小学生缺乏个性,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无法形成自己的想法,以下将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的具体策略进行分析。
写作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发挥学生个性化的平台,在语文写作过程中,学生能够在作文中融入自己的观点以及自己的写作风格,能够充分的发挥出自己的个性,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老师不要去引导学生往哪一方面写,更多的是要尊重学生自己的看法。比如在写作中常见的读材料或者是看图的写作,学生通过一幅画或者是一段材料,自命题学作文,老师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要刻意的打压学生的想象,学生写完作文之后,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分享彼此的看法和意见,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收获到更多广阔的视角,认清自己的不足,并及时的改进,这样可以一步一步的建立学生自己的个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任何一件事物的学习都离不开实践,对于小学语文中个性化教育了更是如此,语文课堂教学给学生足够的理论知识,如何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这些知识背后的意义,那么这就需要实践来证明,在教学中多给学生实践参与的机会,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知识的真正含义,比如在学习《赵州桥》一文,在该文中有很多描绘赵州桥结构的句子,如果让学生自己去想的话,学生有可能会想不到,一方面老师可以借助相关的图片来辅助学生进行思考,另一方面,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去参观赵州桥的实际情况,在边观赏的过程中,老师加以解释和说明,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书中所描绘的现象,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对于知识的印象,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基于对语文学科的认识,大部分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表现不出来很强的活力,所以在课前提高学生课堂的积极性是很关键的内容,只有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了课堂中来,才会有更多自我思考的时间,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培养,比如在学习《燕子》一文时,在学习之前老师可以问学生一个问题:燕子生活习性是什么呀,这样学生在阅读时就会有侧重的去了解,不仅增长了学生的知识,更培养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基于对目前小学语文课堂现状的认识,很多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老师要对教学方案进行改革和创新,实现小学语文课堂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