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改革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2020-12-07 09:08:33胡雪内江师范学院
黄河之声 2020年10期
关键词:民间舞民间舞蹈创造力

胡雪 (内江师范学院)

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华民族拥有悠久发展历史和极高传承价值的艺术形式,可以说是不可多得的传统艺术经典。为了推动民族民间舞的发展,使得这门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高校必须担当起加强民族民间舞教学的责任,同时为了助推民族民间舞蹈在当代的繁荣与进步,要在教学改革方面加大力度,并把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和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创造力上,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艺术素质能够更上一层台阶,为民族民间舞蹈在当代的创新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一、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改革策略

(一)科学选择教学材料

为了加快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改革的步伐,保证整体的改革质量,首先必须选择一套能够当前和舞蹈教学需要相符合的教学材料,既能够体现出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的当代特色和时代精神,又能够体现出民族民间舞蹈的深厚文化内涵。这样不仅可以确保教学改革质量,还可以促进培育专业舞蹈人才目标的达成。在选取教学材料方面,高校需要从教学改革实际出发,把学生的舞蹈学习需求和舞蹈教学模式的创新需要作为选择教学材料的根本依依据。另外,高校还需要了解当前学生在民族民间舞蹈方面的学习能力,从而选择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契合学生学习能力发展要求的舞蹈素材,确保教学改革质量拓展和完善舞蹈教学内容。

(二)改革传统教学方式

民族民间舞蹈是一门拥有鲜明实践性特征的艺术形式,基于这一舞蹈的特征,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就不能够选用照本宣科的传统方法,不能够只是进行机械性的填鸭式教学,或者是单一的舞蹈动作训练,否则不仅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学习的情绪,还会制约学生舞蹈能力的发展。所以高校应该从实际出发,改革传统教育模式,引入创新性的教学策略和教育工具,电影抽象为具体降低舞蹈教学难度,增进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理解和把握能力。比如在进行藏族舞教学当中,为了让学生掌握肢体动作和舞蹈表现当中的技巧与方法,教师可以选用多媒体教学方案,先根据教学核心内容制作教学课件或者是教学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资料的过程中,从整体上把握舞蹈风格与形式,接下来再逐步演示舞蹈动作技巧中的重难点,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深化对舞蹈内涵的把握。

(三)关注舞蹈文化内涵

民族民间舞蹈是带有深厚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所以这门舞蹈艺术能够有效体现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与文化精神。那么在改革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将增进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艺术风格和文化特点的认知作为重中之重,将民族民间舞文化内涵这部分内容纳入到教学体系,引导学生在舞蹈艺术学习当中深入剖析舞蹈体现和蕴含的民族精神。在文化内涵的教学指导当中,教师首先应该发挥榜样作用,主动学习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内涵,并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渗透。除了要发挥好教师指导作用之外,教师也要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成长空间,引导学生在学习民族民间舞蹈的过程中主动收集与舞蹈文化内涵有关的材料,运用这样的方法培育学生民族精神,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民族文化熏陶。

(四)有效渗透情感教育

高校积极改革民族民间舞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培育学生的舞蹈专业素养,培育优秀的舞蹈人才。舞者专业素养除了体现在优美舞蹈动作与技巧方面之外,还体现在音乐、美学、美术、情感等多个方面。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当中,除了要帮助学生掌握舞蹈动作之外,还需要把关注点放在引导学生思考艺术本质上。在对民族民间舞内容展开深入研究之后,我们能够看到绝大多数的民族民间舞是群众内在情感的外部体现,所以教师必须抓住这一舞蹈艺术的本质特征,在具体的教学当中强化对民族民间舞历史文化、舞蹈艺术风格以及艺术情感表达的重视。只有在学生切实理解舞蹈艺术情感的前提条件下,才能够在舞蹈实践当中融入真情,保证动作的协调和表情的配合,让舞蹈艺术形象更为丰满,保证学生艺术综合素养的发展,顺利达成教学改革目标。

二、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一)培养独立能力,奠定创造力培养基础

独立能力是舞蹈创造力养成的基础,所以民族民间舞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创造力培养的过程中,首先要把关注点放在增强学生的独立性上,以便以独立性为根基,让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得到更好的发展。为促进学生独立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当中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只有在学生乐学的积极状态之下,才可以促使学生独立面对,并积极解决学习当中的困难点,让学生的独立创新意识拥有发展的根基。于是教师要积极营造有效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增强独立思考动机。二是要为学生提供充足思考空间。学生独立能力的提高与学生的深入思考特别是自主思考,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民主和谐的独立思考环境,使得学生能够独立找寻问题的解决方案。

(二)培养探究能力,提供创造力培养动力

探究能力是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动力,而探究能力所要求的是增强学生自我发现能力,让学生在自我探究和发现中归纳新问题,累积新方法。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渴望在发现与探究之中达成自身设定的目标与期望,而这样的目标和期望就是学生生成质疑思想的基础。在固有以及扩散思维的辅助支撑之下,学生的质疑意识永无止境,会逐步朝着问题发展逐层研究,形成独特自主而又深刻的自我思维模式。另外,该目标可以给学生探究能力,进步提供动力,促使学生在发现与剖析问题中发挥自我创造力。所以教师要给学生提出深刻问题,同时还需要密切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发现民族民间舞蹈和生活之间的关联,持续累积创作灵感,促进生活元素在舞蹈艺术创造当中的应用。

(三)培养组织能力,有效促进创造力重组

创造能力的组织指的是把如今已有的民族民间舞蹈知识系统打乱然后进行重构的过程,这样的组织过程能够实现对舞蹈理论的深化统筹,也能够让学生在更高层次上实现舞蹈理论与艺术实践的结合,给学生提供一个融会贯通和学以致用的空间,让学生凭借组织能力的迅速发展,来促进创造力水平的提高。就民族民间舞教学而言,组织能力主要体现在把原来分散的短句或片段,从纵向联系转成横向联系,从而在舞蹈组合层面上构成综合整体又或者是把不同5种的体态展现与动力运维利用纵向对比结合的方法组织成为新的风格系统。教师要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组织能力,使得重组之后的民族民间舞蹈不再零碎分散,而是拥有完整化体系,并在当代散发出巨大生机活力。

(四)培养实践能力,全面助推创造力应用

实践能力是创造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只有当学生将民族民间舞学习当中所获得的一系列理论知识在实践当中进行充分应用,才可以体现出理论学习的价值,才能够将舞蹈教学的本质体现出来。为了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增加学生创造力的成长活力,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参与到多种多样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实践活动当中,进一步的挖掘和拓展学生的艺术创造灵感。比方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对固有的民族民间舞蹈作品进行情节或者是情绪上的改编,给学生自主创新和实践发挥的舞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民族民间舞竞赛与艺术实践活动当中,让学生的才华在实践中得以体现。

在社会的发展与变迁过程中,文化艺术事业的受重视程度也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文化艺术事业在社会进步方面的突出价值。在当前这个阶段,高校是传承民族民间舞蹈的主要路径,而传承的主要方法就是设置专门的民族民间舞课程,结合当下的教育发展与需求,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教学工作的实际要求,所以需要跟随时代变迁和发展要求进行教学改革,另外还需要看到学生创造力培养的重要价值,并将培养学生创造力作为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以督促学生综合艺术素质的发展。

猜你喜欢
民间舞民间舞蹈创造力
探析民间舞蹈传承的现状及发展
戏剧之家(2022年19期)2022-11-12 19:41:21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少先队活动(2022年4期)2022-06-06 07:20:24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论民间舞课堂教学的继承与发展——以“东北秧歌典型人物精品课”为例
乐府新声(2021年3期)2021-11-04 09:22:04
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外松内紧”的内涵与实践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草原歌声(2020年4期)2020-03-29 06:40:24
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如何传承民间舞蹈艺术
流行色(2019年7期)2019-09-27 09:33:14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芭蕾基训对民间舞教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