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业态、新模式
——对网络器乐课程教学的思考

2020-12-07 09:08:33华敏深圳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黄河之声 2020年10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信息化音乐

华敏 (深圳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一、“人工智能+教育”

新世纪以来,科技领域与教育领域持续融合,人们预见到科技的力量兴许是促进教育彻底变革的难得契机。近年来,在线教育技术持续升级,打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更在来势汹汹的疫情之下发挥着巨大的价值。而人工智能技术则能够为教育赋能,彻底改变教育的时空场景,实现教育资源最大程度的利用,使规模化前提下的个性化多元教育成为可能,这是实现教育生态重构的重要手段。目前进行的这一场大规模在线教学实践是史无前例的,改变了我们目前教育的形态,我们应主动求变,做好音乐教学的在线教育课程建设。

网络教育其实早已进入有识者的视野。如:梁迎丽、刘陈撰文从技术发展角度回顾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概述了历史上人工智能的三次发展浪潮,揭示了人工智能的三大内部要素与外部驱动力,并对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中的四大具体应用形态、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的五大典型特征进行了分析,据此指出了我国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未来趋势。[1]

罗万丽、王蕊谈到:随着人工智能热潮的兴起,日新月异的新技术蔓延各行各业,“人工智能+教育”应运而生,教育形态也因此不断得到重塑。该文通过介绍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内涵、特征和关键技术,对我国人工智能在教育中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2]

陈涛、邓圆的文章提出: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该文以美国密涅瓦大学为例,运用比较归因法、理论探究法和案例考查法,分析了主动式学习的机制、方式、原理和目标,这与笔者研究的自组织学习十分相似。而后又剖析了以智能化互动平台(ALF)为载体的主动式学习的教学路线和效果,揭示了主动式学习背后的技术支持——课程生成器(Course Builder)的目标、原理、功能和流程,并分别围绕教育技术理念、课堂教学决策、教学交互模式、学生学业测评和研发教学合作等五个方面展开思考。[3]

牟智佳的文章谈到了个性化学习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在高级阶段的表现形式,以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为关键支撑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回归,能够对个性化学习进行了重塑和再造的观点。作者阐释了在“人工智能+”时代,个性化学习应以学习者为中心,首先要把握学习者的心智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为其全学习过程提供符合其个性需求的内容、活动、路径和评价,最终在学习目标上实现自我导向的有意义学习,在成长目标上培育自主发展的核心素养。这充分体现出了个性化学习“以人为本”的生态思想,并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教育云服务平台为支持。[4]

祝智庭的文章着重就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具体分析了“教育信息化2.0”提出的背景和意义之后,围绕着教育信息化2.0的建设目标,重点阐释了智能技术、智能教育和智慧教育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中的角色和作用。文章认为,智能技术是促变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技术,智能教育是教育信息化2.0行动的实践路径,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2.0行动的航标。基于教育信息化2.0的建设目标,文章对信息化2.0的推进路线进行了系统思考,包括顶层设计、标准规范、保障体系、应用发展、能力建设以及环境建设等工作。最后,文章强调教育信息化2.0建设中应以智慧教育作为领航理念并需恪守技术应用底线思维。作者认为,科技的力量是教育发展的前提,有了国家政策的导向,传统音乐教育也将插上人工智能技术的翅膀,焕发出新的生机。[5]

魏忠在著述中以一种全球化的宏观视野向读者展现了教育大数据的巨大冲击力,作者对未来的教育模式进行了预测,认为大数据教育为标准化的教育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视频成为课堂的主要载体,教育资源也变得丰富多彩,地域限制已经不是问题,教育在学校外发生,最终发展为以人文本的个性化教育。本书还探讨了教育的本质,认为教育是对学习者的支持和服务,作为教师,应该不断培养学生的自组织学习能力,而不是利用技术手段简单的将传统课堂搬到网络上。文中还例举了一些运用在教育中的新兴技术手段,为教师们教学提供了借鉴意义。作者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将是一种新的建构手段。[6]

董云的著作主要以生态整体论为方法论基础,对我国音乐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反思,梳理了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现状特征、困境与危机以及探讨了问题的根源所在。全文以生态整体论为理论支撑点,论证了走向生态是音乐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重构了当前时代所需的音乐教学框架,涉及了音乐课程观的建构以及课程的生态式设计。但这些设计目前看来还是很难实现,若是作者接入人工智能技术,将会在音乐教育上打开不一样的局面。[7]

邹孟雨的文章主要介绍了一些人工智能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指出人工智能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特别提到了电脑音乐系统和高智能音乐软件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音乐教学质量,扩展了音乐教学模式,体现出作者对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音乐教育的认可。[8]

以上著述表明,“人工智能+教育”目前在我国已经引起不少学者的关注,足以说明自组织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能够培养人自主学习能力以应对未来的时代发展。而借助于当下“人工智能+教育”结合所衍生出的强大的智能学习平台,可以更好的促进自组织学习的开展。

二、面对网络教学

“宅”家上课的这段时间里,虽然少了课堂的学习氛围,失去与同学们一起互动的快乐,但学习也还是可以很充实、快乐的!然而,面对网络教学的教师依然会遇到一些“新问题”:

(一)镜头下的自我审核

从面对面的器乐教学(钢琴教学),转变成面对镜头的教学,在镜头前大声讲解(似乎喊的状态),看到自己的讲课状态也被着实“吓到了”。反观自己上课的录像,重新审核在线讲授与互动中出现的变化,发现实体教学与网络教学的差异在于声音展现时的改变,在线授课音响受到网络的限制,不能真实反馈现实声响,器乐表演教学课程讲的就是声音的艺术。

(二)镜头下的讲课魅力

音乐教育教学在线课程的建设,实际上对我们音乐教育教学的实践意义是深远的。理论课程与艺术实践课程有差异。理论课程在线教育可以使学生们集中精力看老师的ppt文件、听老师讲解,积极发言的同学比面对面上课多了不少。但是少了面对面的互动,老师不能完全感受到学生们是否懂了讲解的知识点、同时不能了解到学生们是否在认真听课,这时教师在线讲授课程魅力的要求就提高了。

实践课程在线教育的效果比起面对面教学效果要差很多。最为凸显的问题是网络的稳定性和声音传输的流畅性。上课时不时出现延迟、停顿、卡壳、不清楚或听不清音质的变化等网络问题,有时候对力度上或者肢体上的讲解,学生不能直接地感受到,还有合奏、协奏时的极大声音限制,在网络上达不到现实中的声音效果,故需调整转换练习方式,寻找练习磨合点等等问题。另教师们都要适应镜头,适应讲课面对的无学生状态,提升在镜头前的授课魅力,需把握讲课的节奏调控、语速语调的协调、语音语气的和蔼、深入浅出的引导、示范动作的精准等,逐步提升教师在镜头前的讲课魅力。

(三)镜头前的自我管理

网课期间,缺少面对面的沟通讲解,对知识点的理解有些吃力,怎么办?视频解说可以帮到你。教师在镜头前需面对学生时不仅要调节好精神面貌,还需整装美颜好自身,面对镜头时让学生见到老师就赏心悦目,乐与互动,提升课堂学习气氛。另教师需在镜头外做足功课,让自己的讲授课程知识点丰富、趣味、专业性强、能够发现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是学生们能收获到更丰富的学习乐趣。

音乐课程,特别是音乐专业音乐院校和综合院校的音乐表演艺术、戏剧表演艺术、舞蹈等肢体、行为艺术的线上教学,使我有了新的认知和提高。特别是一些艺术大赛在此阶段也积极开展赛事活动,而且参与者还特别踊跃,不禁让我感到“识时务者为俊杰”的道理。以网络教育促学习,以网络教育谋发展,以网络教育提高、加强平台建设,以网络教育推动普通音乐教育改革等,在网络教育中突出专业教师点评,促进音乐教育不停步,提升音乐表演艺术人才平台,交流、借鉴学习成果,增进音乐艺术繁荣未来,网络教育都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做到停学不停课,停学不停音乐赛事的积极组织和展现行为。

简言之,网络教育平台建设,实际上对我们音乐教育教学的实践意义所产生的影响和改变是深远的。要积极依托互联网体系,提升、完善音乐教育类教学链条,依托互联网信息聚集力强,可共享最佳资源咨询,成就“宅家”继续教育功能及“宅家”经济发展。期待更为先进的5G时代到来,为远程教学的资讯共享,优质课源共享,音乐平台的提升做出更大的贡献。

线上线下同步发展,线上线下结合必将是未来趋势。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信息化音乐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2
2019:人工智能
商界(2019年12期)2019-01-03 06:59:05
人工智能与就业
IT经理世界(2018年20期)2018-10-24 02:38:24
圣诞音乐路
儿童绘本(2017年24期)2018-01-07 15:51:37
数读人工智能
小康(2017年16期)2017-06-07 09:00:59
下一幕,人工智能!
南风窗(2016年19期)2016-09-21 16:51:29
音乐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中国卫生(2014年1期)2014-11-12 13:16:34
信息化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