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适应性培养模式研究

2020-12-07 07:49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艺术家 2020年5期
关键词:实践性艺术设计人才

□陈 雨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一、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创新意识培养

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在于应用独立的创意对需要设计的物品进行表达。然而,在实际的人才培养中,由于对创意相关的问题重视有限,导致许多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创新意识,不具备独特的创造能力。对行业内部的状况进行审视,就会发现在设计相关行业中,抄袭等现象十分严重,究其根源在于对人才的培养未能重视创新意识。

(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包括理论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目前在课程设计的整体框架中,理论性课程所占的比例过高,实践性课程的安排有所不足。同时,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为学生安排的主动参与机会较为有限,学生之间缺乏对问题的探讨,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不足。

(三)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

艺术设计专业在我国已经具有一段较为稳定的发展历程,课程教学形式也较为固定。然而,这种情况导致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人才的设计思维模式,以及实践性技能的培养都存在较为明显的不足。

二、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适应性的培养措施

(一)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需要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因此,在设定培养目标时,不仅需要关注其理论知识的学习状况,也要对其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值得关注的是,高等教育中的设计人才,仅有相关的理论知识或者简单的实践能力,都是不足的,需要有应用理论进行实践并且持续推进创新的能力。在艺术设计中,学生需要对设计的发展有所思考,也需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悟能力,在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实践,能够达成这一标准的实践性设计,通常是较为成功的。

(二)加强专业结构调整

在专业结构的调整中,需要设置专门引导学生发展创新、创意能力的平台,使学生能够在创意能力提升的同时,获得一定的职业实践性认知。在以往的观念中,人们认为高等院校中艺术设计专业在输送实践性人才的同时,也要为社会输送一定量的艺术设计理论性人才。因此,在专业结构的调整中,教师需要更为细致地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专业才能,与此同时确定今后的自我发展目标。一部分学生在实践创意方面,能力较为出众,他们在今后的行业工作中,将会发挥设计上的才华和创意上出色的优势。也有一部分学生在理论学习与理论的认识方面较为出色,同时具备较好的艺术鉴赏能力,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在理论学习中进行持续性探索,对其今后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三)优化艺术设计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的优化中,需要对两个方面有所重视,其一,在教学课程设置中,加大实践性教学的分量,尤其需要联系目前的行业内实际状况,开展相应的实践性教学。其二,不能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认识到学生创新的基础,在于具有良好的艺术设计认知及设计信心。

加强实践性教学,可以应用校企结合的方式来开展。这种方式能够使企业中的优秀人才,应用自己的实践性工作经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在毕业设计中,企业人员的参与就能够有效指导学生提升设计作品的实际经济应用价值。在不同年级阶段的学习中,进行校企结合的培养程度有所不同。初期阶段,学生只需对艺术设计相关行业的企业运行状况有所认识,在工作过程中有所观察即可。在学生的能力达到一定标准后,企业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参与实际工作的机会,使其完成艺术设计实践的整体过程。

创新引导的课程设置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参考国际著名设计院校中的教学模式,应用不同的场景激发学生的感悟能力及艺术表达能力,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树立从事设计行业的信心。

(四)完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的完善,一方面要关注人才的储备与引进;另一方面需要对现有的师资力量进行强化性训练。在人才引进中,学校要不拘一格,根据实际的教学需求引进人才。其中在校企结合的过程中,引进企业优秀的设计人才,投入一部分的精力进行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专职教师在从事教育的同时,也要对社会中艺术设计相关职业的实际发展状况有所了解,参与企业事务,进行相关的设计,是教师提升社会职业认知度的重要途径。此外,学校需要为教师提供交流和发展的机会,与国内外的艺术设计相关组织进行沟通,参与其活动,对教师的艺术设计实力提升具有重要帮助,学校要对此给予足够的关注。

在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学校需要重视调整与改变培养模式,促进人才与实际社会需求的融合,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提升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水平。

猜你喜欢
实践性艺术设计人才
人才云
实践性是劳动教育课程的第一性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激发教师实践动力 实现专业自我成长
山东大学作品欣赏
司法类警察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探析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探究性教与学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实践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