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钒
(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4)
作为社会所需高级人才培养机构,高校人才培养任务主要通过教学来完成。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与之相对应的教学管理自然也成为了高校日常工作核心内容。高等学校教学管理,泛指高等学校按照一定的目的、原则,规范和控制整个教学工作,使教学工作有条不紊,有章可循,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综合发展这一目标得以切实实现。
教务是所有学校日常性工作,而教学管理则是学校所有管理体系中的核心所在。伴随信息化时代来临与信息技术不断发展,高校教学在近些年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相应地,高校教学管理出现了不同问题,此类问题在以下方面具体显现:现阶段,高等教育在我国正是进入大众化时期,每一所高校都在扩大自身招生范围,伴随自身规模不断发展,教学管理工作也开始朝向复杂化方向发展,这一现象主要是由入学方式、培养模式、办学模式等方面的多样化与差异所导致,并且也与教学管理更加开放与多元化有着直接关联,这对高校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伴随信息化社会对创新人才提出全新需求,促使高校教学管理面临时代新挑战;高校自身教学经费不断压缩,令其在办学过程中不得不节约成本,通过采取具有更高效益的教学计划与方式,促进自身教学管理力度;伴随教育终身化教学理念提出,要求高校提供不同类型的教学方式,令选课管理与学生自身意愿更加匹配,更能体现“第二专业方向”“辅助专业”“第二专业”“第二学士学位”等管理方式。
伴随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传统教学管理机制被提出改革创新,并且也为其提供了极为有力的变革条件。现阶段,我国社会已正式进入信息化时代,面对日趋复杂、多样化的校园环境,高校自身管理与服务也朝向多元化与个性化方向发展。与传统教学管理体制的僵硬、缺乏弹性,难以及时应对不断变化的校内外环境,管理效率低下相比较,教学管理机制在信息化时代下的创新打破了原有组织结构僵化、刻板的信息传递方式,形成一种灵活多变的结构和扁平信息传递渠道。因此,现代校园要求需对传统金字塔型教学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信息技术发展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网络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组织体系中广泛应用,为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注入了全新活力。因此,校园网络的发展往往是由广大的基层教师和学校的中层管理者作为推动助力。教师和学生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广大所有者,二者拥有参与改革的知识和能力,同时也是改革教学管理体制的主导力量。与此同时,信息化社会到来,对教学管理人员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需要更多学习与进修机会和时间,从而令其自身职业素养得到全方位有效提升,最终促进高校教学管理机制有效改革创新。
发展教学管理事业,需要先进的管理理念。信息环境下的高校教学管理要求管理者除具备自己的教学管理思想外,还应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主要有:
首先,主动适应的思想。“主动适应”思想实质上是与时俱进,即教学管理工作要主动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随时捕捉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管理思路,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教学管理中的主动适应思维将成为新时期高校教学管理的指导思想,教学管理中的适应性思维范式是一种注重适度分权,对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变化采取灵活应变的态度。
其次,全面质量管理理念。TQM 思想源于英国企业的管理理念。根据国际化组织的定义,全面质量管理是“以质量为中心,全员参与为基础,旨在通过使客户满意以及使本组织所有成员和社会受益,实现长期成功的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综合管理涉及和影响教学质量的多种因素、环节。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高校管理除对教师工作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进行管理外,还应对管理部门、后勤部门等进行管理。全员质量管理。以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为目标,关心质量管理,积极主动地改进工作,是学校各个部门和人员(包括全体学生)职责。
全程质量管理。其主要是以高校不同教育与教学环节作为主要基础目标,从而令不同环节教育管理标准达到理想效果,同时针对所有教育与教学环节质量与接口实施有效管理,最终为高校自身教育教学活动能够将信息化时代教育目标与理念为核心,顺利开展教育管理打下坚实基础的同时提供有力保障。
综合上文所述,任何事物皆处于不断变化当中,高校自身教学管理也不能例外,通过对高校教学管理在信息化背景下的研究发现,部分传统管理方式与理念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所需,因此,需通过信息化实现高校有效教育管理,并在信息化天骄选,熟练使用信息技术,促使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得到切实提升,最终令其能够成为高校自身提升的重要手段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