俭德储蓄会及其在近代上海公共文化领域的影响

2020-12-07 04:57李彬彬
安徽史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丛刊储蓄会员

李彬彬

(上海电机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1306)

“储蓄会”是近代中国一种非银行类民间金融组织,专营储蓄存款,它是以会员的形式将社会上分散的私人资本和其他形式资本集中起来成立的金融组织,凡参加储蓄会者均为会员,享有利息。近代中国储蓄会的类型多样,按其功能可分为普通储蓄会,如民间集资的东三省储蓄会和银行联合成立的四行储蓄会;有奖储蓄会,以万国、中法等外国在华有奖储蓄会为代表;保险储蓄会,即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在各地工厂推广的工人储蓄会;公益储蓄会,以俭德储蓄会为代表。目前学界有关储蓄会的研究较为薄弱,主要集中于四行储蓄会和外国在华有奖储蓄会的研究,对于俭德储蓄会的关注则很少。(1)如杨天亮:《浅析1923—1937年的四行储蓄会》,《近代上海金融组织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9—36页;康金丽:《四行储蓄会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8年第3期;蓝天照:《帝国主义“在华投资”探实》,《学术月刊》1957年第7期;唐奇:《各种有奖储蓄会之研究》,苏民周报社1930年版;王志莘:《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44辑《中国之储蓄银行史》,台湾文海出版社1988年版,等。俭德储蓄会是由上海铁路职工于1915年发起成立,该会不以赢利为主要目的,旨在激发国人储蓄观念,养成社会俭德风尚,并利用储金收益举办各种公共文化事业,在近代上海公共文化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尝试通过分析俭德储蓄会的创办及其在近代上海公共文化领域的影响,从一个侧面揭示近代上海都市社会公共性的生长。

一、俭德储蓄会的成立

古代上海人的生活消费崇尚节俭,“士习诗书,民勤耕织,俗尚敦厚,少奢靡越礼之举”。(2)黄苇、夏林根编:《近代上海地区方志经济史料选辑(1840—1949)》,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42页。然而,近代上海人对消费的理解已经与传统观念大相径庭,时人从商业的角度重新审视消费理念和消费模式,崇尚奢侈,提倡以消费带动商业的繁荣。“夫人之奢侈者,精其食,美其服,奇巧其器具,各习是也。乃吾静夜自思,假使一邦之富人食必糙米,服必布衣,用必粗恶之器具,则营业工匠自食其力之人又何以自鬻其技能?安能各臻于富乎?民不能自富,国又何由富乎?……一国必须有流通财物之法,使银钱不全积于守财奴之手。其法安在?奢侈之习即其法也……惟奢侈之人爱求精巧之物,是以鼓励人皆精巧,又为分财与人之道也。且技艺既精而广行贸易亦随于其后,贸易广行,农人皆有所利,卖其土产,是一国皆臻于富矣。”(3)《理财辨》,《申报》1874年12月1日,第1版。于是,节俭作为一种消费美德的价值观逐渐被弱化,社会习尚日趋浮华。“上海销金之处太多,经营中人本当以勤俭为主,今则上海各业中人于勤俭二字全无体会,花天酒地,鼓吹休明,平日排场皆务于阔绰,一席之费数十金,一茶之资数百文”。(4)《综论本年上海市面情形》,《申报》1883年1月30日,第1版。然而,在当时社会经济条件下,这种崇奢的消费模式会造成非理性的消费观和奢靡的不良风气,产生消极影响。“富绅豪贾,尚虞倾产,中人之货,时告困乏。吾侪以入为出者,更觉艰难。推原其故,均由不能崇尚节俭,预为储蓄。每至临渴掘井,将伯无助者,比比皆是”。(5)《俭德储蓄会沿革史》,《俭德储蓄会月刊》1920年第1卷第1期,第3页。

为挽救这种奢靡习气,有识之士认为“最对症之良药,厥惟俭德储蓄四字……惟俭德可以节制其欲望,减少其贪心,而能养其廉节,不作非道德之事;惟储蓄可以节省其不正当之费,而有蓄积之资,安于衣食,励于廉耻,非道德之事,自然而免。”(6)胡惠生:《说本届募建会所基金及劝导之趣旨》,《俭德储蓄会会刊》1924年第4卷第5期,第1—2页。鉴于此,1915年,沪宁铁路职员李经纬、曹康侯、徐芹香、沈公谦、范景文、陈佑申、余宗湘等七人组织一团体,“以期共相匡助”,定名为俭德储蓄会,议定暂行简章数则。该会创办初期,仅由志愿相同者加入,规模较小,只有30余人。三年后,因事关公益,有推广之必要,沪上铁路同人筹议扩充办法,牺牲所积储金,奔走号召,各界热心赞助,联翩加入。1919年,俭德储蓄会得以扩充,颁布新章程,宣布正式成立。(7)《俭德储蓄会沿革》,《俭德储蓄会月刊》1926年第14期, 第1、1—2页。该会“以正当之方法激发国人储蓄之观念,养成社会俭德之习尚为宗旨”。(8)《俭德储蓄会会章》,《俭德储蓄会会事丛刊》1925年,第11页。

俭德储蓄会成立后公开向外征求会员,主要有:(1)责任会员。俭德储蓄会创办初期,“鉴于章程上手续之不完备,无担保人之具名,每有志欲储蓄而观望不前者”,决议组织责任会员,以牺牲责任会员五年储金,谋求俭德储蓄会的发展。当时,热心社会事业之人士加入颇为踊跃。1918年12月23日,俭德储蓄会订立责任会员规约,规定责任会员按月缴纳储金五元,用于支持俭德储蓄会开支的不足以及经营事业上的各项损失。责任会员有效期为五年,有效期内不得半途终止,否则该会员之前所缴之储金,一概没收。五年期满后,如有盈余,将其本金予以拨还。(9)《俭德储蓄会沿革》,《俭德储蓄会月刊》1926年第14期, 第1、1—2页。1923年底,责任会员五年期满,俭德储蓄会基础已经渐臻稳固,便不再征求责任会员,并且发还其本金。各责任会员每人捐款30元,多数改为永久会员及其他会员。(10)《会员种类之变迁》,《新俭德》1927年第1卷第2期,第2—3页。(2) 永久会员:一次缴纳百元或百元以上之会费。(3)赞助会员:每年缴纳会费二十元。(4)储蓄会员:分为普通储蓄会员、互助储蓄会员、儿童储蓄会员、特别储蓄会员。(5)特别会员:十年特别会员,每十年缴会费洋五十元;五年特别会员,每五年缴会费洋三十元;全年特别会员,每年缴会费洋九元;半年特别会员,每半年缴会费洋五元。(11)《俭德储蓄会修正章程》,《俭德储蓄会会刊》1924年第4卷第5期,第4页。

为广泛吸收会员,俭德储蓄会自1919年以来,每年举行一次劝导大会,采用劝导式吸储。每届劝导会结束后,均举行庆功宴,以答谢各赞助人员,并褒奖劝导成绩优秀者。宴会上还邀请马相伯、邵力子等知名人士发表演讲,宣传俭德和储蓄,与会者也均为社会名流。庆功宴上有各种游艺活动助兴,盛极一时。(12)《历届劝导会略志》,《俭德储蓄会会事丛刊》1927年,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Q130-22-5。俭德储蓄会规模得以迅速扩大,1919年秋,会员由最初的30余人增至1400余人,同年成立南京分会,1922年成立杭州分会,1925年扩建新会所,会员增至9800余人。(13)《俭德储蓄会昨行会所落成典礼》,《申报》1926年8月23日,第15版。

二、俭德储蓄会的存款经营

俭德储蓄会主要吸收民众的小额储蓄资金,易于普及。储蓄分为“规定储金”和“不规定储金”两种。其中“规定储金”分为四种:(1)普通储蓄:每月存储洋3元,满六年后还本洋216元;(2)互助储蓄:每月存储洋5元,满10年后还本洋600元;(3)儿童储蓄:每月存储洋2元,满10年后还本利洋300元;(4)特别储蓄:每日储小洋1角,10年后还本利洋400元。(14)《俭德储蓄会会章》,《俭德储蓄会会事丛刊》1925年,第17、18、17—18页。

上述规定储金中,除儿童储蓄、特别储蓄外概不给息。但是普通储金和互助储金所生之利息,用以充作本会各项组织及设备费用,及办理各种公共文化事业,服务于会员。儿童储蓄金所生利息小部分作为组织及设备费外,大部分于还本时发放,借以养成儿童储蓄的习惯。(15)《俭德储蓄会会章》,《俭德储蓄会会事丛刊》1925年,第17、18、17—18页。

特别储蓄专为社会养成戒绝烟酒之美德而设,参加者缴纳会费洋一元,为特别储蓄会员,领取储蓄盒,每日节省纸烟费或酒资小洋一角,投入储蓄盒中,由储蓄会收费员每月规定时间收取并给以收据。(16)《特别储蓄章程》,《俭德储蓄会会事丛刊》1925年,第30页。为普及特别储蓄,俭德储蓄会以各种形式对民众进行宣传教育,劝戒烟酒,如该会会刊及各种印刷品中均刊印劝戒烟酒的文字、图画,并另印单行本,广送各界;随时在各地张贴“烟酒为害,储蓄有益”的图画广告;在沪宁、沪杭等路车站车辆上张贴宣传;经常开会演讲“烟酒储蓄利害之比较”,并佐以各种游艺吸引观众。(17)《俭德会积极劝戒烟酒》,《申报》1923年11月17日,第17版。此外,俭德储蓄会会刊特设“拒绝烟酒专号”,“除特约名人编撰关于拒绝烟酒之文字、图画外,海内贤达有能以此类稿件见惠者,一经刊登,即当从优奉酬,体例不拘”。(18)《俭德会为拒烟酒征文》,《申报》1924年7月19日,第22版。此项专号内容尤为丰富,“关于烟酒之弊害,尽量发挥,并详载该会办理拒绝烟酒、提倡特别储蓄之成绩及办法”。(19)《出版界消息:俭德会》,《申报》1924年12月19日,第25版。

俭德储蓄会自提倡拒绝烟酒,举办特别储蓄以来,颇为发达,陆续加入者数百人,特别是“拒绝烟酒专号”自发行以来,“各界来函赞许者络绎不绝,或予以精神上之辅助,或予以经济上之辅助,其索储蓄盒加入储蓄者,尤形踊跃”。(20)《拒绝烟酒会之发达》,《申报》1925年2月3日,第17版。俭德储蓄会特别储蓄冲击了清末民初以来的奢侈性消费,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良,受到了社会舆论的赞许:“法至良,意至美,吾人得益亦至大也……国人个个成为此种会员,一律戒绝烟酒,以塞漏卮,庶富国可冀也。”(21)狄仰三:《俭德储蓄会之特别储蓄》,《申报》1924年7月9日,第18版。

俭德储蓄会“不规定储金”分为:(1)活期储蓄,利息常年五厘;(2)定期储金,利息一年为六厘,两年七厘,三年及三年以上者八厘。(22)《俭德储蓄会会章》,《俭德储蓄会会事丛刊》1925年,第17、18、17—18页。此项存款最低只需1元,“凡有职业者,无论经济状况如何,无不可以节省而积之”。(23)《俭德储蓄会会务》,《俭德储蓄会会事丛刊》1925年,第41页。

此外,俭德储蓄会“鉴于俗务侈糜,庆丧礼节,酬应频繁,殊背节俭之旨”,特发行储蓄礼券,“寓俭于储”。储蓄礼券由上海总会发行,分为一元、二元、四元、十元四种,会员可任意选择。持券者可以随时向总会及各分会兑换现金或移付各种储金,且享有周息五厘之利息,自填发之次日起息,六月及十二月底结各算一次。该礼券既“圆满社交之礼节,又使受者得储蓄之利益”。(24)《发行储蓄礼券》,《俭德储蓄会月刊》1926年第14期,第2页。

俭德储蓄会经营谨慎,其资金主要用于:(1)置产,“房产利息虽较低薄,然尚稳妥”。该会拥有福生路俭德里新式三层住房十余宅,每幢租金洋五十元,每年可收租洋万余元。(2)债券。稳妥起见,该会“只限现款购置现货,以厚利息。对于含有赌博性质之期货买卖则极端反对也”。(3)放款。该会“兼营稳妥之抵押放款,盖取其期限较短而经济易于流动,会员欲抵押贷款者,利息较低,以示协助之意”。(25)《储金之运用方法》,《俭德储蓄会会事丛刊》1925年,第75页。

俭德储蓄会自1923年第一届会员满期发还储金以来,每年均有众多会员满期,发还储金10万余元。会员储金将满期时,该会即已准备好款项,并具函通知会员,“只须日期一届,即得立时提还,绝无丝毫延迟之弊”。且“自储蓄事业风行国内以来,无论何种性质之储蓄机关,其开始还款者当以本会为最早,抑且最为敏捷,惟本会会员储金发还者固多,而继续存储者实居大半,更有新会员源源而来,故储金绝无减少之虞。”(26)《储金收付之大概》,《俭德储蓄会会事丛刊》1925年,第74页。可见,俭德储蓄会业务经营较为稳健,深得会员信任。

三、 俭德储蓄会与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

俭德储蓄会在资金的投放上与储蓄银行功能相似,然而俭德储蓄会之储蓄不同于普通储蓄,普通储蓄“不过为子女求学费、婚嫁费,或为自己养老费,皆一身一家之事,与社会虽有间接之影响,而无直接之关系”。俭德储蓄会的储蓄则有所不同,即“以储金经营有利事业,尽以所得之利,以办有益于社会之事。在储蓄者无丝毫之损,而社会蒙绝大之利。所谓聚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27)《俭德储蓄会周年大会纪事》,《申报》1920年3月22日,第10版。

(一)倡导俭德之社会风尚

俭德储蓄会在提倡民众储蓄的同时,致力于挽救社会奢靡习俗,改良社会风尚,促进良风美俗的形成。婚丧为人生之重要礼仪,孔子有“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之语。然而“挽近社会,日趋侈靡,婚丧喜庆动辄千金,靡费金钱,不可胜计”。因此,俭德储蓄会以俭德为宗旨,发起婚丧节制社,“节制者,行之有节,守之有制是也。知婚丧之重要而不可轻视,知夸多斗靡之原非礼意,必需去除”。(28)《发起婚丧节制社》,《新俭德》1927年第1卷第1期,第1页。

凡俭德储蓄会会员皆可加入婚丧节制社为社员,非会员赞同该社宗旨者也可加入。该社社约规定:社员除本人结婚、儿女婚嫁、祖父母丧、父母丧及妻丧外,一概不得发柬帖。婚丧仪式以节俭为宗旨,以符合提倡俭德之趣旨。对于朋友婚丧喜庆之送礼,亦以朋友本人结婚、儿女结婚、祖父母丧、父母丧为限,其礼品以金钱代替者,以一元为限,不得用联幛等物品。至于朋友其他喜庆事,则用该社制定的贺卡及唁慰卡回复。凡社员有违犯社约者,视个人境况及举行婚丧之靡费,处以十元至百元罚金,以充该社宣传费。(29)《婚丧节制社社约》,《俭德储蓄会会事丛刊》1927年,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Q130-22-5。

为宣扬俭德之风尚,俭德储蓄会先后出版发行《俭德储蓄会月刊》《俭德储蓄会会刊》和《新俭德》等刊物。《俭德储蓄会月刊》1920年在上海创刊。“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德恶之分,在于俭侈。是故俭侈者,人生之贤愚,国家之治乱,社会之安宁,与倾仄系之矣”。俭德储蓄会同人“以俭德号召者,欲以此增个人之贤,谋国家之治,而保社会之安宁也”,发行该刊“乃标明俭德之宗旨,而为宏大之愿望,亦使世之人知俭德之关系如此其重且大也”。(30)《〈俭德储蓄会月刊〉发刊词》,《俭德储蓄会月刊》1920年第1卷第1期,第1—2页。

《俭德储蓄会会刊》1922年在上海创刊,发行数年后,为精益求精,该刊另外刊印各种单行本,“特约名人撰选,以宣传俭德主义,鼓吹民众之储蓄为职志”。如“俭德格言”“劝君储蓄”“成功宝诀”“改良风俗刍议”等,均为有关世道人心之作品,文字力求浅显,以期为平民教育之辅助。(31)《俭德储蓄会之新出版物》,《申报》1925年2月25日,第19版。又如“嘉言懿行录”,辑录历代中外名人有关俭德之言行,汇为一册,“诚为进德修业之良好读物”。(32)《俭德会之新出版物》,《申报》1925年8月23日,第24版。

《新俭德》于1927年在上海创刊,发刊辞称:俭德有精神与物质两个方面,物质方面的俭德是“量入为出,一钱之使用,务必与人生有适当之利益”;精神方面俭德是“精神不可妄用”,“譬如诵读吟咏,足以涵养性灵,发扬志气”,而非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该刊创立的宗旨便是给予双方面的指导:物质方面,“一方面教人节用,一方面鼓励储蓄”;精神方面,“教人精神不要妄用,不致放僻邪侈,也不致玩日愒月,不致流于奢靡,也不致流于吝啬”。(33)《〈新俭德〉发刊辞》,《新俭德》1927年第1卷第1期,第1—3页。

俭德储蓄会力倡储蓄的同时,宣扬俭德,获得了时人的盛赞:“近今米珠薪桂,生活之高,为从来所未有。然奢侈之习中于人心,已成不可终日之概。各地首宜倡设俭德储蓄会,多劝人入会以稍杀浮靡之积习,为地方经济拓展之张本”。(34)朱痴鸳:《改良社会的先决问题》,《申报》1924年7月18日,第17版。“入此储蓄会,不但有本利,且有名誉;不但有名誉,且完人格”(35)《俭德储蓄会之庆功宴》,《申报》1921年11月20日,第15版。,“实为改造中国良好的群众运动。”(36)《俭德储蓄会四届庆功宴》,《申报》1923年4月10日,第18版。可见,俭德储蓄会“寓俭于储”,倡导俭德新风尚,对于构建民众理性消费观,促进近代上海社会风俗的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化传播的大众化

1.推广教育

1923年3月,俭德储蓄会在上海创办俭德第一小学,招生仅60余名,为义务教育,不收任何费用。为满足会员子弟及会员介绍之子弟的就学需求,1925年秋,俭德第一小学扩建并增加招生名额至160名。但扩充以后常年开支增加,会中经费“不敷甚巨”,只得酌收学费,以资补助。收费标准:会员子弟按年级收费5到9元,非会员子弟收费8到12元。仍保留义务生30名,凡社会贫穷子弟无力就学,由会员介绍并经该会调查确实者,准予报名,学费、书籍费、制帽费、杂费一概免收。(37)《本会小学扩充之计划》,《俭德储蓄会月刊》1925年第3期,第2页。

1926年春,俭德第一小学添设夜校,改称俭德公学,分为小学和夜校两部。学校遵循“俭以持己、诚以待人、公以处世、和以接物”为校训。小学学制六年,初小四年、高小两年。学科以求实为重,初小的学科有国语、国文、算术、英语(三年级起)、公民、常识、美术、音乐、体育(二年级起,男生专授国技)、缝纫及刺绣(三年级起,女生);高小的学科有国文、算术、英语、公民、历史、地理、自然、美术。为了培养儿童储蓄观念和俭德风尚,学校设储蓄部,要求学生节省零钱以存储,分甲乙两种,甲种规定每日铜元一枚,乙种不规定具体数目,每学期期末归还学生。(38)《教育事业》,《俭德储蓄会会事丛刊》1927年,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Q130-22-5。

夜校部的办校宗旨有三:第一,鉴于各界青年白天无求学机会,设立夜校以事补救;第二,“使在高小及初高中之学子嫌日校课程浅少,得有所补习而更深造”;第三,培养初高中学国文及英文教员。夜校部课程设有国文补习科、文学专修科、初级英文科、英文学专修科、英文商业科、英文速记科。每科收费标准为会员6至16元,非会员8至20元。“一人兼习两科或兄弟姊妹同时肄业者,以及本会日校学生欲在夜校补习者均有优待”。(39)《俭德公学夜校部规则》,《俭德储蓄会月刊》1926年第12期,第2页。俭德公学夜校部除了正常教学外,还于假期增设英文补习夜校,以免青年荒废学业。(40)《俭德会公学创办暑期英文夜校》,《申报》1926年6月29日,第11版。

继俭德第一小学后,1923年秋,俭德储蓄会在南京设立第二小学,初为义务教育,后仿照第一小学办法予以扩充。(41)《本会小学扩充之计划》,《俭德储蓄会月刊》1925年第3期,第2页。该校共计男女学生108名,其中义务生16名。学制与课程设置与第一小学基本相同,教材以切于实用为主,教法颇具特色,“初级用设计教学法,高级用自学辅导主义”;管理方针“重活泼而有规律,对于团体尚规律谨严,对于个人尚情谊恳切”。校训为“勤俭”二字,每周举行团体训话一次,并选取适当时机,“多行膝前谈话”。(42)《南京第二小学最近概况》,《俭德储蓄会月刊》1926年第16期,第2页。

俭德储蓄会在重视儿童文化教育的同时,特别注重儿童天性的发展和身心健康,为学生安排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比如组建童子军;组织乒乓球队;组织巡察团,维持校内秩序;组建卫生队,注意校内卫生清洁事宜。(43)《教育事业》,《俭德储蓄会会事丛刊》1927年,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Q130-22-5。又如设国技团,学习本国拳术、技击,练习习字等。(44)《南京第二小学最近概况》,《俭德储蓄会月刊》1926年第16期,第2页。

此外,因“沪埠一隅,侈糜邪淫习俗恶劣,儿童耳濡目染,易入歧途。且因屋价昂贵,居室逼仄,即多数之学校亦少涡旋之余地。儿童于课余之暇乃相率游嬉于里巷间。举凡社会上种种之恶习,日接触于眼帘,于是潜移默化。虽有严父兄,亦莫得而矫正之”,俭德储蓄会特于会所创设儿童部,备有房屋数间,“本德美智体四育之精义,供本会儿童会员藏修息游之用”。(45)《教育事业》,《俭德储蓄会会事丛刊》1927年,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Q130-22-5。

儿童部设有儿童图书馆,以养成儿童阅读习惯,并辅助学校教育之不足为宗旨。图书馆备有数百种书籍、图画,均精心选择,以期适合儿童教育原理,正确引导儿童。图书馆还设有管理员一人,根据儿童学业程度,指导读书,并随时向儿童讲解图书内容,激发儿童读书兴趣。(46)《教育事业》,《俭德储蓄会会事丛刊》1927年,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Q130-22-5。

为增进儿童身体健康,儿童部开展各项体育活动。设儿童台球室一间,置备乒乓球等各项儿童运动器械,以锻炼儿童体质;定期联合各学校团体进行友谊比赛,以增进儿童兴趣。(47)《教育事业》,《俭德储蓄会会事丛刊》1927年,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Q130-22-5。

儿童部还组织儿童歌舞组,在课余时间内教授儿童高尚的歌曲和舞蹈,“以期发展他们的天真,增进他们的美育”。(48)《俭德储蓄会儿童部歌舞组简章》,《新俭德》1927年第1卷第3期,第1页。歌舞组成立以来,报名者踊跃,有学生五六十人,聘请专家魏荣波女士为教员,并提供各种玩具。排练的儿童歌舞剧,颇有成就者有《明月之夜》《三蝴蝶》《麻雀与小孩》。(49)《教育事业》,《俭德储蓄会会事丛刊》1927年,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Q130-22-5。其中《三蝴蝶》 一剧曾在新会所落成纪念大会之际,表演数日,受到观众热烈赞许。此外,歌舞组还于暑假期间排演各种剧目,编排新式舞蹈及歌曲十余种。(50)《儿童部歌舞组一班》,《新俭德》1927年第1卷第3期,第1页。

俭德储蓄会推广儿童教育和平民夜校教育,课程内容务实,采用新式教育体系和教育理念,注重青少年身心和谐发展,在社会上颇具影响力,是文化普及与新思想传播的重要载体。

2.设立图书馆

“鉴于图书馆事业为社会教育之利器,且当时沪埠一隅,尚无公开之通俗图书馆”,俭德储蓄会于成立之初,即设立书报室,购置书报杂志,供会员阅览。因事属初创,管理不够完善,设备较简陋。但历年以来,不断添置图书,设备管理初具规模,且社会人士逐渐重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各处图书馆的建立如雨后春笋。于是,俭德储蓄会于1925年新会所建立之际,特设一规模较大的图书馆以满足社会需求。俭德储蓄会图书馆旨在“指导阅览人以适当之读物,提高阅览人读书之程度,及养成阅览人读书之习惯”。图书馆在选择图书时“以修养意志、训练道德之图书为上选;怡情悦性、美术文艺之图书次之;其诲淫诲盗之作,固在绝对摒弃之列”,以符合俭德储蓄会提倡俭德、改良风化的宗旨。(51)阚轶群:《整顿图书馆之意见》,《俭德储蓄会月刊》1925年第9期,第1—2页。据1927年调查,俭德储蓄会图书馆藏书有总类、哲理科学、教育科学、社会科学、艺术、自然科学、应用科学、语言学、文学、历史地理、小说、杂志共计3895种,16136册。(52)《图书馆调查表》,《民国日报》1927年12月27日,第10版。图书馆内另设一间专门的阅报室,备有中西日报二十余种,以供会员阅览之需要。(53)《文化事业》,《俭德储蓄会会事丛刊》1927年,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Q130-22-5。

“近代图书馆具有公共、公开与共享之特性”(54)参见左玉河:《从藏书楼到图书馆:中国近代图书馆制度之建立》,《史林》2007年第4期。,是知识的储藏和传播载体,也是人们思想交流的公共场所,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文化空间。俭德储蓄会图书馆的创办对于启迪民智、陶冶民情和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3.成立学术演讲社

学术演讲社“延请演讲之人,必择著作宏富、在学术界夙负名望者,以慰听讲者之渴望”。该社自举办以来,“殊为发达,虽天气炎热或天雨之时,并不能阻止前往听讲者之兴趣”。(56)《本星期三晚请潘光旦演讲学术》,《民国日报》1928年7月10日,第10版。1928年4月18日,学术演讲社举办第一次演讲,由胡朴安演讲《国学概论》,报名者达八十余人。(57)《学术演讲社第一次演讲》,《民国日报》1928年4月18日,第9版。此外,学术演讲社还曾邀请报社记者刘英士先生演讲政治学、潘光旦先生演讲优生学、刘大钧先生演讲经济学、民国高僧太虚法师和唐大圆居士演讲东方哲学、闻野鹤先生讲解殷墟文字、前杭州市教育局长张默君女士演讲教育学等,听者踊跃。(58)《学术演讲社之盛况》,《民国日报》1928年6月30日,第9版。

俭德储蓄会学术演讲社为学术名流发表学术演讲、交流学术思想、向社会大众传播先进知识和文化提供了重要平台,是新思想和新文化传播的重要空间载体,推动了近代上海公共文化的空间建构。

(三)创新公众文化服务

1.文艺娱乐

为提升会员艺术素养,丰富会员的文化生活,1920年代,俭德储蓄会先后成立各种类型的艺术团体,如弦乐团、丝竹团、国乐团、昆曲团、京剧团等,开展各项文艺表演活动,颇有影响。弦乐团屡受沪上各团体邀请参加音乐会、游艺会等集会,被推为“本埠华人研究西乐之难得一团体焉”。(59)《弦乐团》,《俭德储蓄会会事丛刊》1927年,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Q130-22-5。国乐团成立以来,团务甚为发达,多次参加俭德储蓄会各种宴会表演及上海各团体之集会,颇受社会各界的赞许。(60)《国乐团》,《俭德储蓄会会事丛刊》1927年,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Q130-22-5。昆曲团以“恢复先正典型,廓清世俗流弊”,维持风雅为目标。(61)《会务:昆曲团消息》,《俭德储蓄会会刊》1924年第4卷第5期,第9页。京剧团以提倡艺术、研究京剧为宗旨,聘请名家苏少卿为教授,参加者踊跃。(62)《京剧团之新气象》,《俭德储蓄会月刊》1925年第8期,第3页。

为陶冶情操,俭德储蓄会组织的文艺团体还有:春灯社,制就谜语供人猜射,猜中者均有雅致文具及高尚玩具之赠品。该社成立以来,颇为发达。(63)《俭德会将开文虎会》,《申报》1923年8月29日,第18版。棋社,广置各种棋具,举凡中外各种棋室无不具备,布置幽雅,足以陶情悦性。(64)《棋社》,《俭德储蓄会会事丛刊》1927年,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Q130-22-5。摄影团以研究摄影术之学理及其技能为宗旨。为增进交流,团内定期举行专家演讲、作品竞赛、展览会和陈列会等活动。(65)《会务:摄影团章程》,《俭德储蓄会会刊》1923年第4卷第4期,第5页。

俭德储蓄会对无线电收音机的改良有所贡献。该会无线电话研究会主任颜景焴对于无线电学研究有素,“鉴于现有之收音机收入之音乐或言语,每每不能清晰逼真”,特耗费数月之精力,屡经试验,装置成一具新式收音机。“其收音之灵敏,及发声之清晰,虽价值高昂之收音机,亦不能与之相颉颃。且该机无屋顶装置天线之烦,即寻常房屋内无论何处置一数尺长之线便可。华人对于无线电事业得有如此进步,尚未多见。”(66)《无线电话收音机之改良》,《申报》1925年2月13日,第19版。1923年3月,俭德储蓄会成立上海第一家由华人创办的无线电俱乐部,并起用新装置的收音机。(67)赵玉明、艾红红:《中国广播电视史教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版,第3页。俭德储蓄会装置无线电收音机自使用以来,收听效果极佳,可收听中国音乐,与身临剧场听戏无异。因此受到了会员的热烈欢迎,每晚七点半至九时,会员到会收听者不下百余人。(68)《俭德会无线电收音机之成绩》,《申报》1923年3月11日,第18版。

俭德储蓄会组织的各种文艺团体和文艺活动,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促进了中西文化艺术的交流;也丰富了民众的文化生活,满足了市民的精神需求,颇具社会影响力,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提倡公共体育

体育不仅是强身健体的手段,也是一种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俭德储蓄会为提高公众的身体素质和丰富公众的精神文化享受,于会所内建设宏伟健身房,购置各种体育器械,组织体育团队,如篮球队、手球队、垒球队、技击团、乒乓球队等,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和赛事。其中乒乓球队成果最为显著,该队成立于1923年,以研究乒乓球术,联络各界感情为宗旨,会员入队时概不收费。球队分俭、德二队,每月至少有两次比赛。(69)《乒乓队规则》,《俭德储蓄会月刊》1926年第20期,第2页。乒乓球队曾多次参加大型赛事,取得优异成绩。如1928年春,参加上海中华乒乓联合会举办的第四届通商杯联赛,以一分之差,惜获亚军;1928年冬、1929年夏又先后参加第五、第六届通商杯决赛,均获得冠军的好成绩;1930年春,参加跑马总会同人俱乐部发起之香槟杯联赛,顺利夺取香槟杯。(70)《会务:本会乒乓队小史》,《俭德储蓄会会刊》1930年第2期,第15—16页。

如果增大拉曼泵浦功率或者选用拉曼增益系数高的光纤做传感光纤,运用本实验的无源传感系统可以实现75 km以上距离的传感信号探测。进一步的,调节光纤环镜内的偏振控制器(PC)还可以调整信号和泵浦光的反射率,可以进一步优化掺铒光纤激光器阈值和输出激光信号功率等。

清末民初,“弹子”(即台球)作为一项娱乐活动传入中国后日益流行,“年来华人醉心于此项艺术者极众”。(71)《击弹比赛结果》,《俭德储蓄会月刊》1926年第20期,第1页。俭德储蓄会特设有弹子房供会员娱乐,光线充足,宽敞明亮,设备完善。会员享受优惠,但不得以击弹为赌博之举。(72)《体育事业:击弹室》,《俭德储蓄会会事丛刊》1927年,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Q130-22-5。俭德储蓄会还经常举行击弹锦标赛,每次球员比赛“精神甚佳”,击弹室中肩摩踵接,观众反应热烈。(73)《击弹比赛结果》,《俭德储蓄会月刊》1926年第20期,第1页。

俭德储蓄会倡导体育事业,建立多种体育娱乐设施,组建各种类型体育团体,举办各项体育赛事,形成了特定的公共体育空间,满足了公众多元化的健身需求,人们的休闲娱乐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对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倡导旅行

“旅游通都大邑、名山巨川,见闻所及,进益之速,较之苦攻于一隅之地,实为事半功倍,更与精神上之快乐有密切之关系,故旅游各地实为人生要务”。为此,1920年俭德储蓄会开始组织旅游队,每逢公共假日组织会员出游各地。“凡会员欲游何地,随时开列地名,径函本会交谊部。该部视其同样地点最多者作为目的地,具函通知,定期出发”。(74)《纪载:旅游之便利》,《俭德储蓄会月刊》1920年第1卷第4期,第1—2页。为鼓励会员参加旅游活动,俭德储蓄会还对会员予以一定补助。(75)《俭德会组织杭州旅游团》,《申报》1929年3月23日,第25版。

俭德储蓄会的旅行活动策划比较完善。首先,该会会员分布在各埠,“得互相导引之便利”;且会员在各铁路者也不少,尤其是沪宁、沪杭甬两路,均有人接洽,车票价目较个人购买者优惠很多,可节省旅费。其次,各处均有委托人招待,一切行李上下,至为妥当、便利;再次,遇有盛大旅行,该会特别编印《旅行便览》,详载该地风景及其他旅行须知之事,以便会员了解。(76)《交际事业》,《俭德储蓄会会事丛刊》1927年,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Q130-22-5。此外,供职于影戏制片公司的会员还将旅行摄制成影片,“供各界之快睹”。(77)《俭德会旅行团之尾声》,《申报》1926年4月8日,第21版。

俭德储蓄会旅游团足迹遍布江浙二省名胜之区,每年必举行数次旅行,参加人数众多,成绩颇佳。每次旅行结束,俭德储蓄会会刊登载旅行中所摄图片和游记,向读者分享旅行经历和心得,展现景区的人文历史和民俗风情,将文化的传播和旅行相融合,从而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时人对于旅游团的活动也赞赏有加:“沪上尘嚣特甚,得此便利之旅行,以徜徉乎山水之间,宁非人生至乐之事乎?”(78)《交际事业》,《俭德储蓄会会事丛刊》1927年,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Q130-22-5。

综上所述,俭德储蓄会通过文艺、体育、旅行等新的娱乐方式,使得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越来越丰富,其深远意义在于吸收了西方的新元素,传播新的文化和生活理念,使得市民社交模式和公共文化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推动娱乐空间向公共文化空间的转换,从而促进了近代上海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

结 语

俭德储蓄会“寓俭于储”及其各项文化事业颇有成效,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时人称“上海地方,可以公众生活的机关,而且要设备完美,办法高尚的”,不得不推俭德储蓄会。(79)月侣:《新的俭德储蓄会》,《新闻报本埠附刊》1926年9月30日,第2版。1931年7月,俭德储蓄会因“本会名称殿以‘储蓄’二字,多所束缚”,改名为中华俭德会,王晓籁担任会长。(80)《中华俭德会首次会议》,《申报》1931年7月4日,第15版。“一·二八”事变以后,因受战争环境影响,该会遭受严重损失,所幸由于会员的共同努力,各项事业得以继续进行。然而,经营明显受到冲击,所有会员之规定储金,改为发行储金券分期拨还,不给利息,每月发还一千元。至于不规定储金,储户愿调换为储金券者,一律自存储之日起至1931年底,利息减少为五厘,并以储金券拨还;不愿调换成储金券,期满须视该会当时经济状况确定拨还办法。(81)《中国之储蓄银行史》,王志莘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44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88年版,第287页。1935年,中华俭德会因经营困难停业,向法院申请破产。次年1月,由法院裁定宣告其破产。(82)《中华俭德会停业后,法院裁定破产》,《申报》1936年1月20日,第17版。

近代中国储蓄会类型和功能多元化,其中有奖储蓄会、东三省储蓄会和四行储蓄会等普通储蓄会,通过吸收民间储金,用于各种投资和放款,在近代中国资本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俭德储蓄会的特点则在于其公益性,该会在存续期间不以赢利为主要目的,旨在激发国人储蓄观念,养成社会俭德风尚,并利用储金收益举办各种公共文化事业,拓展了公共文化空间,传播新思想和新文化,形成新的公共文化生活方式,从而在近代上海公共文化领域有着重要影响,也反映了近代上海都市社会公共性的成长。这是其他类型的储蓄会和银行储蓄所不具备的功能和特质。

猜你喜欢
丛刊储蓄会员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藏珍品图录丛刊”系列出版物首发式暨“韬藏而日章”——传统艺术收藏展开幕式
爱心储蓄
储蓄方法面面观
《长江丛刊》杂志征稿启事
《长江丛刊》杂志征稿启事
巴金主编的刊物
会员专区
会员天地
会员天地
会员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