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高新园区龙王塘中心小学,辽宁 大连 116044)
让学生“面临问题”,是唤起学生强烈求知欲的有效途径。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学“问”。学贵存疑,疑能促学,这毋府置疑。宋代学者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去激疑,去激起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现代教育理论非常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参与,认为教育的实质就是对学生实施主动性教育。因此,引导学生大胆尝试,符合学生求知、求参与的心理需要,符合儿童好玩、好表现的心理特点。
根据学生的兴趣去设计教学内容。兴趣对于学生是否自主而高效地参与学习具有决定性作用。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内容感到新颖而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心,激发求知、探究、操作等学习意愿。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过深,学生望而却步,会降低学习兴趣;教学内容过浅,学生唾手可得,也会丧失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注意深浅得当,难易适度,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设计学习的内容,使学生扎实地学到了本节课的知识,而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盎然,提高了教学效果。采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如果我们仅仅从表面看得见的刺激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数学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能力。学生只有敢于尝试,才能在学习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表现自我,发展自我。因此,在教学中留下足够的时间、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地、主动地、积极地表现自我。学习空间本应属于学生。这一切只有让学生在充分的学习空间中自主学习才能实现。尝试,是需要反复试验的,它既需要空间,也需要充足的时间。时间,是学生自主尝试学习的保证。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但给学生大量的自主尝试时间是有必要的。在课堂中,教师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制造认知冲突,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空间。
认知冲突的设置应贯穿在整个新授部分,使学生始终处在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但教师要把握时机,在重点、难点处,在关键处,恰如其分地创设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在解决认知冲突的过程中,学会先知。数学课堂的认知冲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思维学习,使他们去寻找、协调、解决问题的途径。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师要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抓住有效时机设置学生思维的冲突点,巧妙地设置“陷阱”,使学生在学习时生成更多探索的火花。在这样的冲突中,学生带着渴求心态,去探求其中的规律。
要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求、研究和利用课前复习对新知的迁移作用。教师要善于启动学生已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自主地尝试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在学生根据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探寻知识的生长点,使其理解新旧知识间的本质区别。
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直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都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探究能力。这种探究能力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主动地探求索取才能培养。因此,教师应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方法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自己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学生能够不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但是,提出新问题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教师应根据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想”提问题的意识,并根据教材适时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
其一,引导学生从课题中提出问题
课题是一堂课的重点,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课题进行联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帮助其打开思维的闸门。
其二,教师可引导学生提问题
一个好问题是难能可贵的,要求学生不仅要具有提出问题的意识和勇气,而且还要具备直觉的洞察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求异性思维能力。然而,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只是等教师提问,学生只是答而不问,学生也不会问,我们应当走出这个误区,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教学中每节课的内容要和盘托出,不要把课堂变为自己的绝活表演,而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特别是从教学的难点处、不明白的地方、具有疑问的地方提出问题。
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能够逐步掌握自主学习的门径和方法,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摆在首位,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并善于通过多种途径,促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学会运用自己的力量去获取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