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动物保护的现状及策略研究

2020-12-07 02:31:26
魅力中国 2020年25期
关键词:饲养者流浪宠物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201600)

一、流浪动物概念及产生原因

(一)流浪动物的概念

流浪动物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字典中似乎都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义,相关的定义可以参照我国的《侵权责任法》第82条,即是因主观或客观的原因脱离了原所有、占有或是管理状态的饲养动物。除此之外,另一些人则将流浪动物定义为不受主人或主人控制的动物。流浪动物的种类很多,其中大部分是猫和狗。

(二)流浪动物产生的原因

流浪动物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其首要原因是饲主的抛弃,这些宠物的主人或是因为有了新宠,或因经济条件、兴趣爱好发生变化等个人原因,或是因为宠物有了生理疾病等等。这些原因让饲主放弃继续饲养宠物,又因为不知道或者怕麻烦亦或者是找不到妥善的处理方法而选择随意丢弃。其次,宠物的走失也是重要的原因。另外,未做节育的流浪动物之间肆意繁殖也是造成流浪动物数量日益增加的原因之一。

二、流浪动物及其保护现状

(一)流浪动物的现状

数据显示,流浪动物大多集中在城市区域,农村则存在少量。而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生活水平与居住环境的差异,农村人口较少饲养猫狗等作为宠物,有部分人饲养狗更多的是为了看门,并且这一部分养狗的人抛弃宠物的可能性也较低。而城市中流浪动物则大多集中出现在校园,居民区,垃圾站等地点,除此之外公园绿化带,农贸市场等地也经常出现流浪动物的身影。这些地方人口较为集中,尤其是居民区,很多人都是就近丢弃流浪动物,居民区也就成了流浪动物们的“家园”,并且流浪动物在这些地方寻找到食物的机会比较大,易于他们生存。

对于这些流浪动物来说,他们要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食物,它们没有固定的食物来源,只能在垃圾桶等搜寻人们丢弃的吃剩的食物。除了食物短缺,生活环境恶劣之外,与人的相处更是他们所要面临的一大挑战。这些动物一旦表现出危险性,攻击性,就会被人所憎恶,有可能还会因此被人虐杀,投毒。而即便他们没有攻击性,可能还需要面对一些残酷的人类无理由的虐待。

(二)流浪动物保护的现状

1.国外流浪动物保护的现状

伴随着全球流浪动物问题的日益严重,世界各国也开始逐渐完善动物的保护问题,相关措施一方面体现在法律法规的制定上。据相关资料统计,目前已经有超过100个国家制定了动物虐待法。例如德国:遗弃宠物罚款23万人民币,严重虐待宠物最高可判2年徒刑。日本:滥杀和任意伤害动物要判刑。此外,意大利、新加坡、法国等国家和地区,也随之出台了各项动物保护法和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

与此同时,在重视动物保护的前提下,动物福利也开始成为了一个新的趋势。在国际上,动物所享有的福利被普遍理解为五大自由:①不受饥渴;②生活舒适;③不受痛苦、上海和疾病;④生活无恐惧和悲伤;⑤表达天性。这彰显出各国对于动物存在意义的深刻理解。

2.国内流浪动物保护的现状

我国在法律上,除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等专项法律法规,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针对流浪动物保护的法律。

而在救助层面上,由于缺少政策的扶持,很多救助工作无法展开,很大程度上还是通过自发救助的志愿者或者慈善机构。它们既缺乏专业的救助人员,资金、技术、场地等方面也无法落实。

三、流浪动物保护的意义

流浪动物大幅增加。日益增长的流浪动物,不仅不利于社区秩序的管理,还给人们自身带来一定的健康隐患。

以动物的角度来看,很多流浪动物的形成是由于一些饲养者的相关素质较为低下,在满足自身的便利之下,将宠物进行抛弃。而这对于流浪动物本身来说,其作为生存在地球上的生物,有自我保护的权利。捕杀、虐待流浪动物的一系列行为是对生命平等意义的忽视。

以人类自身的角度来看,由于许多流浪动物没有采取防疫措施,再加上流浪动物居无定所、流动性大,经常接触垃圾、污水等,身上携带各种病毒和寄生虫,人们接触到其排泄物、呕吐物等都可能被感染病菌。同时,很多市场内存在着很多不法的地下黑市进行流浪动物的售卖勾当,其中有一部分流浪动物便由此流向餐桌,给餐饮带来隐患。流浪动物的增加,也会给交通带来不便,突然蹿出的动物会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因此,对流浪动物生存及保护问题的研究显得极为重要。

四、对流浪动物进行保护的建议

(一)强化公民对流浪动物的保护意识

流浪动物的产生原因中,不可忽视的一点便是饲养者的遗弃。饲养宠物的家庭数量越来越多,但往往由一部分人没有负责人的态度,当他们开始厌倦时,便毫无顾忌的抛弃宠物。对于这些流浪动物来说人类的对它的收养和抛弃都没有任何的反抗能力,因此强化公民对于流浪动物的保护意识十分重要。

据华东大数据交易中心调查数据表示,需要陪伴的年轻人对宠物的需求要比其他普通人高得多,而在25-30岁之间的年轻人养宠物概率高达38%。因此要加强对流浪动物的保护宣传,校园是重要阵地,其次应加强社区宣传。政府也应通过媒体等方式对饲养者提倡负责任的宠物饲养理念,提高饲养者的责任感,同时应指导公民使用正确的方法保护流浪动物,呼吁广大民众将流浪动物送至流浪动物救助站,强化公民的保护意识。

(二)建立完善流浪动物保护相关立法

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出,在国际纷纷出台动物保护法的趋势下,我国目前却依旧没有完善的动物保护,更别说是对流浪动物保护的相关立法。2009年时,我国曾想建立动物保护法,并开始公开征集意见,该部法律中第五章针对于流浪动物给出了相应的条框,但依然还不够完善成熟且缺少配套法规。这部动物保护法也至今还未建立完善。笔者建议法律制度的建立可以从地方开始试行,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后再扩大到全国范围,进而推进流浪动物保护相关法律的建立。

再来,宠物伤人事件不断发生,所以对于宠物的监管和保护立法也有重大意义。我国目前有一些相关的制度但也较为零散。因此我们还需逐步完善有关宠物管理、归属、遗弃等方面的法律规定,遏制流浪动物产生的源头。

(三)设立专门的流浪动物保护机构

我国目前流浪动物救助组织大部分都属于民间组织,虽然有着满腔热情与责任心,但缺少一定的专业技术。另外,救助工作展开具有困难性的原因还集中在人员配置、资金和场地资源等方面。因此笔者认为,政府可以给予民间组织一定政策扶持。同时,还可以设立专门的流浪动物保护机构,通过统计流浪动物数量、调查虐待动物事件、救助被遗弃的宠物、宣传流浪动物保护等行动实施动物保护,并接应民间救济站工作,减轻其负担。只有民间救助组织和政府保护机构相互配合,流浪动物的保护工作才能更好地实施。

(四)对宠物进行信息登记

现今由于宠物未进行信息登记,所以饲养者在丢弃宠物时毫无顾忌。因此,实施宠物信息登记和实名制对于减少流浪动物数量有较大意义。笔者认为,可以将宠物信息登记流程加入现如今普及较为广泛的疫苗注射流程中。在宠物注射疫苗时,强制要求饲养者登记信息,并植入芯片建立档案。同时,如果能给与一定的优惠政策,增加饲养人的配合度和积极性。

(五)基于互联网的保护方式

互联网迅速发展,利用互联网也能更好的推进流浪动物保护的实施。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发布动物信息,寻找遗失动物的主人或寻找愿意收养流浪动物的爱心人士。网络社交平台给信息的快速传达和交换提供了可能。其次,我们可以拍摄与流浪动物保护相关的宣传片,利用互联网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特点,在网络上尽可能地普及流浪动物保护知识。再来,可以利用互联网发起流浪动物公益救助活动、建立基金会等,更好的将爱心人士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聚集在一起,达成更有力的帮助。并且能利用网络更好的做到动物信息的及时更新汇报和资金用途的公开。

猜你喜欢
饲养者流浪宠物
骑车撞狗倒地受伤 饲养者有责赔四万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0-27 03:10:10
流浪
黄河之声(2020年11期)2020-07-16 13:27:10
猪采食量下降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流浪的歌
金桥(2018年3期)2018-12-06 09:05:44
瑞士狮子7年后再见幼时饲养者 紧紧拥抱画面暖心
今日文摘(2017年20期)2017-10-21 10:39:02
流浪猫鲍勃
新少年(2017年6期)2017-06-16 02:00:16
宠物
抬起脚来
遇见一只流浪猫
读写算(下)(2016年11期)2016-05-04 03:44:05
小尾寒羊饲养存在的问题和疾病防治探究
兽医导刊(2015年18期)2015-12-14 09: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