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普通高校小提琴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2020-12-07 01:46贾彦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黄河之声 2020年21期
关键词:普通高校小提琴校本

贾彦 (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小提琴为弦乐器,以弦和弓摩擦发出声音,是管弦乐队弦乐组中最为主要的乐器。小提琴在现代器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与钢琴、古典吉他并称世界三大乐器。小提琴起源于十七世纪的意大利,上世纪初传入我国,在我国音乐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拉开了我国小提琴高等教育的帷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东西方交流的不断深入,小提琴在我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开设小提琴课程的高等院校不断增加,尤以高等师范院校居多。但从小提琴教学现状来看,情形并不乐观,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一、普通高校小提琴教学现状分析

(一)课时设置不足

小提琴教学内容非常丰富,既包括大量的基本功训练,如音阶训练、手指训练、换把训练等,也包括了练习曲、乐曲以及协奏曲等演奏内容。充足的课时是保障小提琴教学有序、深入开展的先决条件,也是系统性提升学生演奏能力的必然要求。根据要求,小提琴主专业课程开设周期为6学期,每学期学时在160个学时到200个学时间。但从普通高校小提琴教学的现状来看,绝大部分高校存在课时设置过少的问题,学生每周主专业课时仅有1个学时,甚至不足1个学时,这对小提琴教学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课时过短使得教师不得不压缩教学内容,无法进行详细完整的教学工作,同样,课时过短也增加了学生课堂学习的难度,学生无法全部吸收、消化课堂教学中的内容。

(二)教学资源单一

教学资源是教学活动开展的物质基础,教学资源总量的丰富性以及类型的多样性对教学活动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普通高校小提琴教学存在教学资源单一的问题,极大地制约了教学效果。首先,校本教学资源严重不足。根据现行的课程管理体制,课程资源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个层次,普通高校小提琴教学严重依赖统一编纂的教材资源,并且多直接采用专业音乐学院的教材,既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也增加了学习难度;其次,教学资源缺乏灵活性。教学资源包括素材性资源、条件性资源两类,素材性资源又包括教材、教案等多种形式,高校在小提琴教学中多以教材为单一资源,没有深入开发其他类型的教学资源,导致教学资源缺乏灵活性。

(三)学生底子薄弱

学生底子薄弱是普通高校小提琴教学中的客观问题,不少学生在小提琴学习后,远未达到预期的目标。究其根源,主要有三点,首先,学生构成日益复杂。随着高等艺术教育的不断扩招,学生类型多样化,很多学生以前并未接触过小提琴,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增加了教学难度;其次,基础训练不足。教师在小提琴教学中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缺乏足够的重视,既没有开展专项训练,在平时的练习中也往往省略换把训练等基础性内容,仅仅满足于乐曲的演奏,致使学生基础非常薄弱;最后,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很多在小提琴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的内容,如室内乐、合奏与指挥等,并没有在教学活动中体现,教师在教学中也仅注重技术的训练,忽略了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

(四)教学模式陈旧

当前,普通高校小提琴教学存在教学模式陈旧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可避免地弱化了小提琴教学的效果。受前苏联凯洛夫教学法的影响,高校小提琴教学多以教师、课程为中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地尊重,学生很多时候仅仅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进行训练而已。不仅如此,高校小提琴教学模式日益僵化,程式化教学在课程教学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比如,教师先进行基本理论讲解,再示范演奏,然后向学生布置作业,检查学生作业情况,指出学生作业中的问题,再布置新的作业。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完全跟着教师的节奏走,丝毫没有主动权,久而久之便会失去自主学习的意愿,不利于学习活动的深入、持续开展。

(五)实践活动欠缺

小提琴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小提琴演奏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自主演奏小提琴,或参与到管弦乐的合奏中,因此,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演奏机会,就成为普通高校小提琴教学的基本要求。然而,从课程教学的现状来看,实践活动欠缺是显而易见的问题。首先,不少教师在教学思想上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没有合理调整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分配,导致课堂成为教师宣讲理论、示范演奏的场所,学生的演奏仅占很小一部分;其次,课外实践活动严重不足。小提琴教学仍然局限在课堂内教学,课堂外自学氛围不浓厚,并且,课堂外的实践活动多为课内的延伸,没有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课外活动的教学价值。

二、强化普通高校小提琴教学的对策

(一)合理设置课时

从普通高校小提琴教学的现状来看,课时设置不足是最为基础的问题,课时设置不足不仅导致教学活动无法稳步开展,也衍生了其他许多问题。基础性训练不足、实践活动欠缺等,均和课时不足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合理设置课时就成为小提琴教学的先决条件。学校要从学生专业发展的角度出发,优化课程体系的设计,科学处理好必修课、选修课与专业技能课之间的关系,通常情况下,小提琴的专业技能课需要维持在每周2个课时左右,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开展学习活动。如果课时调配存在困难,小提琴的专业技能课也不得低于每周1个课时,否则便会影响到课程教学的效果。同时,教师在课程教学的基础上,也要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来弥补课时地不足,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强化演奏能力,进一步提升小提琴教学的质量。

(二)开发校本资源

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比,校本课程的优势有两点,第一、校本课程为校内师资队伍开发的课程,更加契合本校学生的学情,在教学活动中有着更强的针对性。第二、校本课程更为灵活,无论在内容上,亦或在使用形式上,均赋予了教师很大的自主权,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教学的需求调整教学规划。因此,普通高校小提琴教学要将校本资源的开发作为教学的重点,一方面,做好学生的学情分析工作,以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等方法,了解学生小提琴学习的诉求以及当前小提琴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校本课程的开发铺平道路,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好学校的师资优势、教学经验优势,丰富校本资源的形态。校本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能够为小提琴教学的开展提供足量的教学资源储备,满足学生的课程学习需求。不仅如此,校本资源也为学校品牌课程的建设以及小提琴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创造了条件。

(三)夯实基础性教学

基础薄弱已经成为普通高校小提琴教学中的主要障碍,不少学生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仅仅会简单地演奏一两首乐曲,并且,演奏效果并不理想。对此,普通高校必须加强小提琴的基础性教学,首先,合理分配课时。小提琴基础性教学对演奏教学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必须大幅度提升小提琴基础性教学的课时,特别是对新入校的大一学生而言,基础性教学需要占据主体地位;其次,开展专项训练。专项训练是强化学生演奏基础的有效方法,教师要开展好持弓、揉弦、跳弓、换把、指法等的基础性训练,以持弓为例,学生手部要保持放松,保持柔和度,而食指在弓杆上的接触点则是教学重点。最后,融入演奏教学。基础性训练需要和演奏教学结合起来,将基础性训练的要点融入到练习曲、乐曲、协奏曲的演奏中,以夯实基础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和演奏水平。

(四)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陈旧性严重制约了小提琴教学的效果,对此,教师要从以下几点出发,创新教学模式,首先,以学生为中心,实施小组合作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突破了传统教学中以单个学生为对象的弊端,能够有效发挥学生的协同学习作用,并且,小组合作也为任务教学的实施创造了条件,是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措施。其次,坚持因材施教的理念。受学生构成多样化的影响,学生的小提琴学习表现有着很大的差别,教师要实施分层教学、个性化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得发展。最后,利用信息技术实施线上教学。在教学信息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传统的线下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小提琴教学的需求。线上教学既打破了课程教学的时空限制,也能弥补课时不足的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前录制相应的微视频,发送到网络平台,让学生自主先学,然后在课堂教学中重点突破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五)丰富实践活动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对普通高校小提琴教学而言,常态化的实践活动是提升学生演奏能力的必然要求。针对当前实践活动不足的问题,教师一方面要调整好理论授课与实践教学的课时占比,另一方面则要充分发挥好课外第二课堂的作用,首先,组建学生社团。学生社团是学生在兴趣基础上组建,具有娱乐、学习、社交等多元功能的团体。学生社团不仅可以充分凸显学生在小提琴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也为合奏教学的开展创造了条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组建小提琴社团,并担任学生社团的艺术指导,延伸课程教学的场域;其次,开展演出活动。正规化的演出活动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大检查,也能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培养学生的临床能力和信念感,这是常规教学所无法实现的。教师要利用各种条件来丰富学生的演出机会,在推动校园内演出开展的同时,带领学生走出校园,面向社会演出。

结 语

小提琴作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课程,在学生的专业学习与能力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小提琴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不少的问题。对此,普通高校在小提琴教学中要从合理设置课时、开发校本资源、夯实基础性教学、创新教学模式、丰富实践活动等角度采取好措施。

猜你喜欢
普通高校小提琴校本
延河晨晓(小提琴独奏)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Hey Diddle, Diddle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生体格检查表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普通高校冬季冰上课安全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