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离咲
在上海慈善界,提起已故慈善老人赵摄政,很多人都为他多年坚持捐善款、言传身教树立慈善好家风的善举而竖起大拇指。
解放前,当时年仅16岁的他放弃了读书机会,一个人跑到大上海滩做学徒,默默地用稚嫩又单薄的肩膀扛起了整个家庭;为了让生病的母亲早日恢复健康,隆冬腊月,他冒着刺骨的寒风,一个人去冰河里摸鱼—冻得通红的双手坚守着最初的诺言,用实际行动诠释“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的孝心;为了让在一线做体力活更辛苦的同事午饭能吃饱,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三年困难时期”,正当壮年的他把在食堂里难得出现的大肥肉让了出去,就着仅有的素菜草草打发了一餐……
女儿赵智慧笑着说:“以前,并没有什么所谓‘慈善’的概念,爸爸只知道要帮助比自己困难的人。”赵摄政的一言一行,展现了“平凡中的坚守、平淡中的精彩”的真谛。从2002年起,他每年将1个月的养老金捐给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从最初的800元上升至了1900元,累计捐款达3万多元。此外,他还带动女儿、女婿、外孙女、外孙女婿一起为爱捐款,直到2010年2月因突发心脏病离世。弥留之际,他还反复叮嘱赵智慧要接过爱心接力棒,将这份善心传递下去。
岁月流逝,精神永恒。10年来,除了谨记父亲的遗愿,在父亲周年纪念日带领全家一家四代(母亲、丈夫、女儿、女婿、外孙女)坚持捐款外,赵智慧和女儿一家也经常尽自己所能参与志愿活动,全家形成一种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的好家风。
从静安区威海路幼儿园退休后,这几年,闲不住的赵智慧一直琢磨着怎么做慈善。这不,年前,热心肠的她带着一起跳广场舞的“小姐妹”们来到养老院,为老人们义务演出,丰富他们晚年的文化生活。迈着轻盈的舞步,踏着或清扬或欢快或激越的乐曲节奏,她们的表演不时迎得老人们的阵阵掌声。常言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她说,尊老爱幼是我们国家的传统美德,能为老人们送去精神食粮,也是她们的心愿。为了纪念插队落户50周年,最近,她还和当时同去的知青们一起回到了“第二故乡”贵州省的某个山区。这次,他们特意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纪念自己的青春。“去之前,我们在上海买了许多衣物、文具等等,准备送给当地山区的孩子当礼物。”做慈善,无疑是他们回馈曾经美好的最好方式。
采访时,外孙女徐慧琛对笔者说,外公赵摄政对她的影响很大:“我不仅从外公那里学到了爱—对社会、对他人的博爱,更让这颗爱的种子在我的心里开花、结果。”除了能在公司和街道组织的慈善活动中看到她的身影外,她还考出了国家心理咨询师和少儿心理咨询师证书。“近年来, 在青少年群体中,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越来越多。希望我能用我的真诚关爱和学到的心理学知识,帮助更多心灵上缺乏关爱与需要呵护的孩子,走出心理困惑或解决行为问题,让他们尽快恢复到良好的状态并投入到学习中来。”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家里最小的爱心人士曹腾匀小朋友。全家接过赵摄政的爱心接力棒的10年,正好也是慈善滋养她成长的10年。2013年,上海新闻综合频道《新闻坊》专题报道了赵摄政一家四代同堂献爱心的故事。当时记者采访了只有3岁的曹腾匀,问她愿不愿把零花钱捐赠出来帮助别人。萌萌的曹腾匀甜甜地回答“我愿意”的场景,感动了无数上海市民。
采访中,这个懂事的孩子就坐在笔者的身旁。她说和家人一起做慈善的经历,让她明白乐于助人会让心灵变得更加柔软向善,同时又更加强大坚定,“生命的底蕴也会更加深厚”。
虽然年龄不大,但前三代人传承下的良善种子,已经在她的身上生根发芽。
2020年,武汉发生疫情,曹腾匀心系武汉,第一时间向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写下一封感谢信,表达了自己对医护工作人员深深的敬佩之情,并表达了要学习他们的忘我奉献精神。与此同时,她还行动起来,积极发动家人捐款捐物,并将自己攒了很久的零花钱捐给武汉疫区。“希望有了爱的支撑,人们能更快地战胜病魔。”她在一旁补充道。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历来把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人生的第一课堂。金银不能传后世,家风足以抵万金。良好家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体现。
在国内疫情日趋平缓,而国外疫情逐步升级时,听说妈妈同学在意大利防疫物资紧缺,特别是口罩告急,曹腾匀建议将家中的200只一次性医用口罩捐献给海外同胞。当得知对方收到口罩,并发来感谢信时,她说:“帮助他人,原来最快乐的是自己。”
在学校复课后,认真学习的同时,曹腾匀依然坚持乐于助人的信念。作为班干部,她积极协助老师做好校内防疫防控工作。她早早到校,为同学们测量体温,提醒他们佩戴好口罩、注意个人卫生。在同学们眼中,她是一位暖心又有爱的好同学。如果有同学请假,她主动带作业给该同学,并告知上课的内容和学习要点,对方有疑问,也会耐心回答讲解;有同学落下学习进度,在校内补课业时,她也会帮助同学默写课文,分析、订正错题。
2020年8月,因为全国抗洪形势严峻,曹腾匀拿出了500元压岁钱,请赵智慧送到上海市慈善基金会。说起这个心爱的外孙女,赵智慧的脸上堆满了笑意和骄傲。
慈善让这一家人有了共同的话题,慈善也让一家人的心贴得更为紧密。如今,一家四代人正在慈善之路上继续前行,一起圆着共同的“慈善梦”。“我们都从良好家风中汲取精神力量,唤醒内心的责任与担当,无论顺境还是逆境才不会迷失方向。”赵智慧总结说。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历来把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人生的第一课堂。金银不能传后世,家风足以抵万金。良好家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体现。从赵智慧一家四代同堂的捐款事例中,我们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好思想、好作风已蔚然成风,我们也深深感到“人人可慈善”的理念正在人民群众中发扬光大。每个好人的背后,都是家风的彰显、道德的传承。
赵摄政身上“慈善、诚信、孝顺、勤劳、节俭”的特质,已经成为他们全家的座右铭。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我们期待着更多的人像赵摄政一家那样传承优良的家风,努力推进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