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2020-12-06 10:49黄炳儒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20期
关键词:写作文习作农村

黄炳儒

执教于农村小学已近十年,在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实施过程中,我觉得当前部分农村小学教师忽略了作文教学的规律,走进了作文指导和作文评价的误区,现提出自己的对策与同行们共勉。

一、教师试试学生,习作“五花八门”

一到作文课,老师不得不布置,学生不得不写。有些农村教师心里就发虚,不知如何着手,很不情愿地走到教室,把作文题目往黑板上一写,一言不发,便叫同学们动笔写作文,学生看看作文题目,一脸茫然,有的抓耳挠腮,有的玩起手中的笔,有的干脆趴在桌子上睡觉……这样写出的作文五花八门,有牛头不对马嘴的,有只抄個题目的,有抄袭范文的,老师收上来一看,让人哭笑不得。老师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试试学生的作文能力,其实效果并不顺人意。我想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博览群书,开阔视野,提高业务素质,提高写作水平。教师只有自己学好语文,写好文章,才能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轻车熟路,胸有成竹,指导思路明确了,学生才不犯难。

二、教师“包揽一切”,学生“依旧画芦”

有的教师在作文课上拿出早就写好的下水文全部读给学生听,或抄到黑板上,先让学生朗读一遍,再把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圈出来,然后教师把非关键词、句擦掉,让学生根据黑板上的词、句写作文,最后教师批改。结果学生写出的文章千篇一律,万人一面,简直就是教师作品的复印件。其实农村小学生,他们都有干不完的家务活,而没有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体会自己的生活,一看到老师指导作范便一味的照样画葫芦。其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应解放思想,转变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想象能力,结合学过的课文和单元目标要求,引导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写出来,让他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全班学生写出来的文采才会个性各异,内容丰富,有血有肉。如写一种植物的作文时,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里进行观察,按一定的观察顺序进行描写,突出这种植物的花、果、枝叶等形状、颜色以及它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观察时指导学生观察不同的植物,注意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确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这样做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各有特色,富有个体感受,避免了千篇一律现象。

三、教师“满堂灌”,学生“肚中空”

农村孩子长期生活在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环境,对周围事物往往习以为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叫他们写作文,他们就觉得无话可说,无话可写。教师就抱怨学生起点低,基础差,从审题、选材、布局谋篇等方面滔滔不绝地指寻,结果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额头出汗,学生听得枯燥乏味,昏昏欲睡。教师辛辛苦苦地工作,收效甚微。本来教师适当的指导是必要的,但填鸭式的满堂灌,面面俱到,实在不可取。其较好的做法是:教师应遵循小学作文的教学规律,循序渐进,分步完成:

(一)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积累材料;

(二)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增加口头表达的途;

(三)引导学生勤观察勤练笔,不断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四)放飞学生的创意,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熟悉更多的文体,口味更多的文采,要留有一定的空间给他们进行模仿训练,采用各自不同的表达方式进行习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师一笔定调,确定作文好差

相当老师还是采用过去那种作文评改方法,即把全班作文收上来,由老师一个人改,想给多少分就给多少分。学生讨厌那种过分的批语,对评分也很不满意,以后作文便产生了消极情绪。就目前新课程的评价理念而言,建议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评价应该是师生互评、生生互评,让学生广泛发表看法,全员参与评价全过程,认真体会全班或本组同学作文中的独创之处或特感之言,享受各人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来自不同生活环境的语言文字、佳词佳句,这样才能达到交流互动、资源共享,共同提高之目的。

综上所述,都是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一些误区,类似种种不同情况都会严重影响着农村孩子们的作文效果。针对每个问题笔者相应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建议和看法,仅是抛砖引玉,与同行共勉。我认为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在新课改理念引领下,进一步发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指导者、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扮好这个角色,让学生多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体验现实生活,广泛参与交流。同时教师要教会学生习作的思路以及语言表达的方式,逐步学会评价自己的习作和他人的习作,学会欣赏美词、美句、美段,学会模仿佳作的习作方法,让学生从易到难、从简到繁进行训练,努力提高农村小学作文质量。

猜你喜欢
写作文习作农村
写作文的烦恼
小丁写作文
《我爱写作文》的魅力值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写作文等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