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明明
摘要:开展体育教学和发展体育活动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锻炼一个健壮的体魄,还在于磨炼人的坚强性格和顽强意志。因此,小学体育教学应以教材要求为根本指向,立足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具体实际情况,在传授体育知识、训练体育技能、增强学生体 能的同时,还要重视和注重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体育品质,为有效提升学生体育素养和促进他们终身发展努力打造好奠基工程。
关键词:小学体育;改革;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说:“现在孩子普遍眼镜化,这是我的隐忧。还有身体的健康程度,由于体育锻炼少,有所下降。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我说的‘野蛮其体魄就是强身健体。”因此,进一步研究并确立理想的体育教学目标,由此出发,在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实施深刻的变革,使体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配合全面素质教育,就成为新世纪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小学生的特点
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到高年级时心理已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独立性和依存性并存交错的时期。注意力不易集中,活泼好动,无意注意占优势,无固定目标行动。小学生大脑皮层机能活动的特点之一是可塑性大,模仿力强,容易建立巩固的动力定型。
二、对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些建议
体育教学与其它知识型学科教学重点不同,更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这里的互动既包括形式上的互动,比如技能的教授与切磋,也包括思想、情感上的互动。体育教学活动中,最常见的互动方式是:体育教师教授一些技巧知识后,学生进行模仿,同时彼此间共同参与,往往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教师讲解,学生照做,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进行完全意义上的沟通与互动。而在实践中,不少教师都是针对课程的内容向学生布置一些学习任务,并未考虑学生的体育发展诉求。学生在体育课上按照教师要求进行活动,不可否认确实得到了一定的锻炼,但却并没有真正领悟体育课程构建的真正内涵。特别是在情感交流方面的不足尤为严重,体育教师在课上最多只是询问下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心情好坏,并没有发自内心地、自然地进行情感互动。体育教师与学生不能有效地进行情感互动,彼此之间只是机械地进行教与学,达不到情感激活、情感升华的状态,体育教学就无法实现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生的整体素质的目标。
小学体育教育改革应以素质教育为思想指导素质教育在思想上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在培养目标上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注重能力发展。所以,小学体育教育应以素质教育的要求作为改革的思想指导。在运动项目上的选择要具有保健性和终身性,对健康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小学阶段应增设对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卫生学等健康教育理论知识的介绍。这样,不但可以增强孩子的健康意识,而且还可以通过学生向家庭、向社会进行传递,还可以促进家庭和社会的自我保健和卫生工作。
小学体育能够帮助学生锻炼身体素质,塑造健康体格,对身体发育、身体机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现在小学教育之中,语文数学学科占主要地位,许多学校重视文化课的教育往往忽体育运动对学生的影响。
针对这些现象,新时期的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应注重对学生思维特点的把握,帮助学生尽快建立起體育运动的热情,引导学生能够自发地、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保持开朗活泼的性格,以更加乐观的精神状态来参与体育课程及文化课程的学习。作为新时期的体育教师,在课上不能单纯地教授体育知识及运动中的技巧,还应该抓住学生的心理,为每一个学生建立科学的运动计划,将体育课程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学”转变成教师分享、学生创造的学习过程,并在互相交互的过程中注重真情实感。教师要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将自己对运动的热情和价值观融合到体育知识中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情感的交流和学习。在学生情感生成的关键时期,教师也应当注重这一变化,并以自身的经验和健康的价值观与学生分享,实现真正的情感互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及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生观,进而促进体育课程内容的学习,提高体育课程学习的有效性和价值性。
将体育融入平时的生活中,体育课程的教育目的是让学生在日常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的理念只有将体育的教学内容融入学生的平时生活中才能起到最大的作用。这样的教学也使得学生在生活中更加理解体育教学的目的,提高了学生对于体育课的认识水平。
体育教师应当依据小学生群体的身心发展规律,确保所有的教育要求都能符合小学生群体的身体发展状况。假如体育教师一定要让一位身体十分瘦弱的小学生达到优秀标准,不但很难达到目标,而且还会导致小学生们对于上体育课形成担忧、恐惧等不良心理,甚至还会伤害其参与体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小学生在进行强度和难度都比较大的体育运动项目时,同样也容易出现十分强烈的畏难情绪,这时,体育教师不能强行要求,而要依据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与体能等个体化的差异,通过安排循序渐进和从简到难的教学,让小学生们能够在不知不觉之中实现从不及格向及格、从及格到优秀的不断进步。充分运用激励方法之后,这部分学生自然会在课后抓紧时间练习,切实建立起“我能行”的强烈自信心,坚持不懈地投入体育运动之中,成绩自然会得到稳步提高。
三、总结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教学应该用正确的体育思想作指导,努力克服过去传统体育教育中的消极因素,调整课程结构,稳步推进教学内容和教材体系的改革。优化师范生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和能力结构,以适应 21世纪我国小学对体育师资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