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020-12-06 10:49朱翠娜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20期
关键词:兴趣方法

朱翠娜

摘要:阅读,是小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源泉,是小学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文学习的核心环节,阅读也是精神成长、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古人云:人可以一日不食肉,不可一日不读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是全世界人的营养品,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小学阶段培养好学生的阅读能力会使孩子终身受益。

关键词 :兴趣、方法、阅读心态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小学生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源泉,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有效的阅读手段和方法,将大大提高小学生的知识储量和质量,增长小学生的知识,提高小学生的才干并激发其创造才能。小学语文教学是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作准备的,没有较高的阅读能力,就不可能有较高的写作能力,可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讨:

一、培养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对于阅读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低效为高效。兴趣可以驱使他去行动。在教学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教学情境。[1]

1.诱导法

诱导法的目的是让小学生逐渐接触美文和时文,实现学生与读物之间的“零距离”,诱导法是一种基本的策略。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可以从图文并茂的文章入手。教师可以结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生动故事,顺水推舟地推荐其他与主人公相关的文章;或者根据学生关心事件发展的心理,推荐故事情节得以延续的文章。例如学习了《草船借箭》以后,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里面其他有关诸葛亮的故事,丰富小学生对诸葛亮“足智多谋”形象的认识。它使小学生在生活的随意中发现美文和时文的魅力,从而增强阅读的自主性,并且在阅读美文和时文中获得快乐。[2]

2.交流法

交流法的重要意义是培养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美文和时文所传达的信息,这本身也是小学生置身于文章情景中的再体悟,同时交流法使小学生在阅读之余享受“阅读成就”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如:教师可以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与学生交流或在和学生一起锻炼身体的过程中与其交流。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设立讨论会,或者由学生扮演“小老师”的角色,使学生敞开心扉地表达自己的读书心得。教师要适时组织学生举行作品讨论及阅读经验交流会,指导他们与别人交流阅读的方法、经验与体会,谈论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人物的评价、技法的运用等。通过交流,学生在美文和时文的再体悟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从而培养他们在阅读倾向上对美文和时文的好感。[2]

3.亲子共读法

美国读书协会前主席鲁斯·格雷沃斯先生说:“现在,在一些家庭中有一种怪现象:父母喜欢看书,却往往等到孩子上床入睡之后才坐下来看,结果,孩子竟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也喜欢看书。真可惜!”对此,专家们认为,在家里,父母应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看书,做孩子的阅读榜样。同时,还可经常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讨论 。如果经常这样做,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可能变得更加浓郁,同时孩子的阅读水平也将逐步提高。

二、“授之以渔”,使学生学会阅读

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能是“授之以渔”,这远比教给学生某一正确答案更有价值。那么,怎样才算教会学生阅读了呢?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需要翻查的,能够翻查;需要参考的,能够参考;应当条分缕析的,能够条分缕析;应当综观大意的,能够综观大意;意在言外的,能够辨得出它的言外之意;义有疏漏的,能够指得出它的疏漏之处。”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实践,在实践中阅读,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得以提高。[3]

1.读自己能读懂的书

每次阅读时,事先不一定明白我为什么而读,但在读的过程中,文章的哪方面触动了你,或联想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或原理,这就是“得”,即此次读书的收获。假如不了解所读之书的内容,读者与作者就无法进行思想沟通,再有价值的内容,也不会让读者产生兴趣。而且,书的难度要适中,太难的书读者读不懂就没有兴趣,太容易的书就会让人有老生常谈的感觉,引不起读者的兴趣。[4]

2.学会写读书笔记

阅读只单纯去读是不够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我在指导阅读时要求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增强读书的效果。同时教给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方法:①摘抄原文:阅读中遇到好词佳句进行摘抄,以加强语言积累,丰富写作素材。②提纲式摘录:要求学生写出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各部分的大一,以培養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③写读后感:阅读时引导学生抒发读书感受,评价文中的人物、事件、语言等,并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已达到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和能及时抒发自己感情的能力。

三、树立榜样,和学生一起朗读

在早读的琅琅书声中,难免会碰见几个呵欠连连,昏昏欲睡的厌读者,问题是怎样才能使这些学生在读书时做到“有心”并爱上语文呢?这有几种有效的方法:

1.读教材

对那些“厌读者”,老师一味地强调重要性和使用强制性手段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我建议,学生读,老师也读;要求学生读几遍,老师也读几遍;要求学生背的,老师也背。教师带领学生在美的语言中徜徉,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进行着积累感悟和熏陶。当学生把一篇篇课文看做是一个个小小的语言文字聚宝盆,在美的欣赏,美的陶醉中阅读课文时,背诵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了。学生觉得难以背诵的课文,老师不妨来个示范,先背给他听,那些有畏难情绪的学生一看,老师能背,我不背行吗?于是,他读得更起劲了,想方设法也要把课文背下来。

2.读“名人”

孩子的模仿性很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可以经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那老师怎样和学生一起读呢?在课外时间,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以及对阅读的重视的一些故事,从而使学生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也可以说说老师自身童年是如何进行学习的,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

3.读“无字书”

所谓“无字书”,就是指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甚至没有芳香,没有颜色,没有状态,但又是现实工作、学习、人们交往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可观存在着的食物,可以说它比比皆是,随处可见,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教师怎样才能带领学生读好无字之书呢?首先,引领学生参加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这次活动要了解什么情况,分析或回答什么问题,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否则手机来的资料很可能散乱无章,毫无用处;其次,读无字书的方式有很多,可以去博物馆参观、寻访名胜古迹等。

总之,阅读是小学生获取知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也是小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创新的主要前提。良好的阅读方法是在坚持不懈地反复练习中养成的,光说不练是不行的,没有耐心和恒心也没有好的效果。同时,良好的阅读方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要有周密的考虑和科学安排。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学生的榜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史建中.小学阅读指导及能力测试[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4.

[2]孙芳铭.阅读新概念[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孙和.培养孩子学习和阅读能力[M].北京.海豚出版社.2010.

[4]储晋.教会孩子阅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刘超平.培养孩子成为阅读高手[M].湖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兴趣方法
学习方法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