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红玲
基于对“真人教育”思想的理解,笔者认为,培养小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就要充分利用教材对小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帮助学生构造数学模型,形成数学能力。
借数学知识点探究社会百科。现行小学数学教材知识点呈现的载体——情境图、例题、课后习题等,都要求学生在学习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数学技能的同时,能够了解“社会百科知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出示百科知识的分类标准,引导学生对数学中的百科知识进行分类。经过小组探讨,学生大致归纳出环境保护、社会发展、动植物知识、人与自然等类别。比如,笔者在讲授百分数时,以“中国速度”为课题,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列车六次大提速前后的速度变化来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从复杂资料中获取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学生在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中提升了民族自豪感。
借数学综合实践解决生活问题。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重要内容,学生应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掌握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比如,数学实践课“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要求学生利用实验方式、从不同角度分析车轮是圆形的必要性,从而进一步探究:马路中间的窨井盖为什么是圆形的?植物根茎的横截面为什么是圆形的?草原上的帐篷底面为什么是圆形的?通过实践探究,学生能在数学实践中探索并欣赏到数学之美。通过数学文化实践,还可以培养学生关心国家、社会大事的意识,比如,如何实现校园内的垃圾分类与回收?如何利用数学图表、数据等向市民宣传文明城市创建的必要性?通过对学生写字状况的调查,从数学角度用数据分析、逻辑推理的方法探究小学生戴眼镜现象的成因,等等。
让艺术和数学融合。做好跨学科融合要从教学目的出发,明确融合的目的——从以教材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例如,教學数学素养课程《魔镜魔镜,谁最美?》时,笔者从“断臂的维纳斯”引入教学:你们见过“断臂的维纳斯”吗?她为什么被称为“最美女神”?然后,借助视频、图片等介绍人体以及其他领域中的“黄金比”:女生为什么都喜欢穿高跟鞋?达·芬奇的画为什么吸引人?上海东方明珠的设计有何精妙之处?苹果手机的LOGO与“黄金比”有什么关系?这些艺术是美的原理与数学理念和谐统一的典范。这样就让学生对“黄金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勾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在此基础上,笔者又引导学生探究:五角星为什么那么耀眼?学生通过测量、计算、分析、对比,最终发现了五角星之美也是源于“黄金比”的。生活中还有很多领域用到了“黄金比”,如舞台上主持人的站位、门窗的长宽之比、人的理想体重等,从数学角度解释美术图案的精妙,能让学生更加热爱数学,还可能因此而爱上艺术。
教材中的数学文化包罗万象,从数学文化的角度去教数学,会让数学课更有内涵,也更有吸引力。
(作者单位:武汉市光谷第一小学)
【组稿系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学校‘真人教育理念下学生学科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6c345】
责任编辑 吴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