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校企合作体系构建
——以北京物资学院为例

2020-12-06 07:11王成林王乐乐班晓荣
物流技术 2020年11期
关键词:校企学校企业

王成林,常 娥,仵 坤,王乐乐,班晓荣

(北京物资学院,北京 101149)

1 引言

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获得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相关的政策文件不断出台,对高校的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高校分类发展后的差异化指导是其中的重点,希望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其进行创新发展[1-3]。目前很多地方高校都定位培养服务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但也面临着师资力量培养、培养经验积累、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的挑战,需要寻求新的教育资源配置途径,以改革推动发展。本着问题导向和发展导向的理念,从目前政府、社会、企业、学校多个相关主体之间的诉求来看,应该更加重视开展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深度聚焦校企合作发展关键问题,构建新型的共赢合作机制。其中学校应主动作为,改变以学生就业为主的单一智力输出服务模式,做好主动改革的引擎推动器,将校企合作工作纳入到学校整体的工作中,重点支撑学校的战略核心工作,补齐制约学校办学水平提升的短板,聚焦社会服务重点领域,探索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建设新路径,打造符合区域发展需要的校企合作新模式,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北京物资学院是一个以物流和流通领域为特色的高等院校,近年来长期执行立地顶天的发展战略,在校企合作领域不断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面临新的形势也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构建面向高水平应用大学的校企合作体系。

2 新形势下校企合作体系构建背景分析

(1)新时期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期望和新要求,特别对实践教学给予了极高的关注,希望摆脱较为单一的教学资源配置模式。近年来出台的《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等文件都强调以教育的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统筹利用好、布局好各类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拓展教学资源的合作路径。

(2)北京市区域发展对人才培养有新目标,对实践教学有明确要求。根据《北京市属公办本科高校分类发展方案》文件要求,市属院校应充分发挥立足北京、服务北京的作用,做好分类管理和发展,统筹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发挥市属高校的区位优势,在实践教学领域实现改革创新,构建综合型平台。为此,被设定为应用型大学的学校需要不断地调整原有的架构体系以适应新的发展定位,对社会资源进行跨界的深层次融合,构建多主体共赢发展的新模式,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在该新形势下,特别是对定位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北京物资学院等在内行业型院校,更要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要紧密结合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完善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协同育人机制;不断提高教师教学和创新能力,吸引优秀行业人才和社会资源参与学校办学,持续提高学校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3)学校作为应用型特色院校,校内外资源结合效果较为显著,但也需要不断完善提升。近年来北京物资学院不断开展实践教学领域的教学改革探索,与企业、协会等在内的社会资源不断融合,开展了“定单班”人才培养、企业合作建设实验室、企业家课堂等多种形式的探索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8年,北京物资学院成立了对外合作办公室,重点负责该校的产学研合作和社会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同社会资源之间的沟通联系,形成了对外合作的新机制,为专业人才培养,特别是校企合作开展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机遇和路径,也为开展多主体协同的教学体系构建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支撑。目前,与该校签署的合作企业数量已经超过170余家。北京物资学院的校企合作在获取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的企业资源的利用率还不足,没有形成有效的互动机制,合作的模式还比较单一,对该校核心工作的支撑度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特别是优质师资资源不足,青年教师专业能力需要提升,实践教学资源不能满足多元化培养需要、办学经费筹措渠道单一、产业头部企业影响力偏弱、学生就业对象急需拓展等方面的问题,都仍需要通过校企合作提供新的解决路径。

(4)企业已经具备了较强的教育资源储备。高等教育经过了长期高速发展已经为社会提供了一大批高质量的专业人才,目前企业已经成为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集聚区。特别是近年来,大型企业集团和高新技术企业的蓬勃发展,在很多专门领域企业已经有了超过高校的人才储备资源,已经具有了国内一流甚至世界级的影响力;在现代物流领域这种趋势更为明显,大企业的集聚效应更为显著。在这一背景下,很多企业已经开始探索建立垂直化的人才培养机制,成立了企业大学,在提供企业内部人力资源服务的基础上探索向社会多渠道赋能,提供技术支持、智力支持和品牌输出,并结合学生实习、就业服务已经成为较为完整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并开始培育标准化的教育产品,对学校进行“反向输出”,从以前的简单用人单位转化为教学资源服务提供单位。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部门也开始将教育资源向某些企业进行倾斜,以政府购买服务和项目支持等多种方式,在企业内部试点建立教学培训中心和学生实习基地,并开始委托相关部门进行专业认证的考核内容设计、考试组织等方面的工作,成为现代产业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已经将产业的教育转变为教育的产业,并会逐步加大该领域的投入,在解决企业自身人力需求的基础上,形成利润新的增长点,并将其作为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校企合作体系构建的关键问题分析

校企合作是一个长期、系统、复杂的工程,实施过程中需要有科学的统筹设计,形成科学合理的方案并逐步实施,特别需要关注战略目标设计、管理架构、制度制定、合作内容设定等方面的关键问题。

(1)制定合理的战略规划目标。校企合作是一种双赢的协同行为,学校战略目标的设计不是单方面的,而是需要与企业共同达成。因此学校需首先对自身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确定重点的合作领域和需要达到的具体水平,使合作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在此基础上,需要全面分析达成目标所需的资源配置数量和质量,分析各类资源配置渠道的成本和效能,确立企业资源进入的合理路径,如果需要企业进行合作完成配置,则应对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准确的研判,分析企业可能的合作形式和诉求,并寻求“门当户对”的合作对象。

以北京物资学院为例,该校以物流和流通领域的服务为特色,物流和期货是学校的传统优势领域。该校所处的首都区域是国内物流产业发展总部经济集中、高新技术密集、智力资源集聚的核心区域,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实习、就业需要适度地侧重于物流系统规划设计,运作流程优化管理,跨境电子商务运作,大宗商品全产业管理,总部经济综合服务,现代供应链管理等多个方面,因此,应在合作过程中侧重于重点领域的合作,本着继承与发展结合,广度与深度并重,产业与区域融合的原则,聚焦该校相关的重点产业目标,应重点推动全国特别是北京区域内的现代物流企业,期货行业系统企业,商务系统、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期货协会为代表的行业协会等在内的多领域合作;同时,以校友企业为重点合作对象,以相关政府机构合作为重要支撑,形成多维度、全方位的产业合作体系。在合作的战略上,作为全国物流和期货领域的最早开设相关专业的学校,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同时也入选了国家的一流专业建设项目,因此,学生也具备了进入专业技术型和基层管理型岗位的能力,对未来的职业规划自身也有较好的设计,也相应要求企业有较好的上升空间,需要与行业中的头部企业有较好的沟通合作,并建立加强的业务联系。在合作企业的数量方面要保障实践教学、学生就业、教师挂职等方面的综合需求,并关注企业需求的动态性,目前很多企业的年均招收就业生人数在3人左右,为了解决就业问题需要有适度的扩展,合作企业需达到一定的数量才能满足需求。

(2)构建相应的管理架构。企业和学校之间在管理架构方面存在较大的不同,因此,在事物处理流程、决策等方面也会有较大的差异,为了更好地实现校企对接,建议设立专门的协调部门。特别是在校企合作的起步阶段,在学校的行政管理层面进行统一协调,将分散在各个原有职能部门的协同职能进行整合优化,与企业的合作意向保持一致,统筹资源,形成规模效应,发挥协同优势;否则会造成学校内部运作流程出现“最后一公里”协同难题,进度无法一致,对合作的目标把握不一致,造成企业对接困难。

以北京物资学院为例,主要由对外合作办公室统筹全校的产学研合作和社会服务工作,制定整体计划,并进行日常管理,设立企业合作档案;同时负责重点项目的推动和实施,进行校企合作项目的评估,做好全流程的统筹管理工作。对于产业特征突出且有重点合作意向的企业,例如物流、期货行业类的头部企业,可由相应的物流学院、经济学院进行重点对接。对于业务形式多样,跨学科专业领域的企业则由对外合作办公室统筹管理,设立的具体合作项目交由二级学院负责对接。

(3)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校企合作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因此,需要构建系统的合作管理制度。

一是实施合作企业分类管理。按照企业合作需要,对合作企业进行多维度的分类管理,对于企业合作对象分类的维度包括、规模大小、空间位置、合作深度等,形成差异化管理模式。可以参考的分类依据见表1。

表1 企业合作性质分类表

在此基础上,对企业进行精准分类,形成战略合作伙伴、优质合作伙伴和潜力合作伙伴等三种类型,对于部分潜力合作伙伴企业将进行重点对接和强化,从而挖掘出更多的作用。在分类基础上要实行差异化的管理模式,对于战略型的企业要形成常态化的高效沟通机制,建立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形成固定的理事会制度,一个季度左右与合作单位的负责人进行专项沟通,全面推动合作工作开展。同时,结合该校需要,召开人力资源经理的沙龙座谈,并安排重点企业的走访活动;结合目前的合作形势发展需要,对于其中的重点企业可以考虑建立校领导定点联系制度,进一步提升合作深度;全面实行“一企一档”制度,及时评估合作情况,研判未来合作方式,做好存量资源的稳定和深层次发掘。

二是制定相关的合作领域管理文件。校企合作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同时与外部企业合作也存在一定的合作风险,重点集中在该校形象使用、经济利益分配等方面,因此,应针对校企合作这一方向制定相应的规范,出台相应的文件,同时也应该加强对校企合作成果的考评。考虑到北京物资学院的具体情况,近期该校重点完成了《北京物资学院青年教师挂职锻炼管理细则》、《北京物资学院校外产学研基地建设及管理办法》等文件的修订工作,对于挂职锻炼考核制定了定量化的指标体系。要积极做好合作资源信息的公开制度,将合作企业信息标准化后,在该校和部门网站进行公开,便于二级学院、教师、学生了解,并根据自身需求建立合作关系,建立好对接机制。对可以直接对接的资源,设立师生可以自主参观的制度,进行合作扩展,公开联系方式后由师生自行联系,加速产业资源向教学资源的转化速度,简化沟通步骤。积极做好多部门政策的协同发力,以合作目标为导向,在教学改革领域、重点科研服务领域,可以适度地安排案例撰写专项、重点合作领域的服务预研专项,并进行相关领域的评选奖励,安排案例出版资金。针对可能出现的企业合作领域进行前期预研,从而形成多部门政策协同发力,打通合作成果形成的政策执行的梗阻点。

(4)完善系统全面的合作内容。校企合作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的,企业之间也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建议学校将可能提供的服务进行标准化,形成合作资源库,便于企业了解并进行选择性的对接。例如,结合新时期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拟开展的服务学校教学方面的合作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设立订单班,开展双元制人才培养;聘请校外企业作为企业家讲堂讲师;共同编写行业案例并进行教学推广;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做到真题真做,并作为专家参加毕业答辩;青年教师挂职锻炼;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指导,针对线上类资源设立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开展联合实践教学活动;接收教师和企业的暑期实践等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专业实习活动。结合学校科研实际情况,拟开展的服务学校科研方面的合作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企业委托横向课题;联合组建科研团队申请课题;联合进行专利技术研发;联合举办论坛活动;作为专家参加项目评审等。结合学校发展实际情况,拟开展服务学校领域的合作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招聘学生解决企业用人问题;捐赠学生奖学金;共建学校大学科技园、协调创新中心等产学研平台。结合企业实际发展需要,服务企业领域可以合作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开展企业培训,提升员工专业能力;建立教师工作室,为企业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形成企业智库;共建科研成果转化基地等。

在校企深层次合作基础上,要更加重视联合情况的对外服务,例如,组建新型的合作共同体,联合开展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合作,北京的院校可以和企业共同合作参与重大工程、重大战略领域的服务,可以在冬奥会服务、京津冀协同、城市副中心建设等方面形成更为宽广的合作领域,丰富双方的合作内容,更有利形成标志性的成果。

4 相关政策措施建议

(1)科学合理地处理好产业资源介入的形式和内容。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要防止出现产业过度影响高等教育的问题。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方向,高等院校不是简单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具有其独特的历史使命,承载着更为重要的社会责任,因此,产业的引入要严格界定其内涵和外延。企业的目标虽然是获取收益为主,但是也和高校肩负着社会责任,要最大限度地寻求两者的“公约数”,在专业课程的教育过程中更加鲜活的进行“思政教育”,通过教育改革的创新和教学内容的优化,要将优秀的企业家精神引入课程,要将企业经营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引入课程,要将基层劳动者脚踏实地的爱岗敬业精神引入课程,将发生在新时代产业领域的新鲜事讲述给学生。学生身边榜样的感染力量是有说服力的,这将融入到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训之中,同学校现有的思政教育体系有效地融为一体。学生的教育也会为企业家和参与的相关人员提供更好的回馈社会的渠道,使他们感受到更强的社会责任感,这也将有利于其更好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之中,形成真正的全社会育人的局面,让优秀的“产业基因”代代相传。

(2)出台指向性、倾斜性更强的指导性文件。校企合作机制的建立是一个长期互动的发展过程,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在不断改变,企业的需求导向会更加显著,将部分资金、项目适度地向企业倾斜会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更加有利于加速学校的办学理念转变,也可以加速企业大学的建设进度,促进其在企业运行过程将产业的教育连续、有序、持续的向教育资源转化,保障校企合作的有效开展。由于很多企业缺乏相关项目的执行经验,与高校的结合可以最大程度地借鉴高校已有的经验,并减少资源的重复性建设。

(3)学校应加快内部运行机制的优化调整。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需求,学校的运营机制也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在学校层面上统筹好其内部的运行关系。建议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特别是合作工作开展的初始阶段设立专门的协调部门,也可以考虑学校内部的大部制管理模式,形成集中权责的牵头单位,形成和企业交流的“单一窗口”和“统一平台”,特别是在跨学科、跨专业合作的情况下,降低协同难度,聚集合作力量,满足高质量、深层次、大规模合作的需求。如果按照学校的原有分散式负责的模式管理会提高与企业的沟通成本,造成合作协议签署后的落实困难,应尽量形成标准化的制度和机构,便于工作的规范化开展。

5 结论

校企合作是目前地方高校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适应新的形式,形成良好的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互动机制,突破传统的资源配置模式已经势在必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重视丰富合作的主要手段,不断地充实和扩展内容,形成更加有效的合作模式,建立起更加系统化的合作体系,从而推动项目的有效实施,力争获得更加丰硕的合作成果。

猜你喜欢
校企学校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学校推介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五反思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