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卫征
(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安阳455000)
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为常见心血管疾病,与遗传、环境、精神等因素均有一定关联性,血压长时间处于较高状态不仅会导致管内膜损伤、管壁增厚、动脉壁平滑肌细胞变性、小动脉持续性收缩,还能导致血管紧张素合成过量,引发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产生一系列生理、病理反应,继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死率及致残率高的特点,为EH 重要并发症。而ACI 合并EH 对患者家庭及社会产生沉重负担,因此,早期防治为目前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研究指出EH 患者抗凝、纤溶、凝血功能异常与ACI 的发生、进展有关,稳定血压的同时,保持凝血、纤溶功能平衡,能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1]。本研究选取我院ACI 合并EH 患者67 例,探讨凝血四项指标变化与其病情转归的关联性。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8 月~2019 年8 月我院收治的67 例ACI 合并EH 患者为研究对象。20例进展性,47 例非进展性;女25 例,男42 例;年龄54~68 岁,平均年龄(61.23±3.18)岁,EH 病程4~13年,平均病程(8.46±2.13)年;体质量51~63 kg,平均体质量(56.89±2.76)kg。
1.2 入组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 年修订版)》[3]诊断标准,舒张压≥90 mm Hg,收缩压≥140 mm Hg;知情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合并继发性EH、糖尿病、恶性肿瘤、精神疾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严重感染、器质性疾病;MRI、CT 检查ACI 伴脑水肿。
1.3 治疗方法 均予以常规调脂、抗血小板、抗血栓、降压、脑血管舒张等常规治疗,同时予以依达拉奉(国药准字H20070051)+前列地尔(国药准字H22025196)治疗,30 mg 依达拉奉+2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 次/d;5 μg 前列地尔+2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注射,1 次/d。持续治疗14 d。随访1 个月,采用改良Rankin 分级评估疾病转归情况,依照Rankin 分级分为恢复良好、恢复不佳。
1.4 检测方法 常规8 h 禁食,取清晨空腹3 ml 静脉血,经1:9 枸椽酸钠抗凝,离心(转速:3 000 r/min;半径10 cm;时间:10 min),分离取血浆,以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日本,Sysmex CA 1500)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以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D-D)水平。
1.5 观察指标 (1)比较进展性、非进展性ACI 患者APTT、PT、FIB、D-D 水平。(2)比较恢复良好、恢复不佳患者APTT、PT、FIB、D-D 水平。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进展性、非进展性ACI 合并EH 患者凝血指标比较 非进展性ACI 合并EH 患者APTT、PT、FIB、D-D 水平低于进展性ACI 合并EH 患者(P<0.05)。见表1。
表1 进展性、非进展性ACI 合并EH 患者凝血指标比较(±s)
表1 进展性、非进展性ACI 合并EH 患者凝血指标比较(±s)
注:与非进展性患者比较,*P<0.05。
ACI n APTT(s) PT(s) FIB(g/L) D-D(μg/L)非进展性进展性20 47 30.15±3.12* 15.55±2.01 13.30±1.92* 2.67±1.02 3.56±1.48* 156.84±45.27 408.35±58.93*27.13±2.87
2.2 恢复良好、恢复不佳凝血指标比较 随访1 个月,恢复良好患者42 例,恢复不佳者25 例。恢复良好者APTT、PT、FIB、D-D 水平低于恢复不佳(P<0.05)。见表2。
表2 恢复良好、恢复不佳凝血指标对比(±s)
表2 恢复良好、恢复不佳凝血指标对比(±s)
注:与恢复良好患者比较,*P<0.05。
类别 n APTT(s) PT(s) FIB(g/L) D-D(μg/L)恢复良好恢复不佳42 25 30.82±2.62* 11.53±1.48 13.65±1.76* 2.56±0.81 4.13±0.94* 232.52±36.78 458.05±45.59*27.87±2.14
ACI 合并EH 为常见中老年人多发病,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4]。随着人口老龄化进展,其危害日渐严重。因此,选择一种经济有效的检测方法,监测评估病情,对临床实施防治措施有重要价值。
生理状态正常情况下,机体血液抗凝、凝血、纤溶系统动态平衡为预防黏滞、维持血液流动状态关键[5]。APTT、PT、FIB、D-D 为常见凝血4 项指标,其中APTT、PT、FIB 能反应凝血酶活性、内源性、外源性凝血系统是否正常。而D-D 为纤维蛋白经活化因子Ⅻ交联,之后通过纤溶酶作用生成特异性产物,血浆中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稳定性好,其含量增加可特异性反映机体继发性纤溶、血栓形成,且能诱导单核细胞释放、合成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症细胞因子,促进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另外其作为急性时相反应物,和机体纤溶状态、凝血密切相关,能作为血栓、纤溶状态、炎症激活敏感标志物[6]。相关研究指出,ACI 患者D-D 含量升高临床预后较差,且相较于非进展性ACI 患者,进展性ACI 患者D-D 水平较高[7]。而FIB 作为凝血因子不仅参与凝血过程,实现止血目的,且高浓度FIB 还可刺激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增生迁徙,损伤正常内皮功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促使血小板黏附、聚集,加速血栓形成,因此可加速病情进展,加重病情,继而影响疾病转归[8]。流行病学显示,FIB 水平升高为心血管疾病独立危险因素,其经凝血酶作用可转变为纤维蛋白,在粥样斑块生成中有重要作用;同时FIB作为血小板聚集的介质,可结合糖蛋白Ⅱb/Ⅲa,引发血小板聚集、黏附,也是血浆中最大链状蛋白,可影响全血黏度及血浆,故FIB 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有促进作用[9]。相关研究指出,EH 患者FIB 水平升高是导致ACI 发生的重要原因,维持血浆FIB 水平稳定有助于防止ACI 发生[10]。本研究结果显示,非进展性ACI 合并EH 患者APTT、PT、FIB、D-D 水平低于进展性ACI 合并EH 患者;随访1 个月,恢复良好患者APTT、PT、FIB、D-D 水平低于恢复不佳患者(P<0.05)。综上所述,APTT、PT、FIB、D-D 水平与ACI 合并EH 患者的病情及疾病转归间有密切联系,通过其水平变化,有助于评估预后,通过监测凝血指标变化,可为临床防治病情、评估预后提供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