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及有效对策研究

2020-12-06 16:07:44霍明坤怀化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艺术家 2020年10期
关键词:职业音乐大学生

□霍明坤 刘 洁 怀化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对于中国现代音乐课程,早在20 世纪30 年代和40 年代先后四次颁布国家音乐课程标准。教育部于1932 年、1936 年、1942 年、1948 年先后颁布小学和初、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材纲要、教学要点等部分。教学目标历次都略有不同,但总体而言,彼时音乐课程标准一心是为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训练学生在听觉上对音乐的敏感性、艺术性。进入21 世纪以来,在高校不断扩招的背景下,大学生逐渐成为社会主要生产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成了一个绕不开的问题。音乐专业由于其相关企业的社会需求不高,导致音乐专业大学生在创业方向选择上遭遇迷惘,而音乐专业天赋决定上限的属性,也成了即使走上创业路的学生对事业未来的担忧。

一、音乐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课程起步晚

我国的创新创业指导课程起步较晚,这点和发达国家的同类课程研究探索相比较为落后。由于创新创业指导课程大方向上起步较晚,直接导致包括音乐专业在内的所有高校专业缺乏有经验、能够给予正确指导的教育工作者,也直接导致在进行创新创业培训时,缺乏系统性的方向指导和孵化平台。高校教育工作者对这一课程的理解不够深入,从而也就不够重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便形成了只抓音乐专业课程和理论知识,未能把创业的实践应用知识重视起来[1]。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导致音乐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及毕业之后面对创新创业不知所措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高校缺少能够进行创新创业指导的资深教学工作者。教学工作者自身在创新创业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无法给予学生相关的指引。

(二)缺乏创新创业精神

高校教育环境给予音乐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氛围不足,这是高校普遍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无法给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平台,学生没有“实验室”,在离开学校后更不敢在真实的社会场景中去冒险创业。对于多数高校而言,为音乐专业学生创建和提供创新创业平台,从经济角度上来说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这一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根本原因是音乐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总体缺乏创新创业的思考和意识。高校音乐专业的师生对待创新和创业问题的看法比较传统,缺乏锐意进取的开拓精神,导致其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稳定保持着传统的教师讲授——教材、课程辅助——学生反馈的封闭模式,没能为积极探索创新创业发展作出更多正向的努力。

由于缺乏创新创业思维的正确指导、音乐专业本身专业性强、地区经济差异带来的从业选择差异等因素,使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在修完大学课程后更多偏向于去事业单位、编制单位,即使不去考取正式的单位岗位,也一心谋求一份稳定的工作,即使这份工作与音乐专业并不对口也无所谓。在这样的创新创业观念下,音乐专业大学生对本专业的创新创业毫无动力和激情,对音乐专业的热爱往往停留在大学时代,专业学科能力也止步于校园,无法和社会实际应用紧密挂钩起来。这对于专业学科的发展十分不利,对音乐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的综合素质培养计划形成了巨大阻碍。

二、阻碍音乐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因素

(一)资金因素

由于前期缺乏资金支撑,对于广大的音乐专业学生而言,走进音乐的世界里,除了嗓子是天生的外,其他的辅助乐器均需要在经济上有一定的支撑力度。音乐专业大学生中并不缺少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学生,许多音乐专业的学生也渴望创造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一份被社会认同、被时代接受的有创意、有想法的事业。但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学生,大多缺少经济上的支撑,创新创业的第一步——启动资金,难倒了许许多多的学生,也扼杀了千千万万的想法,这是一个令许多音乐专业学生不得不放弃创新创业想法的现实问题。

(二)家庭因素

中国父母对于职业、个人、环境和职业规划普遍缺乏明确的认识。对于大多数的中国父母而言,大学生毕业后不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只要满足“稳定”“收入高”“体面”等特点,那就是一份极好的职业。但是,一名高校毕业生“不思进取”,不去报名参加各种正式考试,而是去寻找和音乐相关的方向搞创新创业,在大部分家长眼中和不务正业是没有什么两样的。在对职业和创新创业普遍不理解的大环境下,家庭意见常常可以左右一名音乐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而这种左右恰恰是一种保守的恶性循环。

(三)自身因素

在音乐专业中,大部分学生性格并不内向,他们喜欢表演,喜欢展示自我,且性格活泼。但是,音乐专业学生身上的活泼也好外向也罢,很大部分是源于自己的专业——音乐,一旦离开音乐,常常会显得手足无措。而创新创业,对于部分音乐专业学生而言,等于离开了音乐去做和自己专业无关的事情。对于音乐专业学生而言,他们更喜欢舞台,更喜欢展示自我,他们无法把创新创业理解成另一种音乐的舞台、另一种艺术的展示。

三、音乐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思路探索

结合音乐专业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在分析了教育环境、家庭因素和自身原因后,我们知道音乐专业大学生在面对是否投身到创新创业浪潮中的抉择时,往往会进行自我评断,认为还是一份稳定可靠的体面工作更适合自己,进行创新创业是具有商业头脑之人应该做的事情。为此,本文将结合音乐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思考方向和解决问题的探索思路。

(一)提高音乐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认知和能力

尽管就目前而言,高校仍缺少一定的创新创业课程指导教师,而有经验、有方式能正确指导不同专业学生掌握创新创业方面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但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创业能力依然是打通音乐专业学生创业之路的关键。

要想提高学生自主创新创业能力,最基础的就是让高校真正立足求真务实的精神,从开拓创新方向去对音乐专业的课程进行革新,在专业授课和创新创业指导二者中找到契合点,深化音乐专业课程改革[2]。

(二)调动外部资源为音乐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

高校应打造校内校外的音乐专业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音乐专业大学生提供实践基地,积极搭建相关平台为鼓励学生创新创业作出应有的努力和成果。在鼓励创新创业机制上,高校要切实宣传国家政策中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贷款扶持和税率优惠条件,通过国家政策的激励,让音乐专业的大学生更有动力和勇气去大胆进行创新创业的尝试。

高校内部的创新创业教师缺少,可以联系外界人士到校做演讲、培训。成功永远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不论是何种成功,是何时成功,只要是在一个领域内有所成就的人士,他在该领域内都会得到应有的尊重。在当前高校缺乏经验较多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的情况下,不妨联系自身校友或者邀请在其他个别领域内有所成就的正向人士到校做演说、开培训会。面对一个经过实战经验且取得一定成绩的讲话者,听讲者都能从他那里学到一些有益且实用的创新创业指南。

在推动创新创业培训计划中,相关部门应调动一切政策扶持资金,不论直接的还是间接的资金,全面调动起来,为音乐专业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初期的资金来源提供稳定的后方支撑。

(三)增加音乐市场和职业环境认知课程

在职业规划和选择上,几乎所有专业的高校毕业生都会有很大部分感到迷惘和不安。音乐专业的学生由于专业职业规划相比其他专业都更加模糊,在面对职业规划和职业选择时也就更加迷茫和不安,到最后毕业来临,音乐专业的大学生往往选择了令家人和自己最“心安”的相关工作岗位。

结语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音乐专业大学生的迷惘和不安,高校就要从职业环境、职业认知、职业方向、个人认知等方面全方位让音乐专业学生了解自己、了解环境、了解职业[3]。在音乐专业相关课程中,高校可对音乐相关职业和职业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和规划,让音乐专业学生在大学阶段真正了解自己的职业方向和兴趣所在,兴趣立足了,自会为了理想职业去创新创业,拼搏一回。

猜你喜欢
职业音乐大学生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圣诞音乐路
儿童绘本(2017年24期)2018-01-07 15:51:37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我爱的职业
音乐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30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中国火炬(2010年9期)2010-07-25 11:45:09